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編寫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得幼兒接受到系統(tǒng)、全面的教育。大班教案范文的收集和分享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相借鑒,推動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
1、理解故事內容及發(fā)展情節(jié),體驗老奶奶的鄰居樂于助人的好品質。
2、學會觀察,區(qū)分不同。
3、認識"開心"、"漂亮"、"舒服",能用它們說一句話。
(一)用《表情歌》導入:
馮老師最近學會了一首歌,小朋友們和我一塊唱好嗎?
問:小朋友開心嗎?今天呀,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也很開心呢?小朋友可要仔細聽哦?。ü适滦蕾p)。
(二)聽完了故事,我們一起為它取個好聽的的名字吧。(板書標題)。
(三)馮老師把這個好聽的故事畫成了漂亮的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拿出掛圖,讓幼兒比較,并提問:
(1)畫面上是誰呀?兩幅圖中的老奶奶有什么不同?
(2)你們從哪兒看出老奶奶很難過呢?她是因為什么事情感到難過呢?
門口的臺階衛(wèi)生間濕滑的地磚家里的白墻壁。
(3)老奶奶出門后,她的家里為什么會傳出刷刷刷砰砰砰鏘鏘鏘的聲音?(鄰居們幫老奶奶改造房子)。
(4)結果老奶奶的房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臺階不見了衛(wèi)生間多了一根扶手白墻壁被刷成粉紅色。
(5)老奶奶喜歡改造后的房子嗎?她開不開心?是誰給她帶來了快樂,使她開心的呢?
(四)教師小結:
是呀,正是因為有了鄰居們的幫助,使老奶奶開心起來,這時的鄰居看到老奶奶高興自己也很開心。所以當小朋友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該怎么辦呢?(對了,要樂于助人)。
(五)馮老師手中有三個愛心寶寶,他們平時最愛幫助別人了,他們今天想跟小朋友們玩一個詞句游戲,你們想不想玩呢?(老奶奶住在漂亮舒服的房子里好開心好開心呀?。┏鲎R詞卡進行認讀:開心漂亮舒服并用每個詞說一句簡單的話(六)結束語: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好,最后請小朋友們拿出語言書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
老奶奶一個人孤獨地居住在一間大房子里,最近她常因不開心的事而連聲嘆氣。如:上臺階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洗澡里又因為濕滑的地磚而滑倒;家里的白墻壁讓她覺得冷冷清清、孤孤單單的。唉!唉!老奶奶最近常常一聲連著一聲地嘆氣。大房子里陣陣的嘆氣聲傳到到鄰居們的耳朵里,他們聚在一起商量: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讓老奶奶每天住得舒舒服服、高高興興的呢?他們想了很久。
有一天,不開心、愛嘆氣的老奶奶提著皮箱出遠門去了。這時,鄰居們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提著油漆桶,拿著刷子、槌子和各式工具跑進老奶奶的大房子,不一會兒,刷刷刷、嘭嘭嘭、鏘鏘鏘,大房子里傳出好熱鬧的聲音。
幾天后,老奶奶拎著皮箱回來了。她剛想提腳上臺階,咦?臺階不見了,一道鋪著彩色磚塊的斜坡在屋前,老奶奶慢慢地走上去,雙省力又穩(wěn)當,接著老奶奶開了門,她又驚呆了,白白的墻壁被粉刷成粉紅色,上面還有美麗的花紋,屋里既漂亮又暖和。"多舒服的房子呀!"老奶奶放下皮箱想去洗手,她小心地走進洗手間,順手摸到一根光滑的木扶手,扶著它前進,再也不會滑倒了。是誰想得這么周到?"老奶奶!希望你過得舒服又開心。"一群鄰居朋友捧著鮮花走進老奶奶的家。
"謝謝你們體貼地幫我修了這間讓我開心的房子,瞧!我買了很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圖畫書和玩具,如果你們多來陪伴我,我會更加開心!"從此,老奶奶有了一座讓她處處開心的大房子,這房子里天天都傳出老奶奶和鄰居們開心的笑聲。奶奶真的好開心好開心呀!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心中的媽媽都是最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深深感受到媽媽的愛。但他們對媽媽的愛又緊緊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而且認為媽媽對自己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可對媽媽為自己毫無保留的付出,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對自己的愛時時刻刻都感受不到,也理解不了。尤其是媽媽對自己管教嚴格,進行批評時,往往會誤認為媽媽就是不愛自己了,而《我媽媽》這一繪本恰恰借著孩子的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繪心目中無所不能的媽媽。巧妙的通過媽媽所變換的不同形象,激發(fā)愛媽媽的情感及對媽媽的崇拜之情。因此我設計這次活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讓幼兒體驗溫暖的親子感情。
1、仔細觀察圖片,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大膽講述對畫面的理解。
2、理解和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繪本《我媽媽》課件、繪本30本。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提問:
1、如果用一個形狀來表示我們的愛,你會用什么形狀?(愛心)。
2、老師這里也有一顆愛心(出示圖片)。你想把它送給誰?
4、哪些方面覺得你媽媽比較棒,比較能干?(幼兒回答)。
二、結合課件,閱讀理解繪本。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安東尼的媽媽有多棒。(幼兒看圖述說)這是我媽媽,她真的很棒,我媽媽是個手藝很好的大廚師。
提問:小朋友,你們的媽媽都會給你們做哪些好吃的呀?我的媽媽也是一個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
提問:為什么說媽媽是雜耍演員?(根據圖片引導幼兒)。
提問:咦,安東尼的媽媽這是在干什么呀?安東尼的媽媽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凈凈,漂漂亮亮的,所以安東尼說我媽媽是個神奇的畫家。
提問:他媽媽怎么拎了這么多東西,看起來像個什么呀?(老師做肢體動作)。
提問:他媽媽為什么提著這么多東西。小結:因為她把家里人需要的,用的,吃的都帶回了家。安東尼覺得媽媽還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女人。
提問:安東尼的媽媽還會變成什么呀?(幼兒回答)。
小結:
安東尼覺得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像沙發(fā)一樣舒服,像貓咪一樣溫柔,又像犀牛一樣強悍。不管媽媽是什么樣子,他都愛她。怎么夸的。我媽媽真的很棒!
