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月20日在三中進行了一次學區(qū)教研活動,邱勝宇老師講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陣地,隨著新課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師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對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課堂教學變的越來越活躍,形式、花樣翻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體驗。但是,課堂教學特別是非課改年級仍存在著“滿堂灌”的另一種形式“滿堂問”,還存在著學生參與度不夠,實效性差等缺憾。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做到一個轉變——從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
鼓勵學生把問題帶出教室,加強小組合作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貴有疑”,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更加有效的主動參與學習,形成良好的思考、學習品質。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傳統(tǒng)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不這么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通過嗎?家長能愿意嗎?因為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么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作為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謀求改變。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蓖瑫r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辈Σ煌昙壧岢隽瞬煌男薷囊?。高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后要進行認真修改??梢?,放手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庇终f“假如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欲望?!笆┙讨?,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借助于批改,在同學的文章里“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shù)那闆r下,非智力因素發(fā)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yǎng)內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產(chǎn)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別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并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fā)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愿露丑。作文互批互改勢必促使他們盡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fā)。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斷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fā)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擔他人與自己共同成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己在別人的評價下,以及別人在自己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共同成長的歷程,體現(xiàn)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成長的本質特征.
5、復歸本位,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布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己在反復修改中才能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為自己的事。培養(yǎng)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yǎng)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交流,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于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xié)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斷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yǎng),其意義遠遠超過作文批改本身,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夸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說:“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盡量地少教,而使學生盡量地多學?!弊魑幕ヅジ膶菇處熆邕^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鑒于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啟明學校語文課改已經(jīng)走過了五個年頭了,大家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認識不斷地加深,市級和鎮(zhèn)級小學語文教研室也組織了多輪的培訓,從課標解讀到教材培訓,從教學策略到教學評價,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可以說語文課改的成績不斷走向輝煌。 但是,課程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全國掀起了對課程改革的反思,語文教學怎么教,教什么,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引起了廣泛地的討論。前一段人民教育刊登一組文章,閆學和王曉春的關于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討論,再次引起語文界的爭議。剛剛落下帷幕的全國第六屆閱讀教學大賽,分別在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漢舉辦的。會議結束,全國小學語文委員會理事長崔巒做了總結發(fā)言,他發(fā)言的中心議題是“閱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他在發(fā)言中高度宣揚“倡簡”,既“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教學理想”。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的是“啟明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經(jīng)驗交流會”,是落實上級及我校的工作計劃,其實也就是要研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眾所周知,現(xiàn)代的書都不好教,正所謂教學難,難教學,現(xiàn)在成為廣大教師的心病。特別課改以來,我們對語文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大家也期待著召開這樣的研討會或經(jīng)驗交流會。故此,我校就在本次教研會上確立了這樣的會議主題。
