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制定應該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下面是一些教學計劃的實例,有助于教師們更好地編寫和執(zhí)行教學計劃。
《坐井觀天》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的一片文章,這是一則具有鮮明地諷刺性和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寓言通過坐在井里的青蛙和落在井沿上的小鳥的對話,諷刺了青蛙的見識短淺和自以為是,通過學習這則寓言故事,要向同學揭示這樣一個道理:世界無限廣闊,知識永無窮盡,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個角落當做整個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點點知識看做人類文化的總和,那就會跟井底的青蛙一樣,成為孤陋寡聞、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反面角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1、認識并會寫三個生字(沿際信)。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坐井觀天,井沿,無邊無際,大話”的意思。
4、在閱讀中體會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二、過程方法:1、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探討:為什么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帶領學生做實驗,將書卷起來往天上看,讓學生形象感知為什么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
3、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或成語。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善于向周圍的同學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勇于廣泛追求知識。
2、認識到知識向天空一樣無邊無際,我們要把眼界放寬,不斷向課外吸取有用知識,不要做成為一只井底之蛙。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寓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
一、附有圖畫的生字詞卡片(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仍以形象思維為主)。
二、多媒體課件。
三、青蛙和小鳥的圖片頭飾(在整個小學時期內(nèi),游戲因素在低年級兒童的學習興趣上起著。
一定的作用,而在中年級以后,這種作用就逐漸降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同學們講一個小故事,高不高興???那么是關于誰的故事呢?老師今天特。
過多媒體,依次播放青蛙和小鳥的叫聲。)。
2、同學們回答完畢,老師及時給予反饋(同學們真厲害,都猜中了?。?。
它正在做什么?),進而引出課題“坐井觀天”(老師板書課題,并要求學生跟著老師書空。)。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出示井底青蛙和井沿小鳥對話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
青蛙和小鳥在進行交流,接著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它們在說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進而讓學。
語運動分析器的活動在閱讀過程中還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好像一個感性的支柱,通過它來。
保持言語視覺分析器和其他分析器之間的聯(lián)系。這也就是說,通過讀出詞和句子的發(fā)生動作。
來再現(xiàn)看到的文字和內(nèi)容的聯(lián)系。而這又是和兒童的內(nèi)部言語不夠發(fā)達這一事實密切聯(lián)系。
的。)。
語表達能力)。
三、品讀課文,理解寓意。
1、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故事,老師指讀,“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
字卡片貼于黑板上)。
2、老師讓學生體會“?”表達的語氣,并鼓勵學生嘗試著讀出感情。
3、通過圖片,向學生講解“井沿”的意思,并將“沿”板書在黑板上,領讀字音、分析字形。
4、舉例解釋“一百多里”有多遠。
5、那么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是怎么回答的呢?誰來讀一讀?(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6、引導學生體會感嘆號和問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7、解釋“大話”的意思。
讓學生形象感知為什么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
語氣)。
學生形象感知“無邊無際”的涵義。板書“際”并分析字形)。
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保?。
12、老師提問:青蛙為什么笑呢?(反映出青蛙的盲目自大)。
通過這些問題的探討,初步解釋寓意:老師想啊,同學們那么聰明,才不會像青蛙那么傻,
只知道天天待在井里看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空,還以為自己說的是真正的天空,不知道真正。
的天空原來這么大,這么美?。?/p>
來看一看吧?!保ò鍟靶拧?,領讀發(fā)音,分析字形和字義;問學生對這句話有沒有什么不。
白的地方;解釋“是”的意思;小鳥笑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感悟寓意。
1、下面大家再大聲讀一遍文章,讀完自動停下來,我們做一個小游戲。(找三位同學上講。
臺分別扮演旁白,青蛙,小鳥,分角色朗讀)。
2、想一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給學生播放坐井觀天動畫片)。
進而引出知識也是無邊無際的,是永遠也學不完的,我們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識,就要多讀書。
不能只看課本同時還要向老師、同學或者父母多多交流這樣才能知道的更多同學們。
都很聰明,肯定都不愿做一只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
五、作業(yè)。
作業(yè)完成的情況要有嚴格的檢查,并根據(jù)檢查結果向兒童提出一定的要求,最后對于不完成。
作業(yè)或完成的不好的同學,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進行教育幫助,提出嚴格要求。)。
2、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并寫在積累本上。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會認12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nèi)容。
3.感受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溝。
教學重點。
1.生字的教學。
2.感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教學難點。
1.生字“摘”的記憶與書寫。
2.葡萄干是怎樣做成的。
教學準備。
自制ppt課件。
課時劃分。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本課生字。
一、導入?2’。
猜謎導入。
1.猜謎:彎彎樹,彎彎藤,藤上掛著水晶鈴,水晶鈴,密層層,有的紫來有的青。
2.出示中國地圖:在我國新疆吐魯番有個盛產(chǎn)葡萄的地方,這就是葡萄溝。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識字教學?20’。
初讀課文,對課文大意有所了解,主要自學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新詞。
溝??疆??魯??番??蜜??梯??維??吾??夠??碉??堡。
1、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識字。向大家介紹好的識字方法,共同討論。
3、出示課件,認讀生字詞。
三、鞏固生字,拓展閱讀?8’。
自由閱讀閱讀拓展資料中的“讀一讀、葡萄溝”
四、寫作訓練?10’。
給出詞語,自選其中幾個詞語進行寫作訓練。(要求寫成段落)。
新疆、葡萄、水果、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茂密、涼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nèi)容。
感受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溝。
教學重、難點。
感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一、復習導入?2’。
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生字。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練習朗讀,在讀中來表達我們對葡萄溝的喜愛。
二、朗讀感悟,講解課文?15’。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展示讀。
3、齊讀。
回答文章主題問題。
為什么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三、指導書寫?7’。
1、學生邊讀邊觀察會寫字。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范寫并指導難寫字。
“密、密、夠、摘”
四、閱讀拓展??8’。
閱讀拓展資料的“閱讀天地《吐魯番》《陰房風光》”
五、寫作練習?8’。
給大家介紹一種你所熟知的水果(寫段)。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5~46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
德育點: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口算題,學生與教師比賽,引出乘法簡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個。
2、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問:你在哪見過乘法?