三、幼兒自主閱讀安東尼的媽媽還有許多其它的本領,請小朋友自己去書中找一找,待會告訴我。提問:誰來告訴我,安東尼的媽媽還有哪些本領。(幼兒回答)。
四、繼續(xù)看圖理解畫面內容出示。
提問:原來在安東尼的眼中,她媽媽是個什么呀?(超人)。
其實天底下的媽媽都和安東尼的媽媽一樣善良、溫柔,盡管她們有時候也會生氣,但她們心里永遠愛著我們,今天我們回家就勇敢的把自己對媽媽的愛表現出來。(放音樂)教學反思本次活動幼兒的配合程度還是蠻高的,整個活動的流程也比較清晰。但是活動里的互動還不夠強,會說的孩子一直舉手,不會說的孩子就默默無聞的坐著,如果加一個小組討論,可能效果會好一點。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有點亂,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不好,我本來以為課前提過要求就可以了,可是效果還是不好,要在閱讀前再提一遍要求。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加強自主閱讀這塊的練習,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活動設計:踩高蹺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體育游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體育游戲活動,。踩高蹺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提高動作協調性,發(fā)展團結協作和競爭的意識。本次活動的設計體現體育游戲活動的特點,整個過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利用游戲情境貫穿活動,引領幼兒體驗體育游戲快樂的同時,提高了他們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競爭意識。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聽音樂進入游戲情境,做準備活動。聽美妙的音樂,開著小火車,既能有秩序地展開活動,又能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式情境導入中激發(fā)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為了能在"運動會"中不受傷,所以做賽前的準備活動,將幼兒帶人快樂的運動狀態(tài)。
基本部分:此環(huán)節(jié)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活動始終圍繞參加運動會的游戲情境帶幼兒練習、比賽,主線始終貫穿其中,讓幼兒在情境中體驗快樂。
結束部分:我們開著小火車回家為冠軍慶祝咯!
活動反思:
一、課前練習不夠充分
想要把一個活動完美的呈現出來課前準備非常重要,如果幼兒在活動前沒有接觸過高蹺,沒有真正地踩過,那本次教學活動又將如何開展呢?在活動開展前我和幼兒一起踩過高蹺,讓他們自由地練習過,能力強的幼兒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兒則需要老師幫忙,《大班健康活動教案及反思踩高蹺》(http://)。教師在課余時間讓幼兒自由練習是完全不夠的,還可以滲透在晨間活動,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踩高蹺比賽。因為本次教學活動主要是以比賽為主,所以活動前的練習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二、情境貫穿更待深入
本次教學活動的主題是"利用情境貫穿游戲活動,引領幼兒體驗體育游戲之快樂"雖然孩子在游戲中足夠體驗了一把快樂,而且活動氛圍很濃郁,幼兒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去。
三、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幼兒本身就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在體育游戲的比賽環(huán)節(jié)中體現地更加明顯。教師這時候要利用情境來想辦法設計適合所有幼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比如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讓他們有自主的選擇權,不是所有的幼兒都必需沿著這條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挑戰(zhàn),而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選擇近點的目標。這樣一來,在同一層次上的幼兒進行比賽才算得上是公平競爭。
四、要注意活動細節(jié)
教學中的活動細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幼兒,每一個細節(jié)?;顒又虚_小火車的環(huán)節(jié),高蹺是否先拿在手上,繩子事先要卷起來,以免甩到其他幼兒。在自由練習的部分,教師要注意規(guī)定幼兒練習的場地,不要讓幼兒離開教師的視線范圍。在比賽中男、女的人數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為比賽也要顯示出公平的原理。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繪畫作為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在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愛。以下是大班活動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幼兒借助繪畫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著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
1.繼續(xù)鞏固幼兒對側面人的畫法,使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2.教育幼兒愛護自己的作品。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范畫一幅。
1.由歌曲《滿天星》引出課題。讓幼兒將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次。
2.老師讓幼兒閉著眼睛想一想天上的星星、月亮是怎樣的?