本學期,我校小學也有部分語文教師經(jīng)過精心構思,在校園里展示了他們教學的風采,給大家提供了語文教研交流的機會。我們不能說是他們的教學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至少也留給了我們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新課改后,語文教學要怎么教,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
今天我主要談談作為我們語文教師最擔心的一個課題——作文教學,對于以前我校教師所進行的作文公開教學,對于他們的獲得的成績我不敢說得太恭維,對于他們所授的作文課,我聽了以后也有了清醒的認識,可以這樣說,他們跨出了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是他們教學生涯中最難走的第一步,是他們獲得成功的一半。但這樣并不意味著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沒有問題了。我作為本次經(jīng)驗交流會的主持人,我對于作文教學,聽課也有將近有30節(jié)了,聽了這么多課,我很有感觸。首先我覺得這些老師能去承擔這個作文公開教學已經(jīng)是很不簡單了,他們是很勇敢的。
在這30節(jié)課里,可以說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課堂教學不得不讓我傾媚和贊嘆。因為今天在這里不是開作文教學的總結會,我就不作說談。
下面我針對,我校教師作文教學的情況,談一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重課內,輕課外。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作文教學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率,力求在課內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正確的,也應該遵守的。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按課時計劃,每周也就是兩課時的作文教學。作文能力的提高要靠日常的積累,作文能力也不能靠單一的課堂教學,還需要學生從閱讀中積累知識和提煉技巧,還要靠生活的觀察和社會實踐等因素豐富作文的素材。作文過程實質是一個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作文教學渠道。而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教師把作文的指導只局限在課堂教學上,由于教學時間的有限性課堂教學也就只能做到審清題目要求和激發(fā)寫作興后,就讓學生動筆寫作文。由于脫離生活的實踐和觀察思考,學生一動筆就是套話連篇,或者枯燥無味。要寫好作文,必須把作文教學延伸到課外,如果每次作文都有觀察實踐、搜集信息、活動體驗的基礎,那么再回到課堂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學生不會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素材,沒有感悟,不知道寫什么,這是寫作文的第一道屏障。另外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多練筆,要多練筆,光靠課堂是不行的,教師一定要提供多練筆的契機。比如,充分利用的參觀活動、意義假日、娛樂游戲、社會公益等活動,讓學生寫見聞、寫體會、寫日記。也就是說,能讓學生動筆的活動,就讓學生動筆。這樣做是課外求發(fā)展,課內求質量,課內和課外密切合作,形成互補,才有望提高作文的能力。
2、重教材,輕自主。
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唯書唯上的觀念依然嚴重,甚至是不可動搖的。認為教材是國家下發(fā)的,教材是統(tǒng)編的,教材不能不用,而且是必須用,還要用好。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怎么用教材應該有教師的自主權。特別作文教學,年復一年寫著同樣的題目,學生厭煩,教師也厭煩。教學方法多年也得不到創(chuàng)新,今年你是這樣教的,來年那個教師還這樣教,這樣的乏味的作文教學,怎么能提高作文教學的水平呢?我們說,重視教材不等于完全尊重教材的作文命題。我們完全可以修訂,甚至是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的內容。作文教學的素材非常廣泛,某個事件,某個見聞,某個活動都可以作為作文訓練的載體或內容。在今年的作文教學評比活動中,我看到很多教師,打破教材的規(guī)定,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設計了很有特色的作文教學。因為是自己研究的,是自己思考的,是自己選擇的,所以課堂教學很有個性。這就打破千篇一律的作文教學模式。我記得,阜蒙縣泡子中心校包青梅的一節(jié)作文教學《詩歌創(chuàng)作》,這節(jié)課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從小學教材編排看,很少有詩歌寫作的訓練,而事實經(jīng)過訓練學生完全有這樣的能力。包老師先從背誦詩詞入手,揭示作文內容,然后以秋天為話題,讓學生談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導在觀察事物的時候,都有一種感受,那就好似見物生情。秋天是豐富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畫,一首詩。當你看到落葉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呢?讓學生拿起手中的落葉,讓學生去欣賞、去解讀、去玩味。這片落葉在學生的眼里,不僅僅是個落葉,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透過落葉仿佛眼前多彩的秋天畫面,仿佛看到大雁南歸,仿佛聽到落葉的哭泣,這些富有情感的想像,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
言、行動。通過課堂中的對話與交流,激發(fā)了學生真摯的情感。然后教師讓學生新遍這個童話。這節(jié)作文課,是教師獨立思考基礎上設計的作文教學,由于學生從未經(jīng)歷過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還有教師執(zhí)教的《蛋殼的堅固與脆弱》,這是一節(jié)活動作文。教師先讓學生操作一個小實驗,用尖銳的硬物擊蛋殼凸面和凹面,然后讓學生得出結論。實驗僅是作文教學的載體,關鍵是讓學生怎么把這個實驗過程寫出來——寫清楚,寫具體,寫條理。在寫之前,老師還給學生提供了詞語超市。從聽課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活動作文,談不上是教學方式的穿心創(chuàng)新,但是,從學生角度上來看,確實給學生一種新奇的感受——原來作文也可以這樣學。