3、3×2=6中間是什么?怎樣讀?
問:這節(jié)課你還想學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觀察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點。(口算題)。
以前的教具和學具,一些仍可繼續(xù)使用,本冊的教學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學具,如:算盤學具盒。
七、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3.改進表內(nèi)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第3/5頁。
5.提供豐富的、現(xiàn)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八、課時安排。
二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教學安排了58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各部分教學內(nèi)容教學根據(jù)本班具體情況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3課時)。
二、表內(nèi)除法(一)(10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圖形的運動(一)(4課時)。
四、表內(nèi)除法(二)(5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2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五、混合運算(7課時)。
兩步式題4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有余數(shù)的除法(8課時)。
有余數(shù)的除法5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3課時左右。
小小設計師1課時。
七、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12課時)。
10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3課時左右。
100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7課時左右。
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2課時左右。
八、克和千克(2課時)。
九、數(shù)學廣角(3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工作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成員將本著“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態(tài)度,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和學校辦學理念,以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以高效減負、培養(yǎng)素質、提高質量為重點,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的學習和研究,在教研和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業(yè)務能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數(shù)學學習空間,從而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和快樂。讓每一位學生在新學期有更高的發(fā)展與提高。
二、教研組情況分析:
本組由5名數(shù)學教師組成,是個以老中青教師為主的強有力的教學實體,有三名教師都擔任過一至六年級的大循環(huán)教學,對教材都有整體的把握。曲俊蓮老師經(jīng)驗豐富、任勞任怨,經(jīng)常為組內(nèi)教學提供及時的幫助;王少華老師不僅教學精湛,更有著嫻熟的電腦課件制作技能,在課件制作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她雖然是年輕教師,卻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和學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標:
1、認真學習《數(shù)學課程標準》領會實質與精神,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現(xiàn)代教育觀,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進一步熟悉教材的特點和體系。做好教學計劃。
2、進一步規(guī)范和落實教學常規(guī)管理,向35分鐘要質量。在教學中“精備、精選、精構、精講、精練”一節(jié)課,真正做到提高教學質量功在課上。給學生更多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
3、發(fā)揮教研組的作用,加強集體備課,把隨機和固定的教研時間結合起來,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教研組教師互相聽課,評課、使教研組形成一個教學研究的氛圍,努力探討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充分發(fā)揮二年級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的聰明才智,凝聚集體智慧,不斷提升實施新課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駕御課堂的能力,為每一位老師搭建平臺。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4、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的興趣,利用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計算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5、增強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于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識,能主動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穩(wěn)步提高教學質量,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四、單元集備和單元過關安排:
單元集備安排:
三月份:集體備課1-3單元。
四月份:集體備課4-6單元。
五月份:集體備課7—9單元。
六月份:制定復習計劃。
單元過關安排:
每兩周進行數(shù)學單項技能測試,每一單元結束后,進行單元檢測,以查缺補。實施措施:
1、加強教師學習,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本學期仍然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學習新課程教學法。
2、課堂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煥發(fā)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經(jīng)歷過程,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發(fā)展其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探索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加強課堂教學后的反思,數(shù)學后記的撰寫。教學后記的撰寫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教學中的得與失,原因分析、改進對策等。
3、完善評價體系,構建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策略:注重過程,促進發(fā)展,強調多元。
4、加強教研組建設,切實提高教研效率。
積極參加學校教研工作,互相聽課、評課共同提高,全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jié),爭取寫出一篇較高質量的數(shù)學教學論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nèi)容)。
1.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一、玩一玩鏡子,創(chuàng)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xiàn)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shù)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fā)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找朋友。
3.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shù)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shù)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坐井觀天》為小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只小鳥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爭論天究竟是大還是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和認識事物要眼界開闊,不要受自己已有經(jīng)驗的局限,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反映問題。否則就會像青蛙那樣目光狹小,卻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課文共七個自然段,一至三段講小鳥落在井沿上,青蛙問他從哪兒來,小鳥說他從一百多里外的天上來。四至七段講青蛙和小鳥因天的大小發(fā)生爭論,青蛙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小鳥請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經(jīng)常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知識時就會有這樣的感覺,剛學時自我感覺很好,以為自己學夠了,待到要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三、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fā)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續(xù)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lián)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理解“坐井觀天”、“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的意思。
能力目標:分角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五、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并朗讀好課文中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六、教學過程。
1.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小鳥、青蛙的貼畫,ppt課件。
學生準備:一張16開的白紙。
2.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目標落實。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猜一猜老師畫的是什么?(老師簡筆畫井)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與井有關的成語故事《坐井觀天》(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大家打開書51頁自己先讀讀故事,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讀后提問:書上的生字朋友你都認識了嗎?