3.啟發(fā)幼兒思考應該如何把自己看星星的場面畫出來。
4.老師出示范畫,讓幼兒自己總結繪畫的方法和畫面布局。
5.老師示范繪畫步驟:先在作業(yè)紙的一端畫側面的娃娃,再在天空上畫出許多的星星和一個月亮,最后涂上顏色。
6.指導幼兒作畫,要求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7.同幼兒一起評價自己的作品。
8.幼兒進行游戲《摘星星》。
從幼兒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教學效果相當的好,基本上達到了家學目標。首先幼兒的作品中體現了數星星的情境,體現了幼兒對夜晚的`天空,大地等事物的想象。
其次,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體現他們對側面人的理解,側面人和正面人是有區(qū)別的,側面人有些部分是看不到的,如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一只耳朵等。此外,也體現了幼兒想象力的發(fā)揮。數星星的小孩是一個人,很孤單,小朋友給他找個朋友。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朋友是很多的,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媽媽,也可以是花草樹木,也可以是其他的小動物等。此次美術活動中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也體現了幼兒想象力的開發(fā)。
1.對幼兒美術活動的理解方面。幼兒美術活動的概念很簡單,但要想很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怎樣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價值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幼兒為什么要參加美術活動,美術活動有什么意義??赡茉谏险n的時候沒有過多的去想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無意中卻重視了這個問題,如,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學到了什么,通過了美術活動提高了什么能力等。我通過此次活動對幼兒美術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2.對于幼兒美術活動的設計方面。幼兒美術活動要達到那些目標,整個過程要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要設計那些問題,要使用哪些媒體等。一節(jié)美術活動只有三十分鐘,要想開展好卻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因此從中我得到了很多。那就是要不斷的努力。
活動前,我讓家長與孩子談一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大膽交流表達,了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時。首先,我們從外形感知"我和別人不一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fā)現了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了平時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時,他們會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xù)探索的動力。
有的孩子在探索中發(fā)現我們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區(qū)別他人的一個方面,但對于自己的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幼兒了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認識名字的機會。
活動《落葉》是我們很少接觸到的詩歌欣賞。
由于最近都在上有關樹葉的主題活動,小朋友們對身邊的落葉都很熟悉,所以孩子們對活動比較感興趣。特別是最后的仿編詩歌,我發(fā)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袁帥說:“樹葉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蟲爬過來,躺在上面,把它當做搖籃?!薄⑼艉f:“樹葉落在草地上,小豬拿起來,把它當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于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里,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
雖說到最后活動將近半個小時,但時間好象還是太短。于是,我就請小朋友活動后找個好朋友一起編,或編給老師聽?;顒雍笪蚁耄⒆訉Ψ戮幵姼璧呐d趣這么高,何不請他們把編好的句子讓爸爸媽媽寫好帶到幼兒園來,再編成新的詩歌,貼在班級里,孩子們肯定會更開心的。
此次活動選材于優(yōu)秀的繪本故事《讓誰先吃好呢》,故事講述了動物們發(fā)現了一只誘人的桃子,為了決定讓誰先吃而展開了一系列的測量、比較和排序活動。故事最大的魔力是把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蘊藏在美妙的故事里,繪本與數學知識結合得非常好。繪本中隱藏著兩條線索,第一條是“讓誰先吃好呢”,這就象一個謎,始終貫穿于故事之中,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第二條是動物們按某一特征進行高矮、大小、長短、輕重的排序。在活動中,可以把握兩條主線,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景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動幼兒對于排序經驗、比重經驗的不斷建構,自然無痕地滲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地融入稱重游戲、符號的實際運用等。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已具備比較豐富的知識儲備,這個知識基礎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本次活動以《讓誰先吃好呢》這樣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為切入點。借助繪本故事有趣的故事情景,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來凸顯數學的本質,在觀察、比較、發(fā)現的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中,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學習排序方面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1.嘗試根據物體高矮、輕重等不同特征進行排序;
2.能運用簡單符號記錄排序結果;
3.體驗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與成功感。
設計意圖:一次成功的活動,首先需要制定適宜的活動目標,有清晰的目標在心中,可以為教師設計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活動過程、把握生成的問題等提供一個明確的依據和方向。因而本次活動從不同角度設計了認知、能力、情感三個維度的目標?;顒幽繕朔洗蟀嘤變旱哪挲g特點和能力水平;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
按動物個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長短、尾巴長短、體重的輕重進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能運用簡單符號記錄排序結果;
一、材料準備:課件《讓誰先吃好呢》;排序卡、記錄卡、筆。
二、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排序的經驗。
一、開始部分:
(一)“桃子”導入,引出故事。(播放課件)
師:咦,這是什么呢?(桃子)
師:看看,這個桃子長得什么樣?
師:哇,這樣一個誘人的大桃子,你們想吃嗎?
設計意圖:以誘人的“桃子”導入活動,引發(fā)幼兒的興趣,既“勾”起了幼兒品嘗桃子的欲望,為理解動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嘗心境做好鋪墊。
(二)了解幾種動物的主要特征。
師:“誘人的大桃子吸引來了一群小動物,你們看,它們都是誰?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6位朋友)
師:“這些動物朋友都有一個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們的名字一塊兒說出來嗎?”(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鱷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
設計意圖:把動物的最大特征和動物名完整講述,既發(fā)展了幼兒細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兒對這六種動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按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作了有效鋪墊。
(三)設疑激趣,導入主題。
師:這群動物都想先吃這個桃子,可讓誰先吃好呢?你有什么好辦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動的一條暗藏線索“讓誰先吃好呢?”幼兒自由討論,激發(fā)起參與活動的濃厚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啟發(fā)幼兒按照動物個子的高矮進行排序。
1.播放課件 ,引出從個子高矮排序的方法。
長頸鹿說:“我們按個子的高矮來排列,誰最高誰先吃?!?/p>
2.引導幼兒嘗試用目測的`方法進行高矮排序。
師:請你按照小動物個子的高矮,給小動物排排隊。
3.觀看課件,通過比較,引導幼兒說出量高矮的正確方法。
師:我們來看看動物們是怎樣比的。(點擊課件)
師:你覺得鱷魚的方法對嗎?(不對,要站在一樣高的地方,量的時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腳來量也不行)
4.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排序結果。
師:我們來記錄下比賽的結果吧,用什么樣的符號可以表示從高到低呢?
設計意圖:按高矮排序時,問題深入淺出的有效推進;使幼兒掌握了高矮比較中參照對象的統(tǒng)一性;并嘗試用簡單符號記錄。從而為引出幼兒自主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的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二)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按動物身上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
1.激發(fā)幼兒討論多種排序方法。
師:“如果你是其它動物,你愿意以這樣的順序來吃嗎?”
“有什么好的辦法讓你喜歡的小動物當第一名?”
“你會用幾種辦法給小動物排序?”
2、幼兒自主排序,嘗試在記錄卡上記錄操作結果。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中,并不呈現故事中其他動物排序的情節(jié),而是鼓勵幼兒展開聯想,自主的嘗試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并嘗試用自己設計的簡單符號表示排序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三)根據幼兒對自己所展示操作材料的講述,適時結合故事課件,集體討論多種排序方法。
師:“你是怎樣給小動物排序的,為什么?”
“小動物們也是這樣排序的嗎?”
1.按照兔子耳朵、猴子尾巴的長短,嘴巴的大小等動物特征排序,讓幼兒集體進行講述。
2.體重排序中,引導幼兒觀看故事課件,運用大于號,小于號,等號等記錄操作結果。
1)回憶蹺蹺板的經驗,幫助幼兒按體重排序。
師:“體重得怎么稱???犀牛用了什么辦法呢?”(蹺蹺板)
“你們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么玩的?想一想,蹺得高
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么呢?”