我想,作文教學不能老守一個模式,要時常給學生一種新鮮和好奇的感覺。就像我們穿衣服和吃飯一樣,總穿一件衣服,吃一樣飯,肯定覺得沒有生活的樂趣。作文教學也是一樣,時常的調調口味,改變一下教學方式,可能就會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呼吁作文教學的自主性。
3、重興趣,輕方法。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說學生沒有作文興趣,那么也不可能寫好作文。問題是我們重視作文興趣的同時,是不是也忽視了一些基本的訓練呢?新課改以后,小語界提出作文教學要尊重兒童的興趣,放手讓學生自由作文,提出“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于是大家去遵從了,去實踐了。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和過去學生作文相比較,不但能力沒有提高,反而呈現(xiàn)下滑的趨勢。主要表現(xiàn)為文不條理,句不成段,廢話連篇,甚至是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如果我們六年的作文都這樣搞,語文真成了憂患的語文。
興趣是重要的,方法更重要。我想學習光有熱情不行,在有熱情的基礎上還要尋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還要研究以下怎么走是正確的,是高效的。那么方法不能不教,有人說學生作文不是教出來的,是自己通過練筆感悟出來的,要讓學生寫作有個性,就不能教方法。我不贊成這樣的觀點。方法是鑰匙,方法是工具。我們已經(jīng)探討出來的方法,并且是有效的方法,為什么不教給學生呢?難道讓學生走了許多彎路,再回過頭來領悟方法就好嗎?什么是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信息,獲得最佳的學習方法,然后主動去獲取知識,這是才是有效的教學。作文也是這樣。我欣喜的看到,我們今天的這三節(jié)作文教學。都不失作文方法的指導——包括怎么觀察,怎么想像,怎么寫具體。
我們知道作文的文體不同,寫作方法也不一樣,寫人有寫人方法,寫事有寫事的方法,寫景有寫景方法,這些基本的規(guī)律,應該在作文指導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
4、重大文,輕小文。
所謂大文,我指的是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園地的作文。一個學期八個單元,學生就寫八次作文。通常還有不負責的教師,八個作文也可能沒寫全。如果一個學期僅憑八次作文訓練來提高作文能力,效果甚微。
教師死守教材,加之教材安排小練筆相當少,所以教師就忽視了這樣訓練。小練筆可以隨時的進行的,只要學生有興趣,有時間,就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寫幾句話,寫個片斷,寫一片日記,都是小練筆。另外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資源,比如課文的空白處,結尾的延伸處,生活的聯(lián)系處,文體的模仿等,都是練筆的很好契機。
5、重保守,輕創(chuàng)新。
所謂保守,就是延續(xù)多年作文教學的老路子,不敢放開手腳。比如,高年級作文教學課堂結構基本是:審清題目與要求——拓展寫作思路——編寫寫作提綱——動筆寫作——交流評議。我不是說這樣的教學結構不好,而是覺得太陳舊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模仿他人作文教學的套路,沒有自己個性的設計。原來在公開課《爭做推銷員》,這節(jié)作文教學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作文教學要創(chuàng)新,要敢于創(chuàng)新,包括作文的內容和方法,以及教學的形式。
6、重指導,輕評價。
很多教師把作文教學的力量都花費在指導上,當然,沒有很好的作文指導,學生也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但是作文的評價也很重要。葉圣陶說,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怎么改作文,教學評價的起到反饋和規(guī)范的作用。很多老師指導完寫作就完事大吉,關于學生寫得好與壞,給個等級或分數(shù)就可以了。學生拿到教師評價的作文,多是一看等級,也就了事了。每次作文,學生必然存在共性和個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是全程的作文教學。有問題,不能留給下次,否則越欠越多。 關于作文評價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比如家長參與,文章發(fā)表,網(wǎng)絡互動都是很好的評價方式。 問題是,教師不愿意在這方面花費精力。因為作文教學牽扯精力實在是太大了。
以上,我分析了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下面我簡單談談關于作文教學建議:
1、深入研讀課程標準。
我們對課程標準并陌生,幾乎是天天講,天天學??墒钦嬲w會課程標準內涵的太少了,特別是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提出的要求,沒幾個教師放在心里。在教師的心里,知道有這么課程標準,但是一到教學準備的時候,或盲目地尋找教學案例,或盲目地套用的教學模式,或盲目地聽從領導的意見,或者頑固地憑自己的經(jīng)驗。課程標準必須學,并且要學透,只有理解了課程標準的內涵,才不能失去語文教學的方向。
下面是摘抄語文課程標準中闡述:(課件展示)
課程總目標
1- 2年(低段)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3- 4年(中段)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jù)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5- 6年(高段)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jù)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教學建議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寫作知識的教學務必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2、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
9月13日在五中進行了一次學區(qū)教研活動,劉會風老師講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敬業(yè)與樂業(yè)》。這節(jié)課的重點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上。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梁啟超先生于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為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啟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我們的職責是讓學生努力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首先,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著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里僅是電腦游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里面講的“第一,要敬業(yè),現(xiàn)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愿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于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后,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中學生的職責是學習,這無法避免,那么為什么不能化壓力為動力,用心去學習,去“敬業(yè)”呢?