集體讀一遍。
集體讀聲音很響亮,呆會我會考考你,有信心嗎?
2、通過讀課文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在談到青蛙和小鳥的位置關系時,教師順勢切入,把青蛙、小鳥的位置貼好)。
【隨機學習“沿”字-------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師:“沿”字要想把它寫正確誰能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師范寫“沿”字)】。
師:課文讀一遍大家就知道了這么多事情,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三.熟讀精思,領悟旨趣:。
師:請大家再仔細讀課文,用------畫出小鳥的話,用~~~~~~線畫出青蛙的話。
(一)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
師:他們初次見面說了些什么?(指名生讀,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讀讀)。
【出示課件: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水喝?!薄?。
1、區(qū)分:渴---喝,在書上描兩個。
2、以讀體會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師:小鳥為什么口渴要找水喝?--------(小鳥飛了一百多里)。
提問:一百多里有多遠?點名讀,師生評讀。
3、讀中感悟:
請你把你又累又渴的感受告訴這只好奇的青蛙!(讀句子,多找生讀,讀出情景,教師及時評價)。
4、教師引讀,男女生分角色表演讀。
男生:“你從哪兒來呀?”
女生:“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水喝?!?/p>
(二)嘗試朗讀第二次對話。
師:我們接著再來看看他們又說了些什么?
課件出示:
“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1、自讀自悟:自己大聲讀讀他們的對話吧!
2、找生讀:誰來讀讀青蛙的話?誰來讀讀小鳥的話?(評價)。
3、學習“無邊無際”
師:看看,兩個人一見面就爭論起天的大?。?/p>
(“際”是我們這課的新字,你還記得它嗎?組詞)。
師:天,“無邊無際“是什么樣?”
師: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我們還知道什么也是無邊無際呢?
【課件出示:草原、大海、宇宙、沙漠、田野等圖】。
4、句式訓練:
5、比賽朗讀?“天大”的句子?“天小”的句子。
找生讀,男女賽讀。
師:來,男同學就是這只青蛙,女同學就是這只小鳥,請你們大聲說說自己的看法吧?。ㄔu價:我聽出來了,小鳥眼中的天還是無邊無際,青蛙眼中的天依舊是井口那么大)。
6、句式訓練:
師:同樣的一個天,可為什么他倆卻說得完全不一樣呢?你會這樣說嗎?
(三)學習青蛙小鳥的第三次對話。
師:他倆誰也說服不了誰,那我們來看看他們又是怎樣爭論的?
(通過不同形式讀,想象它們爭論的情形,體會語氣,要求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1、【課件出示:?“__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錯的。”
“_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2、??師:我聽出來了小鳥和青蛙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那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
師:大家快來想個辦法幫幫青蛙吧?。ㄉ懻摻ㄗh)。
四、創(chuàng)造想象,續(xù)編第四次對話。
師:聽了大家的建議,青蛙決定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到底誰對誰錯。看他來了:
五、總結全文,感悟寓意:
1、??師:“坐井觀天”,現(xiàn)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屏幕出示)------同學們可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2、學習“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
面向全體學生,利用簡筆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實現(xiàn)學生主動發(fā)展這一目標。
通過不同形式與方法落實知識目標。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以實驗為突破口,了解青蛙錯誤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動手尋找問題根源的能力。
培養(yǎng)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
最后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板書設計。
13.坐井觀天。
小鳥(圖))。
爭論天的大小。
無知、目光短淺、自以為是。
青蛙(圖)。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上基本上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所帶來的效果。
(一)、以讀代講,了解課文。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在上課的前5分鐘內(nèi),簡潔地提出本課的教學目標之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時候,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流利、讀得好。
(二)、以疑引讀,思后釋疑。
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畫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并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lián)系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崩斫狻盁o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后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三)、讀后悟理,角色體驗。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要著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電腦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為什么會錯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tài)和表情。一個“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點也聽不進小鳥的話,還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字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正確也是導致青蛙弄錯的原因之一。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并引出“該怎樣做”這個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
(四)、總結教學中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中多給孩子時間讀書思考問題,讀的花樣要多樣化,如:齊讀、分組讀、男女分角色讀、師生比賽讀等等。
2、朗讀、分讀、層次要再分清些,做到有目的地讀。
3、指導朗讀時,及時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
4、理解寓意時,應多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從中領悟他們之間對天認識差別的原因,從而體會寓意,而不要急于給出答案。
5、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要緊湊,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寓言故事,激發(fā)孩子課外延伸閱讀的興趣,增長見識。
6、教學結束后,及時布置作業(yè),讓課堂完整。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討與研究,進一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在解決較復雜問題中,感知余數(shù)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運用恰當?shù)姆椒ê筒呗越鉀Q和余數(shù)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計算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小游戲,從1開始依次往下數(shù)1、2、3、4、5,輪回來6、7、8、9……一直這樣數(shù)下去,每一個數(shù)都對應一個手指。現(xiàn)在老師說任意一個數(shù),你能馬上就找到這個數(shù)對應的手指是哪個嗎?試一試。
數(shù)到24是哪個手指呢?