“那用蹺板怎么稱出動物們的重量呢?比出誰重、誰輕呢”(一邊坐小動物,一邊放上石頭,數一數石頭的數量就可以了么)
設計意圖:故事中蹺蹺板稱體重的情節(jié),幼兒不易理解,因此采用啟發(fā)式提問,聯系生活中蹺蹺板的經驗,為幼兒的思維搭建了情景化、游戲化的平臺。
2)幼兒數石頭,教師觀察指導。
師:請小朋友幫助小動物數數每個蹺蹺板上的石頭,數完把石頭的數量記在操作卡。
3)交流數石頭結果,教師記錄。
師:誰的蹺蹺板上石頭最少?毛毛蟲連一塊石頭的重量都沒有,我們應該怎么記呢?
師:猴子與石頭的比較情況呢?應該怎樣記錄呢?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運用合適的符號記錄操作結果,既是對動物與石頭比重的科學表示,又拓展了幼兒對“等號、小于號、大于號”實際運用的經驗,體現了幼兒數學知識的有效整合。
(四)再次探索,動手操作——嘗試逆向思維的排序
1.播放課件,呈現故事結尾。
2.幼兒再次探索,嘗試逆向思維的排序。
師:毛毛蟲怎樣能使自己排第一呢?
小結:故事的最后是弱小的毛毛蟲排在了第一,毛毛蟲是以“智”取勝,因為它運用了與其它小動物不同的逆向排序的方式,而且不僅個子最矮第一名,還是體重最輕、嘴巴最小、耳朵最小的第一名,獲得勝利。我們要在毛毛蟲的身上學會一個道理;不要小看自己,要學會相信自己。
設計意圖:因為前面孩子們都沉浸在從最高、最大、最重的排序順序中,這時出乎意料的故事結尾呈現,引發(fā)幼兒的疑問,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幼兒再次通過自己的探究解開謎底,最終主動獲得逆向及多-維角度排序的經驗。
三、結束部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排序。
1.每組幼兒按自己組內幼兒的特征進行多角度、正逆順序的排序并進行記錄。
2.交流介紹不同排序的方法。
小結:剛才我們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排隊,而且方法都各不相同,你們的本領真大,在平時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我們要了解自己相信自己,讓自己成為最棒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學以致用,從故事中回到生活中,遷移經驗,不斷探索。為后續(xù)學習提供了積極的影響。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感興趣。”教師如果能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所學內容寓于其中,使幼兒所學的知識有情、有境,就能引起其極大的興趣。因而在此次活動的設計中,我將《讓誰先吃好呢》這樣一個幽默生動,貼近幼兒的繪本故事轉化為數學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探究為主線,引發(fā)沖突,通過多方猜測、積極驗證、練習鞏固等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力求讓幼兒對原本乏味的排序活動產生興趣,通過有效的教學,重新建構排序的經驗,促進良好數學思維品質的形成。
回顧整個活動過程,反思如下:
一、活動過程生動有趣,自然流暢的蘊含活動目標。
借助故事中隱藏著兩條線索,第一條是“讓誰先吃好呢”,這就象一個謎,始終貫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第二條是動物們按某一特征進行高矮、大小、長短、輕重的排序,這正是本次活動的價值所在。在活動中,我把握住了這兩條主線,制訂了具有適宜性、指向性的活動目標,即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景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動幼兒對于排序經驗、比重經驗的不斷建構。整個活動過程生動有趣,兩條主線并駕齊驅、相互交織,若隱若現、相互貫通。在主題鮮明的情景化教學中,自然無痕的滲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稱重游戲、符號的實際運用?;顒幽繕嗽谶^程中自然展現、層層鋪展、一一達成。
二、注重啟發(fā)式提問,激活幼兒的思維。
數學思維品質比數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因而活動中注重有效地運用設疑、插問、推問等方式,不斷的幫助幼兒遷移生活經驗、游戲經驗、知識經驗,激發(fā)著幼兒對于作品內容的好奇與探究,激活著幼兒多方面思維的訓練??梢哉f,有效的提問使整個活動體現結構嚴謹、自然流暢。
三、突出嘗試與猜想的過程,關注幼兒的自主探索。
這個有趣的故事除了蘊含著排序的元素外,同時還要讓幼兒感受到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價值——看事情不能只從一個角度看,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會有更多的發(fā)現。因此,在活動中我注重突出幼兒的嘗試與猜想的過程,當引出“誰先吃”的問題時,教師讓幼兒嘗試為喜歡的小動物排第一,設計先讓幼兒大膽猜想,簡單記錄的自主探索的環(huán)節(jié),再讓幼兒互相交流,集體歸納。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意識,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學習知識,更發(fā)展了能力。
以上是我圍繞這次活動中的幾點嘗試,但在活動過程中,也留下了一些遺憾:由于活動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幼兒的猜想、嘗試存在著一些不可預見性,這就要求作為教師的我需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處理好活動中隨機生成的各種情境,加強對幼兒及時準確恰當的引導和評價。遺憾促進反思,相信不斷反思會使我們不斷成長,讓我們更具智慧地進行教育。
1、理解故事內容及發(fā)展情節(jié),體驗老奶奶的鄰居樂于助人的好品質。
2、學會觀察,區(qū)分不同。
3、認識“開心”、“漂亮”、“舒服”,能用它們說一句話。
老師最近學會了一首歌,小朋友們和我一塊唱好嗎?
問:小朋友開心嗎?今天呀,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也很開心呢?小朋友可要仔細聽哦?。ü适滦蕾p)。
我們一起為它取個好聽的的名字吧。(板書標題)。
拿出掛圖,讓幼兒比較,并提問:
1、畫面上是誰呀?兩幅圖中的老奶奶有什么不同?
2、你們從哪兒看出老奶奶很難過呢?她是因為什么事情感到難過呢?