正如《莊子》中老人捕蟬的故事一樣,用心專一,用心專一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認為,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快樂地學習。大家想一想,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時,是不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而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不但你圓滿完成,并且速度很快呢?學習也一樣,你如果認為學習很快樂,學習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并且最后的結果也是非??杉训?,反之,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結果一定不盡人意,所以同學們要想學得更好,就需要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各位老師,大家好!
剛才聽了張彩霞老師的講課,接下來我們就他的這節(jié)課進行課例研討。在此,我們請在座的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以改進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研討的開始,我先向各位老師們介紹一下本次活動的主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校本教研的逐步深入,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出現(xiàn)許多可喜的變化,如有學生合理甚至“離奇”的猜想,激列的爭議,喜出望外的驚訝,更有學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思等等,但由于新教材留了給我們太大的教學空間,有的教師拿著新教材,卻唱著過去的歌謠;有的照搬照抄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時心中無學生,目標虛化、內容泛化、教學過程形式化,這些現(xiàn)象導致某些數(shù)學課堂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因些,本次課例研討我們把問題聚焦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打造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這一主題上面。
下面,先請張彩霞老師對“年、月、日”這節(jié)課進行一下反思。 張彩霞:
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把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定位于:把數(shù)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40分鐘內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會計算全年天數(shù)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jié)課,我覺得本節(jié)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以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觀察天體運動,使他們知道年月日是怎樣產(chǎn)生的,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并提出教學目標。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示問題。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后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坐享其成”“人在課堂身在操場”的不思維的這樣一個誤區(qū)。如教學大小月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心里有譜之時,才下指令讓他們填寫統(tǒng)計卡,為后面的分類認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數(shù)學小游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xiàn)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東張西望在觀望他人的動態(tài),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著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么?這些正好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shù)一數(shù)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切聯(lián)系。感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fā)現(xiàn),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煉,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今后,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鉆,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組長:
感謝張彩霞老師給我們提供了研討的課例,大家肯定迫不急待地想交流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建議,下面我們就以以牛老師提供的課例為載體,圍繞主題積極交流碰撞。
孫偉:
結合我們的主題和張彩霞老師這節(jié)課,我針對“課堂教學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談自己的看法,整體感覺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分析,對教材的處理,對重點的突出,對難點的突破,對目標的完成,都是比較有效的,體現(xiàn)了課改的理念,體現(xiàn)的我們數(shù)學組的主題。
姚秋紅:
我也認為情境創(chuàng)設不一定要真實的,但一定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為教學所用。想想我們低年級常創(chuàng)設的'童話故事情景,都不是真實的,但學生感興趣,教師能借助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還要強調的是,不同年齡的學生適合他們的情景也不同。面對高年級的學生你如果還用童話故事,效果就不行了,他們適合有挑戰(zhàn)性的、探究性的、或是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情境。
李晶:
教研活動學校領導講話:
老師們,大家好!