有的同學是一個一個的數(shù),老師一下子就知道是哪個手指,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學習完今天的知識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6,出示課件圖片。
(1)提出問題。
師:仔細觀察圖片,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有13面小旗子,它們擺的很有規(guī)律)。
師:知道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嗎?
師:按照這樣的規(guī)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應該是什么顏色嗎?
(2)解決問題。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誰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顏色。
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反饋。
(是黃色)。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說說你們的方法。
預設:
生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著往下畫,畫到第16面小旗是黃色。
生2:小旗每3個一組是一樣的,每一組里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樣的順序排列。16個小旗3個3個一圈,圈了5組,剩余1個,這1個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組里面的第1個。按照排列的順序,可以知道是黃色。
(引導學生明白這種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根據(jù)擺小旗的規(guī)律,用除法的余數(shù)能夠快速解答這種周期問題。因為余數(shù)是1,就說明第16面小旗時某一組里面的第1面,應該是黃色。)。
(3)驗證結果。
師:用16÷3=5……1這樣的求余數(shù)方法進行判斷,結果正確嗎?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然后說一說。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樣的規(guī)律往下擺,第27面小旗應該是什么顏色呢?(第6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樣的規(guī)律串在一起的,然后獨立思考第24個珠子是什么顏色,說說解題的思路。
2、完成“練習十五”第5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你還能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討論后交流、反饋。
3、完成“練習十五”第6題。
(1)引導學生用求余數(shù)的方法進行判斷。
(2)這是一道思考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一個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個,就是說一個月里面至少有4個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題目中說6月有5個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著六月的前兩天應該是星期六和星期日,這樣才符合題意。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現(xiàn)在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做的小游戲,其實它和我們今天學的用除法余數(shù)來解決問題有關系。你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了嗎?它的奧妙就是每次都數(shù)5個,就是把5看作一組,做除數(shù),報出的數(shù)就作為被除數(shù),然后用報出的數(shù)除以5,看余數(shù)是幾。余數(shù)是1就是大拇指,余數(shù)是2就是食指,余數(shù)是3就是中指,余數(shù)是4就是無名指,沒有余數(shù)就是小拇指。
1、進一步鞏固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和理解。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
3、使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發(fā)現(xiàn)并理解“余數(shù)定比除數(shù)小”。
[教學難點]。
結合情境理解余數(shù)為什么一定比除數(shù)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口算。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根?剩幾根?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還剩幾根?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新知識。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2,展示課件。
1、動手操作。
請每位學生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這些小棒最多能擺幾個正方形。
操作完畢后,全班交流、互動,反饋信息。
(1)如果給你8根小棒,每4根擺這樣的一個正方形,最多能擺幾個呢?會有剩余嗎?(擺2根,沒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嗎?8÷4=2(個)。
(2))如果給你9根小棒,最多能擺幾個呢?還剩幾根?(擺2根,還剩1根)師根據(jù)反饋及時板書:9÷4=2(個)……1(根)。
(3)10根呢?
師根據(jù)反饋及時板書:10÷4=2(個)……2(根)。
(4)11根呢?12根呢?
11÷4=2(個)……3(根)。
12÷4=3(個)。
為什么不是余4根,寫成12÷4=2(個)……4(根)呢?
(因為4根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2、觀察發(fā)現(xiàn)。
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師板書)。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得出余數(shù)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數(shù),因為這種情況下,余下的還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為止,此時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得出余數(shù)除數(shù)的結論是正確的。
小結: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數(shù)叫余數(shù)。
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總結:每5根擺一個,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數(shù)是5,根據(jù)余數(shù)和除數(shù)之間的關系,可能剩1、2、3、4根。
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練習十四”第14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已知除數(shù)是多少,在被除數(shù)和商未知的情況下,求余數(shù)最大是幾,然后指名回答。(除數(shù)是8,不管被除數(shù)和商是幾,余數(shù)都小于除數(shù),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數(shù),其中,最大是7。)。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計算.
(1)3個4相加是多少?
(2)5個2相加是多少?
1.出示例8(教師板書)
同學們澆樹,每個人澆4棵,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學生可以答出:每個人澆4棵,有了3個人,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板貼小圓片.)