·門口的臺階。
·衛(wèi)生間濕滑的地磚。
·家里的白墻壁。
3、老奶奶出門后,她的家里為什么會傳出刷刷刷·砰砰砰·鏘鏘鏘的聲音?(鄰居們幫老奶奶改造房子)。
4、結果老奶奶的房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臺階不見了。
·衛(wèi)生間多了一根扶手。
·白墻壁被刷成粉紅色。
5、老奶奶喜歡改造后的房子嗎?她開不開心?是誰給她帶來了快樂,使她開心的呢?
是呀,正是因為有了鄰居們的幫助,使老奶奶開心起來,這時的鄰居看到老奶奶高興自己也很開心。所以當小朋友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該怎么辦呢?(對了,要樂于助人)。
老師手中有三個愛心寶寶,他們平時最愛幫助別人了,他們今天想跟小朋友們玩一個詞句游戲,你們想不想玩呢?(老奶奶住在漂亮舒服的房子里好開心好開心呀?。┏鲎R詞卡進行認讀:開心·漂亮·舒服并用每個詞說一句簡單的話。
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好,最后請小朋友們拿出語言書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
老奶奶一個人孤獨地居住在一間大房子里,最近她常因不開心的事而連聲嘆氣。如:上臺階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洗澡里又因為濕滑的地磚而滑倒;家里的白墻壁讓她覺得冷冷清清、孤孤單單的。唉!唉!老奶奶最近常常一聲連著一聲地嘆氣。大房子里陣陣的嘆氣聲傳到到鄰居們的耳朵里,他們聚在一起商量: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讓老奶奶每天住得舒舒服服、高高興興的呢?他們想了很久。
有一天,不開心、愛嘆氣的老奶奶提著皮箱出遠門去了。這時,鄰居們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提著油漆桶,拿著刷子、槌子和各式工具跑進老奶奶的大房子,不一會兒,刷刷刷、嘭嘭嘭、鏘鏘鏘,大房子里傳出好熱鬧的聲音。
幾天后,老奶奶拎著皮箱回來了。她剛想提腳上臺階,咦?臺階不見了,一道鋪著彩色磚塊的斜坡在屋前,老奶奶慢慢地走上去,雙省力又穩(wěn)當,接著老奶奶開了門,她又驚呆了,白白的墻壁被粉刷成粉紅色,上面還有美麗的花紋,屋里既漂亮又暖和。"多舒服的房子呀!"老奶奶放下皮箱想去洗手,她小心地走進洗手間,順手摸到一根光滑的木扶手,扶著它前進,再也不會滑倒了。是誰想得這么周到?"老奶奶!希望你過得舒服又開心。"一群鄰居朋友捧著鮮花走進老奶奶的家。
"謝謝你們體貼地幫我修了這間讓我開心的房子,瞧!我買了很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圖畫書和玩具,如果你們多來陪伴我,我會更加開心!"從此,老奶奶有了一座讓她處處開心的大房子,這房子里天天都傳出老奶奶和鄰居們開心的笑聲。奶奶真的好開心好開心呀!
今天的美工活動是折紙“小紙船”,其目標為1.學習折疊紙船,了解船的基本結構2.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對美工活動產生興趣?;顒右婚_始我出示了一副大海背景圖,上面漂浮著各種顏色折的紙船,以這樣一副畫面導入來吸引孩子。孩子們注意力也被吸引了,他們隨著我的思緒開始進入學習。
經過幾遍講解示范,到了該孩子操作了,孩子們拿到紙之后,跟著我一步一步開始折疊起“小紙船”來。特別是難點部分,我總是放慢節(jié)奏,再反復演示,結果還是有孩子叫到:“老師這個這樣對不對啊?”“老師,我的紙船翻不過來?!庇械挠變哼€撕破了紙??在整個幼兒折紙過程中老師幼兒都顯得很忙。有的幼兒不停的問,老師不停地給予指導。
最后我就指導了一組中能力強的幼兒,讓他們先演示在小組中,然后在相互學習,這樣很多小朋友在相互學的當中學的較好,在大家都已經會的基礎上,再學習下一步并按同樣的方法學習,這樣大部分小朋友學的也很輕松?;顒咏Y束后很多的幼兒都會折紙船了,但對于這節(jié)美工活動課后經過反思我有很多的感觸。
反思:引導幼兒學習小紙船的折疊步驟時可以利用分解步驟的形式張貼在黑板上讓幼兒更清晰地看到折疊方法同時可以節(jié)省指導時間,不會讓自己手忙腳亂忽略到其他來不及指導的幼兒,或者也可以將折疊小紙船的步驟拍成視頻循環(huán)播放給幼兒看,這樣也停省事,不會讓折紙活動顯得很累。
折紙活動班內開展的不是很多,所以對于折紙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基礎,在教學時,能跟上老師節(jié)奏的總歸只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孩子,如何提高幼兒的折紙技能,如何讓能力弱的孩子跟上老師的步驟,如何讓能力強的幼兒發(fā)揮作用呢?關鍵就是利用平時的時間多練加練習,熟能生巧,其次以強帶弱,讓能力強的幼兒當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讓孩子輕松的折,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的內容。
為了提高孩子的折紙技能,我們要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多提供機會給孩子練習,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區(qū)域,投放多種折紙紙張,引導能力強的幼兒當小老師來指導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以強帶弱。也可以家園共育讓家長在家指導孩子折紙。我想這樣我班孩子的折紙技能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
1.能較細致地觀察畫面,大膽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畫面的內容。
2.樂意自主閱讀,捕捉畫面的信息,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享受閱讀的快樂。
繪本。
2.幼兒事先認識獾,了解獾的習性。
1.閱讀理解繪本封面內容。
(1)出示封面:《獾的美餐》教師帶領幼兒念封面。
(2)什么是美餐?
教師總結:美餐是每一個人喜歡吃的東西。
師:獾喜歡吃什么?(幼兒猜測)。
教師總結:獾是雜食類動物,喜歡吃東西有很多。
2.感受“獾”想尋找新的美餐的情感。
(1)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看看獾的面前都有什么?(蘋果、紅蘿卜、胡蘿卜、白蘿卜、雪蓮果、松果、洋蔥還有蚯蚓)咱們看到的這些都是獾平時愛吃的食物。
(2)如果在你面前放著你喜歡吃的東西,你會怎么樣?