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匯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集體備課: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fā)揮團隊精神,發(fā)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yōu)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fā)出令人驚喜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致。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原則:“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后反思”(田校長提出)
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后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并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jù)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chuàng)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后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wǎng),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并總結)
3、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jié)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fā)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tài)備課向動態(tài)備課轉變;由于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于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嘗試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jù)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xiàn)“閉門造車”的現(xiàn)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chuàng)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愿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于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jīng)驗及教訓,然后推廣先進經(jīng)驗,并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jié)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jié)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jié)走班課都是經(jīng)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愿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yǎng)等方面的差異,有助于發(fā)現(xiàn)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后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xiàn)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xiàn)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于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jīng)驗,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
三、集體評課:
1、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guī)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范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并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yōu)課――“眾人搭臺,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臺;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chuàng)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于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3、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并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fā)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f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tài)彼此發(fā)現(xiàn)、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范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后,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fā)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小學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復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為先導的扎扎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yè)發(fā)展,從而最終實現(xiàn)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fā)展!”
教研活動學校領導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充滿收獲的季節(jié)里,我們迎來了大青咀鎮(zhèn)東片“四校聯(lián)合體”主題教研活動,能作為此次活動的牽頭校,我倍感欣慰,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在此,我代表小嶺小學的全體教師,對參加此次活動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尤其是中心校的幾位領導,能夠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導工作,更是難能可貴。
經(jīng)給編,陶老師家是遼源市里的,作為一個城里的孩子能在農(nóng)村這么踏踏實實工作,這一點是我和我校其它教師所沒有想到的,陶老師的工作非常認真、務實,他所教的班級以及他所代的兩個班的英語成績始終是名列前矛。王老師是一名代課老師,她雖然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但他的教學經(jīng)歷比王進老師和陶金虎老師加在一起還要長,有二十多年之久,教學經(jīng)驗豐富,工作一絲不茍,她所教的班級連續(xù)幾次統(tǒng)考都是名列第一,當開學初我找她讓她承擔此次教研活動時,王老師有一些退縮,她跟我說:“校長啊!你讓我教班我行!你讓我講教研課,搞主題教研,我可不行!”后來在我的鼓勵下,王老師也承擔下來了,而且也做得很好。王老師的想法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的心聲,不想搞主題教研,不知道怎么搞主題教研,其實主題教研就是學校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的主題來進行。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于教學實踐,來源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急于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我校根據(jù)中心校的要求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注重趣味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迸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努力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才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構建有效、高效的課堂。在這三節(jié)課中,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都有一定的體現(xiàn),如陶老師的數(shù)學課中分別設計了俄羅斯方塊的游戲導入,flash動畫的形象演示,學生直觀的動手操作,層層遞進、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以及設計自己喜歡的作品。王艷萍老師的田園風光影片導入,自主選讀課文,畫自己心中的大花園。王老師生動的談話導入,腦筋急轉彎引出單詞,利用形象的肢體語言教學單詞,拍手歌記憶單詞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以趣味教學模式來構建高效課堂。但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在接下來的交流研討中,能夠暢所欲言,多提寶貴意見,指出不足,彌補缺憾,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教研目的。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瑟瑟秋風吹來了陣陣涼意,卻吹不走我們對主題教研的濃濃熱情,讓我們借著本次主題教研活動的東風,扎實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注重趣味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力構建高效課堂,努力把我鎮(zhèn)小學主題教研活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謝謝大家!