(2)師:看圖思考,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樹應該怎么想?(學生回答:每個人澆4棵,也就是1個4棵,有3個人澆樹,就是澆了3個4棵.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個4是多少.)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4×3=12(棵)
口答:一共澆了12棵.
3.進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義.
師問:誰來說一說,算式中的每個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個人澆了4棵樹,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個人再澆樹,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個人一共澆了12棵樹,也就是3個4是12.)
4.講解例9
(1)出示例9(教師板書例9)
小明買了3個扣子,每個5角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2)師:讀題,已知條件是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3)師:看圖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應該怎樣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樣列式?說說為什么? (分小組討論)
(4)匯報解答方法.(小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務:一人負責口頭列式,一人負責板書列式,一人負責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5)再次說明列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的意義.(算式里的5表示每個扣子5角,3表示買3個扣子,一共是3個5角,要求3個5角是多少應該用乘法計算)
(1)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根據(jù)個人的不同情況,能完成幾道題就完成幾道題.
(2)如果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了所有的題目后,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用乘法解答的;這幾道題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這幾道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題都能用兩種方法解答,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訣來迅速的計算.
2、求幾個幾用乘法計算.
3、求幾個幾還可以用加法來計算,但是用乘法計算起來比用加法計算更簡便.
單元教學內(nèi)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xiàn)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jīng)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nèi)ミ^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nèi)交流。
(3)選派組內(nèi)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nèi)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nèi)交流。
(3)選派組內(nèi)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nèi)交流。
(3)選派組內(nèi)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掌握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shù)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單元教學內(nèi)容:表內(nèi)除法(一)課本p13~36頁。
教學中孕伏解決問題的內(nèi)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后編入了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nèi)容。
單元教學要求: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單元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課時安排: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平均分。
教學內(nèi)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shù)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學習習近平均分。
1、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一、學生基本情況。
二年級有學生45人,這個班的學生絕大部分上課能夠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下課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有的上課精力不集中,思想經(jīng)常開小差,紀律性不強。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以致學習成績較差。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針對兩個班級的實際情況,對上學期的教學情況做如下總結。
二、主要成績和經(jīng)驗。
1、針對學生的`差異和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2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充分利用直觀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本學期我對學生注重加強了思想教育,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我檢查的能力。
4、加強了對后進生的輔導,使本學期大部分學生掌握了知識、技能,他們的學習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
5、使學生學好數(shù)學知識,在教學中重點做到精講多練,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及相關教學手段。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
6、通過練習課的精心設計,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所以我認真上好練習課,講究練習方式,提高練習效率。
7、注重專題研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認真組織好練習和復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8、重視了與家庭教育相配合,通過家訪、家長會等不同方式,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著重放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9、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生習慣,針對這一方面,本學期重點抓了學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題,要求學生要有耐心,培養(yǎng)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習慣。
10、通過一些活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是學生有了為祖國為中華民族努力學習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yè)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
2、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
3、還有一部分是,反映問題慢,基礎太差,造成了不及格現(xiàn)象。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設想。
針對本學期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1、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老師要精心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抓牢基礎知識,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沒一節(jié)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自己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
2、及時輔導落后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注重學生各種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
3、充分利用直觀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教出更好的成績。
4、充分利用數(shù)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shù)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5、數(shù)學課的開展應面向全體的情況下,實施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及時家訪,家長配合抓好學生的學習。
7、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培養(yǎng)學生為祖國為中華民族努力學習的精神。
1、認知目標:積累本文中的生字詞語。
2、能力目標:認識《丑小鴨》這一部童話作品的自傳色彩。理解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丑小鴨之所以能成為白天鵝,是因為心中有夢,并向著夢想飛翔,讓學生懂得命運其實沒有軌道,關鍵在于要有對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學重點:
通過丑小鴨的經(jīng)歷,認識到要成為“白天鵝,要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書課題)。
二、了解作者: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情況,老師作適當?shù)难a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詳細一些)。
三、清除閱讀障礙:(指名完成后齊讀識記)。
注音:訕笑吐綬雞燈芯草鉸鏈迸出。