(3)畫面上的獾是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你覺得獾喜歡它的這些美餐嗎?”獾此時會在想些什么呢?(獾還在想吃什么)。
(4)那么獾究竟想吃怎樣的美餐,最后有沒有吃到呢?讓我們一起來去書里看一看吧!
教師一邊播放課件,一邊講述故事。
(1)師講述繪本。
(2)獾看到鼴鼠,會想些什么呢?
(3)獾想著他的美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于是“獾撲過去抓鼴鼠,(抓到了嗎?)獾沒有抓到鼴鼠,眼看到手的美餐沒有了,它的心情會怎樣?(不開心)。
2.獾與老鼠。
(1)獾看到了誰?(老鼠)獾看到老鼠會想些什么呢?用奶酪醬汁做一個老鼠漢堡怎么樣?學習說(啊哈,那就是我的美餐啦!”)。
(2)獾有沒有抓住老鼠?獾沒有抓到鼴鼠,眼看到手的老鼠也沒有了,它的心情會怎樣?(想要哭了)。
3.獾與兔子。
(1)獾又看到了什么?又會想到什么呢?獾有沒有抓到呢?你們來找一找吧!(引導幼兒自由閱讀觀察)。
(2)獾會怎么樣呢?(憤怒、生氣、大叫)。
(3)現在,他真的好餓好餓??!他張開嘴巴大叫起來:“我餓得可以吃下一匹馬!”真的來了一匹馬,馬聽到了獾說的話,會對獾說什么?(哦,是嗎)。
(4)馬把獾怎么了?(馬跳起來,一腳把獾踢飛了。)馬會將獾踢到哪里?”(幼兒猜測)獾飛啊……飛啊……飛得很遠……直到……“撲通!”他正好掉進了自己的洞里。
4.回到家中。
(1)“謝天謝地,我回家了!“獾慶幸地說,“誰要吃什么美餐?我這兒就有許多好東西吃!”獾的洞里怎么了?(什么都沒有了,只有一張紙條)。
(2)好吃的都怎么了?答案就藏在你們的小書里。你們看一看,答案在第幾頁?把答案找出來吧?。ㄓ變嚎醋约旱睦L本尋找出答案。)。
5.尋找答案。
(1)答案在第幾頁?(20頁)好吃的是被誰吃掉了?(好吃的都被鼴鼠、老鼠、兔子吃掉了)。
(2)哪幾頁還可以看到小動物怎么會到洞里去的?(看來你們發(fā)現了小圖的秘密)。
(3)我們一起讀一讀小動物留下來的信吧!
(4)讀完信的獾會是怎樣的表情,它會想什么?
1.出示封底:“直到失去了,你才會知道曾經擁有過。”
2.遷移聯系:孩子們,你現在擁有的哪些東西?
我們擁有美麗的衣服、可口的食物、好玩的玩具,我們還擁有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最無私的愛、還擁有著身邊朋友們的關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其實有許多好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認識到它的珍貴,那就太遲了。所以,小朋友們,我們要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我媽媽》這本繪本是以愛為主導線為我們介紹媽媽的活動,能和孩子們一起有機會討論媽媽,感受媽媽,讓我們都覺得是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一、 利用扉頁讓幼兒猜測,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
在課的開始,我利用一顆開滿鮮花的愛心,讓幼兒猜測是什么東西?會穿在誰的身上?這樣的提問,層層打開孩子們的話夾子,引出了我們都很熟悉和喜愛的媽媽,通過媽媽調皮又可愛的動作,促使孩子想認識和了解這位媽媽的愿望。
分析與反思:由于圖片比較的小,孩子看不清組成愛心的花朵,沒有很好地講述出來;孩子們積極地思考、猜測,我為了引出花布否定了孩子的想法。
二、 通過媽媽的本領,激發(fā)孩子的自豪感。
從繪本中選擇了媽媽的4項本領,像孩子們展示了一位溫柔的、有趣的、美麗的、強壯的媽媽,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自豪感,并學會“我媽媽像……一樣……”的句式,并會自己創(chuàng)編相似的動物進行講述。
分析和反思:沒有很好地隱射到孩子們自己的媽媽,也沒有讓孩子們通過這位媽媽尋找出自己媽媽的棒,沒有緊緊地追問,讓孩子們回憶媽媽關愛自己的情景并加以講述。
三、 通過園丁、仙子、天使圖,體味到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通過出示三張圖片讓孩子自己尋找媽媽的本領,加深對媽媽的崇敬和尊重,并能感悟到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心血。
分析和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充分地引導孩子,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點焦急。
四、 通過溫暖舒適的媽媽和生氣的媽媽的`對比引發(fā)孩子的討論,從而夸夸媽媽升華自己的感情,鼓勵孩子們運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媽媽的愛。
利用孩子的討論和表達,是孩子知道不管是什么時候的媽媽都是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并讓孩子觀看一點視頻,體味媽媽是怎樣伴隨孩子的成長的,引發(fā)孩子對媽媽的愛。
分析和反思:由于孩子對客人老師不是很熟悉,不敢主動上前交談,羞于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愛。
五、 活動后的思考:
我由于是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活動,選擇了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媽媽作為教學對象,并在活動前反復揣摩、多次修改和刪減,尋找出最合適表達的繪本資料和活動環(huán)節(jié)?;顒咏Y束后,感覺繪本教學活動的開展老師一定要研究透繪本作者的意圖,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穿插孩子們自身的東西,這樣才能正真地引起孩子們的共鳴,我還需要以后逐步積累、逐步提升!