教研活動學校領導講話:
老師們,大家好!
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主陣地,語文教研組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每周定期開展活動,力求做到每次活動有準備,有成效。我們今后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了活動。
一、不斷學習,吸收新思想,開拓視野。
1、繼續(xù)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討論、交流,教研組全體成員提高了思想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立足教育。一開學,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了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為讓老師能更好的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我們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論文和案例評比,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平時正常開展備課組活動,師徒結對活動,每位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的公開課、研討課,積極聽課、思考,努力做到跨學科聽課,通過上課、評課、聽課,努力提高了教學水平。
2、利用光盤,學習特級教師的報告。本學年,我們全體任課教師聽取了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教授的報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對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學生是主體”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還分二次學習了竇桂梅報告《為生命奠基》。她講到了語文教改的三個方面: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聽了她的報告,我們語文老師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載體,作為語文老師,要通過這個載體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語文老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篇帶多篇,讓學生擴大篇章的積累,教師要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興趣,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教師要引領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
二、充分進行研討,從更高的層次上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由于我們的認識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動我們更多的是就事論事,以課評課,這樣的活動對我們的提高幫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為了使教研組活動的質量更進一步提高,我們嘗試著“跳出語文看語文”,試著站在更高的層次重新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來不斷地超越自我。
1、針對現(xiàn)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費時多,但收效甚微。對教材中的一些課文,語文老師花了很多時間來讀、講,但到最后,許多學生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量應達到40萬字,那么,作為語文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閱讀,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資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反思、分析、探討,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討論學習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并進行實施。第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一整套的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通過將零碎的語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們看到了現(xiàn)在語文考核評價的一些弊端,如一張語文試卷,從字、詞到句、段、篇,看似完整的,其實并不能真正代表學生的實際的語文能力。因此,如何來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值得我們思考。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可以說比較全面、公正、客觀地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實踐運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大家在各自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勇于嘗試,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討。三年級王彩霞老師上了一堂語文課。這堂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在評課中,許多老師對教材是個例子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堂課對我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上好校級掛牌課和備課組試驗課(一課三議)。大家都能認真對待,備課組里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每位老師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師們都能認真聽課。從上的一些公開課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些老師對課堂教學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師課堂教學的進步、提高。通過這樣的活動,我校整體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提高。
3、積極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活動。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語文案例的評析比賽,二位老師上了學校級骨干教師的考核課,二位老師認真?zhèn)湔n,參加了“五優(yōu)”評比之一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這學年,組織學生開展了寫字比賽,現(xiàn)場作文賽,成語接龍等,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皆語文,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即“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三、教科工作。