聽寫:沼澤地嫉妒木屐颼颼訕笑。
釋義:排擠來勢洶洶彌漫。
四、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請談談你的理由。
丑小鴨“丑在什么地方?它剛出生時的處境是怎樣的?請聯(lián)系書中的語句來回答。
五、學生跳躍閱讀全文后,進行研究性學習。
1、你知道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嗎?(指名回答)-(理線索)。
以丑小鴨的流浪足跡為線索。
2、全文寫了丑小鴨在哪幾個地方的流浪生活?請分別找出來--(明結構)。
沼澤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農(nóng)家---花園里。
3、并簡要概括它在各個地方所發(fā)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樣對待它的?丑小鴨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的?請聯(lián)系具體的語句來回答。--(知內(nèi)容)。
沼澤地:(同情、歧視)。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與幸福)。
老農(nóng)家:(被追打)。
花園里:(被贊美)。
4、找出童話中的若干人物(動物)形象,結合具體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啟發(fā):老師看到了仁愛的農(nóng)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鴨,我仿佛看到了那個時代善良仁慈樂意幫助別人的人。(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麗的……可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認識貓紳士與雞太太)--結合此題讓理解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本文童話的自傳色彩。
5、你知道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原因是什么嗎?在文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分析--(悟主題)。
關鍵句子:
a、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鵝,就算是生在養(yǎng)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
d、他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此題的設置,是讓學生爭辯,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題。)。
剖析:
1、丑小鴨之所以“丑“,是用鴨氏家族的審美標準來評價的;之所以在貓紳士和雞太太眼里是無能的,也是用貓族及雞族的能力標準來衡量的。所以人們永遠也不可能承認它的美麗。
2、丑小鴨如果不離開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從而在灌木林中認識白天鵝的話,他永遠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六、丑小鴨留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可板書學生的精彩發(fā)言)。
1、能夠勇敢地離開那個讓他飽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2、能夠舍棄所謂的溫暖舒適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現(xiàn)自己其實也可以成為生活的一個奇跡。
七、拓展引申:
1、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丑小鴨,他們經(jīng)過自己的拼搏奮斗,最后也成為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欣賞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命運無軌道》。
2、請學生談談自己聽了兩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業(yè)布置:從以下作文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作文。
a.命運無軌道b.丑小鴨的夢。
板書設計:
丑小鴨------白天鵝。
要有一顆好的心:善良、寬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與幸福。
丑小鴨告訴我們:
1、成為“白天鵝,要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2、命運無軌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原來也可以變成“白天鵝”。
教學反思。
多讀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只有大量閱讀語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語詞的“分布”,才能學習更多的表達式,才能更好地比較和區(qū)別各種表達式的表達意義,才能了解不同表達式的不同語境。二是反復誦讀名篇佳作。只有反復誦讀,才能更好地體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過來體悟某些表達式的特殊意義和特殊價值,才能從語音、詞匯、語法的不同角度綜合地體悟語言運用的奧妙和規(guī)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中也應當包含這樣一個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時的資料,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基礎上學習的一個新的資料,因此在本單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平移和旋轉》是讓學生從運動變化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思維,讓學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豐富搞笑的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的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讓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動腦的潛力。
[設計理念]。
1、本節(jié)課設計了兩個搞笑的故事情節(jié),目的是為了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簡單愉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富有兒童年齡特征的學習氛圍。
2、本節(jié)課從生活實例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的情境,讓學生在看、做、想中對平移和旋轉進行認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和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3、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直觀感受、動手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并且采用演示、電教輔助、知識遷移,使學生從感性理念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感知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xiàn)象。
4、在課堂上努力營造簡單、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用心參與學習的過程,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給學生搭建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交流討論,在喜悅中獲取新知,掌握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決定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發(fā)展抽象思維。
[教學重點]。
能正確區(qū)別平移和旋轉的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難點]。
在方格圖上數(shù)出圖形平移了幾格及畫出平移的圖形。
[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激趣法、直觀演示法、類比法、知識遷移法。
2、學習方法:嘗試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比較法、動手操作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平移和旋轉”的教學課件、玩具風車。
2、學生準備:扣子、細繩、方格紙。
[教學時光]。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激趣:
同學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同學們要不要聽?(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價值的上海音樂廳,始建于1930年,思考到城市的布局和對它的保護,從原址向東南整體平移了約66米。音樂廳最后重放光彩了。)。
2、同學們,你有沒有聽出老師講的故事里有一個新名詞?(平移)那么我們這天要學習的資料就和平移有關:平移和旋轉。(屏幕出示課題)。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飛機螺旋槳和空中覽車動畫,讓學生猜一猜:哪是平移哪是旋轉?
3、通過討論,總結出鐘表指針、地球儀、摩托車、直升飛機、齒輪、風車等,都屬于旋轉。
4、教師演示課前準備好的玩具風車,讓學生觀察旋轉的運動現(xiàn)象,并且讓學生上來親自體驗旋轉的感覺。
5、屏幕分別演示動畫:鐘表指針、地球儀、摩托車、直升飛機、齒輪、風車、齒輪、風車、推拉門、蛇螺運動現(xiàn)象,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旋轉現(xiàn)象。
6、出示彩圖:小猴爬竿、滑滑梯、推積木,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屬于什么現(xiàn)象?(平移)。
7、屏幕出示風車運動現(xiàn)象,小結:像大風車、飛機螺旋槳等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現(xiàn)象叫做旋轉;出示升國旗彩圖,告訴學生:像纜車、紅旗等物體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現(xiàn)象叫平移。
8、課堂活動:
(2)誰能用身體做平移和旋轉的動作?
9、練習。
(1)下方哪些是平移現(xiàn)象?哪些是旋轉?
(2)物體的運動是平移的畫“+”,是旋轉的畫“---”。
(3)移現(xiàn)象后面畫“y”,在旋轉現(xiàn)象后面畫“n”
傳送帶運貨物。
蕩秋千。()。
飛機螺旋槳的轉動。()。
開推拉窗。()。
電梯上下移動。()。
鐘面上秒針的運動。()。
三、反饋練習:
1、設置小狗推積木故事情節(jié),到底積木平移了幾格?