1、對"動物是否需要穿衣服"進行積極討論,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了解動物不應該穿衣服的原因,體驗繪本的趣味性。
完整繪本的ppt課件。
(一)談話導入:我們的衣服教師:老師每天看到我們小朋友穿著各種各樣不同款式的衣服,那小朋友能告訴我我們?yōu)槭裁匆┮路?。(保暖,漂亮)師:小朋友真能干,衣服除了保暖,還有保護身體的作用,可以使我們變得更漂亮。
(二)遷移討論:動物適合穿衣服嗎?
1、教師:那你們知道小動物適合穿衣服嗎?(幼兒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分成兩組,一組動物應該穿衣服,另一組動物不應該穿衣服,并讓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
(三)繪本欣賞:《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
1、有一個美國的作家茱蒂。巴瑞特。她專門對動物適不適合穿衣服寫了一本書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認為,這本書的名字叫《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一起來欣賞。
(播放ppt,帶領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教師:為什么對一只豪豬來說,穿衣服,是個大災難。
教師:為什么一條蛇,會穿不上褲子。
教師:為什么一只綿羊穿上衣服,恐怕會感覺很熱。
教師:為什么一只長頸鹿穿戴整齊,會顯得很傻氣。
教師:萬一撞衫的話,大家會非常尷尬。撞衫是什么意思?意指兩個人或以上人數在同一場合穿了相同或相近的衣服。
教師:為什么一頭麋鹿,總是搞不定背帶褲。
2、聽完了故事,動物大地能不能穿衣服?為什么?(動物的生活習慣會弄臟衣服、給動物的生活帶來麻煩,比如蛇、母雞,根本就不需要穿衣服、或者跟人穿的衣服一樣,就會覺得很可笑。)。
小結:動物的身上本身就有一層皮毛不僅可以保暖,還能保護自己,所以動物不需要再穿衣服了。我們現在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吧!
(一)出示繪本封面,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聽過黑黑的故事嗎?
(二)觀看繪本第一部分,了解這本繪本看圖的要點。
2、小朋友觀察圖片,教師巡回指導。
3、提問:請小朋友說一說故事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根據幼兒回答,幫助孩子理解畫面內容。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三)自主觀閱讀繪本第二部分,運用已有經驗分析繪本。
1、跑進黑黑的街道,小老鼠又會碰到誰?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請小朋友拿出下面的小繪本來仔細看一看,說一說??梢院团赃叺男∨笥延懻撘幌?。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提問:說一說故事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還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嗎?誰來解釋一下。
(四)觀看繪本第三部分,拓展繪本中有關影子的核心經驗。
1、你覺得小老鼠會繼續(xù)到樓梯下面去嗎?為什么?
2、它看到這團黑黑的影子,是什么?這是在什么房間里?為什么?
3、出示重疊的黑影,來幫助小老鼠看一看這是什么?
4、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幼兒操作。
5、展示操作結果,請小朋友猜猜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6、揭示繪本結局。
(五)完整閱讀繪本一遍。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看看猜猜說說中理解故事情節(jié)。
2.培養(yǎng)幼兒不捉弄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書嗎?(喜歡)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你們想看嗎?(想)。
出示(ppt1)。那請你們看,看到了什么?(兩只猴)那你們猜一猜,他們會是什么關系呢?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我們一看,老師講述。原來它們是兄妹倆,哥哥叫末末,妹妹叫咪咪。再看,它們在干什么呢?(小妹妹咪咪坐在樹上,一手叉著腰,一手指著蝴蝶向哥哥末末微笑。末末呢?抓著一根樹枝,在撓咪咪的.腳底心?。┕?,你們看的真仔細,沒錯,這本書講述的就是淘氣包哥哥末末捉弄妹妹咪咪的故事。那你們知道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別再捉弄人啦)。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幼兒能仔細看圖,并能觀察出哥哥在用樹枝撓妹妹咪咪的腳丫,從而引出故事《別再捉弄人啦》。
二、讀文賞圖以問題激發(fā)想象。
1.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在這個故事里,末末都搞了哪些惡作劇,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呢?我們一(ppt2)。
提問:你們看,咪咪在干什么?(摘花)咪咪摘花的時候,末末在干什么?(末末悄悄地從后面拽住咪咪的尾巴)咪咪摘到花了嗎?(沒有)為什么呢?(咪咪的尾巴被哥哥抓住了,所以沒摘到)這時候哥哥的心情是怎樣的?(得意、開心)你從哪里看出來?(表情……)。
那此時妹妹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什么?(不開心……)要是你會開心嗎?(不開心)要是你有這樣一個哥哥,你喜歡他嗎?為什么?(不喜歡)。那這個故事里的咪咪喜不喜歡末末呢?(不喜歡)到底喜不喜歡呢?我們接著往下看,教師講述故事。
咪咪喜歡末末嗎?(喜歡,但是又不喜歡他捉弄她)。
教師:是啊,現在的咪咪是喜歡末末的,但是他又老捉弄她。雖然末末老是捉弄咪咪,但是咪咪還是照樣喜歡他。咪咪還真了不起。
指導策略:這部分是讓幼兒通過看看、猜猜、說說,從而明白末末第一次是怎么捉弄咪咪的,讓幼兒說出末末和咪咪當時的心情如何,再通過換位思考:假如你有這樣一個哥哥,你喜歡他嗎?為什么?然后引到咪咪卻是喜歡哥哥末末的,這樣一個反差,進一步調動幼兒往下看的積極性。
2.咪咪這樣喜歡哥哥末末,那末末還會去捉弄咪咪嗎?我們接著往下看(ppt3~5):
(1)看這幅圖,末末把咪咪怎么樣了?(末末還把咪咪騙上高高的樹屋,然后拿走梯子,讓她下不來。)在又一次被末末捉弄后,可憐的咪咪有沒有辦法呢?(咪咪沒辦法)咪咪下不來了,咪咪在干什么?(跟小熊玩)。