本學年,我們語文組以《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的研究》為教研組的主課題,各備課組都確定了相應的子課題。課題的研究貫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大家能圍繞課題搜集資料,結合教學工作展開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階段小結。許多老師有強烈的教科意識,能認真寫好教后感、周記,積極投稿,積極參加各種論文、案例的評比活動。本學年,多位教師的文章在全國級、省級、市級等獲得一、二、三等獎。
四、努力方向。
1.語文老師在學科方面的文章還要增加數(shù)量,提高質量,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有更多的文章發(fā)表。
2.引導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參與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學習型、科研型的教師科研隊伍。
我們相信,在總結本學年工作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下學年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教研活動領導發(fā)言稿]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新課程改革造就了我們新才學校的一批骨干教師。他們在小學語文這片熱土上辛勤耕耘,潛心鉆研,形成了各自的教學風格,同時也積聚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這一切也離不開我校老教師的悉心培育。以老帶新一直是我們新才學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新才的新教師是幸福的。因為你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經(jīng)驗豐富、熱情好學的“老教師”。他們是你們的引路人,是你們的榜樣。今天,我們教研活動的主題就是“交流困惑,關注成長”。希望在活動中,新教師將你們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盡情傾吐,我們的“老教師”將會以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為你們排難解惑。
新教師(劉詩寒):
我感覺古詩教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無從下手。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暈頭轉向,更不用談什么興趣了。希望各位老師給我出出主意。骨干教師(肖萍):
古詩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運用故事法創(chuàng)造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用讀講法體味詩意,通過欣賞與品味理解詩境,使小學生對古詩充滿好感,使古詩文的教學充滿活力。
古詩文的教學,要以“讀”為本,應體現(xiàn)“讀通”(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品讀”(讀懂詩句,讀出意境)----“賞讀”(讀出感情,熟讀成誦)這樣一個漸進的朗讀層次。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欣賞、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比如配樂朗讀、配畫朗讀、創(chuàng)設情景朗讀等等,引導學生入情入境來誦讀古詩文。
1瞬間等等,喚醒學生的情感,打開記憶的閥門,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表達需要。
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古詩文學習拓展活動,以增進對古詩文的理解,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常見的古詩文拓展活動有:
1.以畫配詩。古詩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課后按照詩意畫一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如學習《望廬山瀑布》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一幅飛流直下的瀑布圖;學習《夜宿山寺》后,根據(jù)詩意畫一幅想象畫,比一比誰畫得與眾不同,并說說自己的畫。
2.編表演劇。師生間合作,根據(jù)詩詞內容表演。如學習《小兒垂釣》后表演小劇本《垂釣新編》。又如學習《贈汪倫》后,表演課本劇《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演繹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
3.延伸閱讀。閱讀詩詞的作者,有關的故事背景,相關主題的詩歌等等。也可以一首詩作為依托,進行輻射性誦讀,找一找與之相關的古詩文。例如學完《送孟浩然之廣陵》后,讓大家再課外搜集有關送別的詩歌等,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骨干教師(曹云暉):
習作教學確實很難,原因學生不會寫,不知怎樣選材。我現(xiàn)在教學三年級,正是作文起步時期,基本上一篇作文要講上三四遍,學生也頭痛,老師也頭痛。所以我想,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其次,我覺得老師要肯花功夫,也許一節(jié)課你不能講透,那你必須花上兩節(jié)課,甚至三節(jié)課。最后還要注重講評。認真追尋對作文不感興趣的學生的經(jīng)歷,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這種心態(tài)并非遺傳所至,而是因為他們的作文本上很少獲得老師的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產(chǎn)生了不愿寫作文的情緒,我們知道學生的進步和提高是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和有效引導的。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點滴的進步,即使是文章寫的一般也可以盡量批出好地方,哪怕是一個詞甚至是一個字用得好,畫上表示用的好的符號或寫幾句鼓勵性或啟發(fā)性的評語。如“這個字用得很棒!”“能靈活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薄斑@處的細節(jié)描寫很好,說明你觀察得很仔細?!奔词褂胁划斨幰惨獙懮稀跋胂肟?,換上哪個近義詞會更合適?”“讀讀看,這句話怎樣寫會更好呢?”學生看到老師認真的態(tài)度,明白了自己哪兒寫得不好,怎樣修改,這樣的批改,不但使學生的寫作熱情越來越高,而且也從中獲得了學習的能力。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教師要以多鼓勵多表揚的評價為主,評價內容應具廣泛性;要以“情”當先。使這種批改成為師生間感情聯(lián)系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習作水平真正獲得提高。
實踐告訴我們,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工程,它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指導,更需要教師隨時地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并保護好這種可貴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指導學生熱愛習作,讓“老大難”的習作變成“小兒科”。
新教師(余丹艷):
我是今年剛踏上講臺的一名新老師,任教一年級。我在識字教學時,發(fā)現(xiàn)學生注意力總不能集中,而且生字總記不牢。請問各位老師有什么好辦法來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并讓他們學得扎實?骨干教師(萬小玲):
“人生識字聰明的開始”,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chuàng)新能