2、移一移,說一說。
向下平移()格向()平移()格向()平移()格。
2、填一填:
蠟燭向右平移()格。
小魚向()平移()格。
3、畫一畫:
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3格。
4、比一比,看一看,誰的作品最好,展示在黑板上。
四、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坐井觀天》為小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只小鳥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爭論天究竟是大還是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和認識事物要眼界開闊,不要受自己已有經(jīng)驗的局限,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反映問題。否則就會像青蛙那樣目光狹小,卻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課文共七個自然段,一至三段講小鳥落在井沿上,青蛙問他從哪兒來,小鳥說他從一百多里外的天上來。四至七段講青蛙和小鳥因天的大小發(fā)生爭論,青蛙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小鳥請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經(jīng)常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知識時就會有這樣的感覺,剛學時自我感覺很好,以為自己學夠了,待到要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三、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fā)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續(xù)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lián)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理解“坐井觀天”、“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的意思。
能力目標:分角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五、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并朗讀好課文中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六、教學過程。
1.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小鳥、青蛙的貼畫,ppt課件。
學生準備:一張16開的白紙。
2.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目標落實。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猜一猜老師畫的是什么?(老師簡筆畫井)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與井有關的成語故事《坐井觀天》(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大家打開書51頁自己先讀讀故事,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讀后提問:書上的生字朋友你都認識了嗎?
集體讀一遍。
集體讀聲音很響亮,呆會我會考考你,有信心嗎?
2、通過讀課文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在談到青蛙和小鳥的位置關系時,教師順勢切入,把青蛙、小鳥的位置貼好)。
教學。
設計”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依據(jù)從具體到抽像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兒童的心理特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實物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能判斷出哪些東西是對稱的,并能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學會畫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通過情境畫面的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教學重難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對稱。
教學準備:多媒體,圖片、剪刀、彩色紙。
設計流程:
一、看一看,情境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特地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段大自然里的童話故事,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故事內(nèi)容:在播放錄像的過程中我邊解說:在一個美麗的花園里,蝴蝶和蜻蜓發(fā)生了爭執(zhí),都認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給它們出主意:讓它們一人分一半,組成的圖形也許就是最漂亮的。
2、我讓學生觀察組合成的圖形,發(fā)現(xiàn)和原來相比,并不漂亮。
3、師:像蝴蝶、蜻蜓那樣,兩邊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就是對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對稱。(板書課題:對稱)。
4、舉例。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對稱對象,有的是人們受到這些對稱現(xiàn)象的啟發(fā)設計出的許多具有對稱美的東西。誰愿意來說一說?(紅領巾、衣服、褲子、人……)。
二、分一分,自主探索。
1、過渡: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又是怎樣對稱的?我們又怎樣來證明它們是不是對稱圖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為了研究這些問題,老師特地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平面圖形,你們瞧!
(出示:蝴蝶、杯子、青蛙、蜻蜓、鑰匙、楓葉、菠蘿、桃子圖片)。
2、師:這些圖形都是對稱圖形嗎?你們想不想來分一分哪些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
3、學生動手分,教師巡視。
4、師:你們怎么知道這些圖形是對稱圖形,有什么辦法來證明?(對折)剛才,你們通過折一折,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與同學說一說。
5、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三、
找一找,提高認識。
1、師:現(xiàn)在,我們把折過的對稱圖形打開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折痕)。
2、教師演示,對折一只蝴蝶圖形。
3、師:對稱的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這條折痕,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軸”。
4、師:同學們,這些圖形,通過對折,發(fā)現(xiàn)它們能完全重合,我們就把它叫做“軸對稱圖形”。
四、辨一辨,深化認識。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位老朋友,它們想和大家做一個游戲。一會兒,它們出來的時候,如果你們認識它,就大聲和它們打聲招呼吧!