3力的基礎?!缎抡n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小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左右,其中1200個左右會寫。因此,小學生低年級識字教學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從識字教學的方法,識字教學的原則入手,并尊重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和認知特點。我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注重實踐和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了識字教學,讓一年級的孩子識字快,記得牢。主要做法有:
一、培養(yǎng)興趣,明確目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是識字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從故事、兒歌、古詩等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出發(fā),告訴他們,只有多識字,才能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開闊視野,掌握豐富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識字欲望。
低年級兒童喜愛猜謎,如果能讓兒童把某些識字內容編成謎語,通過猜謎來識字,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通過對謎語的綜合分析,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如教學“雪”字,可編成:大雨沖倒山?!氨獭保和醮竽锇状竽镆黄鹱谑^上?!案妗保阂豢谝У襞N舶?。采用謎語識字讓學生感到小小漢字,奧妙無窮,而且識字形式新奇有趣,有利于鞏固識字率。
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也能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愿,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如:1.郵差送信:可選一位學生扮郵差,將生字卡片當成書信,隨意發(fā)給多個孩子,然后讀生字,手執(zhí)所讀字字卡的學生必須快速將字卡貼在黑板上,大家齊讀生字。2.我做你猜(老師做動作學生猜字)。教學”跳、扔、舉、拍、掃、洗、刷、端”等字時,我就運用了這個方法,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動起來。還有“找朋友”“戴帽子”等。采用這些生動形象、趣味無窮的游戲學習方法,學生興趣高昂,記憶深刻,識字效果極佳。
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說圖意——圈一圈(已認識的字)——找一找(要學的新字)——學音形——正確朗讀課文?!边@樣的隨文識字是把朗讀和識字融為一體,在朗讀中識字,在識字中朗讀。
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4從中選擇自己認為更好的識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比較、聯(lián)想能力。在鞏固識字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猜字游戲”、“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互相考教等方式,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三、在生活中識字。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這就提醒著我們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文字知識用于生活實踐當中,在生活的“大語文課堂”中去學習語言文字知識,這也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開展生活識字,從生活的各方各面進行深入學習,如食品的包裝袋、街頭的招牌、隨處可見的站臺的路牌等,都能成為學生生活識字的“學習庫”,從而滿足兒童對識字的渴望,繼續(xù)保持識字的熱情。指導學生自制“認字樂園”,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jīng)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一周圍繞一個專題(如,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姓氏、文具、玩具、用具、電器、商標、廣告、路牌、書籍報刊、影視節(jié)目、熱門新聞(學校的、社區(qū)的、國家的、世界的……)交流識字成果。
實踐證明,只要老師有激勵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不斷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一定能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
新教師(廖雅琴):上了幾節(jié)公開課,老師給我評課時,總提醒我:語文課要以讀為本,讓我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墒?,我覺得挺難的。不知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骨干教師(朱佳嶸):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崩Т耍陂喿x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古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在平時教學中我是這么做的: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例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當讀到父親堅持在廢墟中尋找兒子這部分課文時,我朗讀的語調輕緩,以表現(xiàn)父親的絕望與悲傷。當讀到“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边@句話時,語氣十分堅定,讓學生感受到這是父親找兒子的動力,是兒子在絕境中生存的支柱。當讀到找到兒子以后,父子倆的對話,語氣又興奮起來,來表現(xiàn)他們劫后重逢的喜悅與幸福。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用得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課文主旨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抓住句子“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下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敝械摹胺彩恰薄ⅰ敖y(tǒng)統(tǒng)”、“任意”這些詞來體會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
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又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情感的體會,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小結):今天的教研活動精彩分層、扎實有效。我們新教師暢談了各自教學中的種種疑惑,我們骨干教師慷慨地傳金送寶。相信我們都受益匪淺!希望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新教師們能勤學好問,努力鉆研,在語文教學這片熱土上開創(chuàng)一片屬于你們的天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26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