2、師(慢慢地貼上正方形、長方形、一般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圖形)。
3、師:在這么多老朋友里,有沒有我們今天認識的軸對稱圖形呢?老師也你們準備了這些圖形,請大家找一找里面的軸對稱圖形,折一折它們各自的對稱軸,說一說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4、生動手操作,師巡視。
5、學生匯報結果。
五、剪一剪,實踐體驗。
1、師:剛才有同學問老師,桌子上的彩色紙和剪刀,有什么用呀?現(xiàn)在,我就告訴大家,老師要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一個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2、師巡視,指導學生把作品貼在黑板上。
六、說一說,拓展延伸。
1、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對稱。你們都有哪些收獲?這些對稱的圖形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課后反思。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fā)展思維。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nèi)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結合新課標的精神,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體現(xiàn)的較為突出: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學習。
生活中有許多的物體(包括建筑物)是對稱的,這樣就很容易找到學生學習這個知識的生長點。因此,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無論是從導入到探索新知,還是欣賞操作活動,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人人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實踐活動,營造出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
教學以播放錄像激趣導入,這樣設計是因為學生對蜻蜓等對稱圖形很熟悉,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究“對稱”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進行剪紙、折紙,人人經(jīng)歷剪的.過程,發(fā)現(xiàn)了只有對折后才能剪出對稱的圖形;而折紙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對稱軸的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教材進一步的加工處理。
3.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去經(jīng)歷、去體驗,建構自己的數(shù)學知識。
在探究“對稱”的知識過程中,先讓學生試著剪一剪,然后比較、演示,揭示“對稱”的秘密,然后又通過畫一畫、猜一猜、折一折、舉例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兩邊大小一樣”。
鞏固應用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學生舉例說出了很多身邊對稱的物體,并指出了它們的對稱軸,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還給了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發(fā)展需求,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教學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的理念。
。
本冊教材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nèi)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并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是:長度單位,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角的初步認識、表內(nèi)乘法、觀察物體,認識時間、數(shù)學廣角(搭配一)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其中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筆算,表內(nèi)乘法是本冊教材的重點訓練內(nèi)容。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jīng)過一年的數(shù)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shù)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應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二1班和二2班兩個班我已經(jīng)帶了一年,跟班上的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個學年的磨合,默契度比較高。帶起來比較順手。兩個班的學生計算能力和認真程度有待提高。本學期的重點是抓計算,提高計算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
三、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nèi)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并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首先,在教學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尋找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直觀地導入平移。同時,選取能讓學生感知平移的直觀材料,通過對這些材料的觀察,讓學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點。我又引導學生用手勢、動作表示平移,充分調動學生頭、腦、手、口等多種感觀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境中學習,學生會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從而對平移有較深刻的理解。
接著,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運用感知的經(jīng)驗,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的具體實例,然后引入平移距離的教學,從課本方格圖上直觀觀察,學生很難想到要數(shù)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shù),只要去數(shù)某個點移動的格數(shù)。在這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數(shù)移動的方法。學生在經(jīng)歷“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后,知道了方格紙上圖形平移找對應點的方法,并能夠按要求畫出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形狀,感受到了平移的幾何特征。使學生在學會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數(shù)學探索的方法。
從這堂課后效果來看,學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通過具體實例,較快地感知、判斷平移現(xiàn)象,并學會了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學生從實物的平移提升到在方格紙上平移,尤其是要說出平移幾格到達指定位置,學生容易把移動幾格誤解成相隔幾格,“切入點找的不明顯,以致數(shù)不出移動的格數(shù)”,“一個點數(shù)錯,整個圖形錯誤”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幾個特例,蕩秋千和風扇的轉動不是平移。
文檔為doc格式。
。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將具體事物平均分。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體操作平均分。
【教具準備】。
課件、演示教具(12個盤子、15個乒乓球、1個大碗)。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5個乒乓球、1個大碗、5個小碗、12枝鉛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師生交談。
師:過年的時候,你們?nèi)プ隹土藛??(去了)如果我們班的同學去你家做客,你準備用什么招待他們呢?(蘋果、瓜子……)。
2、師:我們就去看看小明為同學們準備了什么。
出示圖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師:看!準備的是什么?這些礦泉水是怎么分的呢?為什么要這樣分?
生:我們可以說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圖2。(桌上有9個面包,每2個放在一起,有1個面包在外面)。
師:再看,這是什么?這個面包應放在哪?為什么?
出示圖3。(桌上有14個橘子,每3個放在一起,有l(wèi)份只有2個)。
師:看看,還有什么?仔細看看,想說什么呢?(學生說)。
小明真是個熱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還準備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圖4(桌上每6塊糖放在一起,有兩份只有5塊糖放在一起)。
你們想說什么呢?
3、教學例l。
師: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食品,請看圖(第13頁例1),你們認為老師分得怎么樣?(不怎么樣)你們說說應該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應該每份分得同樣多)。
這樣的分法你們能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叫什么分呢?
(學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它稱為“平均分”(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二、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導。
師:元宵節(jié)你們都吃湯圓了嗎?元宵節(jié)里吃湯圓象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下面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湯圓”(用乒乓球代替)。(學生拿出學具)。
2、數(shù)一數(shù)。
師:有多少個小碗?
3、說一說。
師:老師會讓你們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師:小組同學合作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在5個小碗里。
5、小組展示不同分法。
(1)1個1個地分;
(2)2個2個地分;
(3)3個3個地分。
6、師:你們更愿意選擇哪種分法?為什么?
三、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師:大家表現(xiàn)得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獎品給大家。這樣吧!送給每組同學一捆鉛筆。(送鉛筆)。
學生提出疑問:我們怎樣得獎品呢?
要求學生想出解決的辦法。(先數(shù)數(shù)有12枝鉛筆,再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得幾枝?)小組合作完成。
2、練習三第2題。另兩種分法錯在哪里?
3、開放練習。
師:你們都有獎品,老師也希望有獎品,你們每個組數(shù)出3個湯圓給我吧!你們還剩幾個?(12個)。
老師的問題是:這12個湯圓你準備請多少人來吃才能夠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種答案?
分組上臺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四、總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最喜歡的是什么?
文檔為doc格式。
。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平均分”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shù)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學習習近平均分。
1、教學例2:把10個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xiàn)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后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打下基礎。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26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