那咪咪在玩小熊的時候,末末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看ppt6~8(末末用釣魚鉤釣走了咪咪的小熊,威脅說要拿去喂灰熊格瑞拉)看到咪咪哭了,末末說了什么?(罵她好哭鬼)。
咪咪問末末要小熊時,末末又叫咪咪去干什么?看(ppt9~11)結果怎么樣?(又哄她去走池塘上的樹枝,自己卻在樹枝上蹦蹦跳跳,害得咪咪掉進了池塘。)你們猜,這一次咪咪會怎么樣?(很生氣……)。
如果是你老被末末這樣捉弄,你會怎么樣?讓幼兒自由的說一說。那咪咪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接著看圖,教師講述。妹妹獨自生氣地走進密密的叢林里,那咪咪到叢林里會聽到什么?(噼啪、咔嚓)咪咪聽到這些聲音會怎么樣?(拼命的跑)跑跑又會發(fā)生了什么事呢?看(ppt12~16)誰愿意來說說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撞到了一個人身上)這個人是誰呢?(她奶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你,你一見到奶奶會說什么?那咪咪和奶奶見面了到底又說了什么呢?繼續(xù)看圖,教師講述。教師。
指導策略:這部分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看圖、說圖,讓幼兒了解末末是如何捉弄咪咪的,以及咪咪很生氣的跑進了森林,離開了末末。并讓幼兒通過聯系自己來說一說:如果是我,我會怎么樣?讓幼兒大膽說己的想法,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4.那你們來猜猜看,奶奶聽了之后會怎么做呢?到底怎么做的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ppt17~22),教師講述。
提問:奶奶是怎么做的?第一次咪咪對末末說灰熊格瑞拉來了,末末相信嗎?(不信)那當奶奶裝成灰熊格瑞拉說:“我來了,我來了,我來吃你了?!边@時候末末怎么樣了?(很害怕)你從哪里看出末末很害怕?(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張的大大的)灰熊格瑞拉要末末怎么樣才饒了他?(別再捉弄人了)你猜猜看,末末會改了嗎?繼續(xù)看,末末改了嗎?(改了)你從哪里看出來?(三人開心的依偎在一起)。
教師:妹妹在奶奶的幫助下,奶奶裝扮成灰熊格瑞拉,好好教訓了末末一頓,讓末末親身體驗了一次被他人捉弄的滋味,也“制服”了“討厭”的末末,她舉著兩根枝條歡天喜地地又蹦又跳,末末呢,也改變了自己捉弄人的壞習慣,不再捉弄人了。從此以后祖孫三人開心地依偎在一起。
指導策略:這部分是讓幼兒隨著故事的逐步進入高潮:奶奶自己裝扮成灰熊格瑞拉“制服”了“討厭”的末末,讓末末也嘗了嘗被人捉弄的滋味,從而讓幼兒明白,你老是捉弄別人,你終有一天,也會被別人捉弄的??上驳氖?,經過這一次,末末改掉了壞習慣:不再不捉弄人了。讓幼兒知道,把壞習慣改了,還是好孩子。大家還是會喜歡你的。
三、聯系生活激發(fā)情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們都有過捉弄別人的時候嗎?你是怎么捉弄別人的?(請幼兒說一說)那你這樣捉弄他人好嗎?(不好)你捉弄了別人自己快樂了,可是被你捉弄的人快樂嗎?(不快樂)那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和別人相處,才能讓彼此都快樂呢?(友好相處、好好的對待別人、不捉弄別人……)。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要學會與人友好相處,善待別人,千萬不要去捉弄別人,如果你捉弄了別人,你將來也會被別人捉弄的。
指導策略:這部分主要是讓幼兒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有沒有捉弄過他人以及如何捉弄別人的,并讓幼兒大膽說出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真正明白與人友好相處并善待他人的道理。
文檔為doc格式。
。
1、觀察繪本畫面所提供的信息,感知故事發(fā)展的過程,并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2、感受故事中“黑黑的”所帶來的緊張氣氛,以及故事戲劇性的結尾,克服膽小怕黑的心理。
重點:有順序的觀察畫面,發(fā)現繪本的主要情景細節(jié)。
難點:能將看到的畫面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并大膽表述。
1、繪本ppt一套。
2、幼兒人手一套部分繪本。
3、重疊影子的.操作材料和記號筆人手一份。
(一)出示繪本封面,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聽過黑黑的故事嗎?
(二)觀看繪本第一部分,了解這本繪本看圖的要點。
2、小朋友觀察圖片,教師巡回指導。
3、提問:請小朋友說一說故事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根據幼兒回答,幫助孩子理解畫面內容。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三)自主觀閱讀繪本第二部分,運用已有經驗分析繪本。
1、跑進黑黑的街道,小老鼠又會碰到誰?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請小朋友拿出下面的小繪本來仔細看一看,說一說。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提問:說一說故事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還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嗎?誰來解釋一下。
(四)觀看繪本第三部分,拓展繪本中有關影子的核心經驗。
1、你覺得小老鼠會繼續(xù)到樓梯下面去嗎?為什么?
2、它看到這團黑黑的影子,是什么?這是在什么房間里?為什么?
3、出示重疊的黑影,來幫助小老鼠看一看這是什么?
4、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幼兒操作。
5、展示操作結果,請小朋友猜猜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五)完整閱讀繪本一遍。
1、閱讀繪本,觀察、理解繪本中蚯蚓在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事情。
2、初步了解記日記的基本要素,能用連貫、概括的語言講述日記基本內容。
3、萌發(fā)喜歡閱讀和續(xù)寫日記的興趣。
繪本課件、小卡片等。
一、謎語導入,引發(fā)興趣。
二、師幼共讀,了解繪本內容和日記基本表現形式。
1、初步感知記日記的基本要素。
這篇日記是蚯蚓什么時候寫的?
有誰?在哪兒?干什么?
蜘蛛學會鉆地了嗎?從哪里發(fā)現的?
接下來蚯蚓又會記錄什么事情?看表情猜測并聽錄音驗證。
到底發(fā)生什么事了?如果你碰到蚯蚓會害怕嗎?蚯蚓看到大家四散跑走,會說些什么?
xx月xx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聽音樂猜想。
蚯蚓會怎么跳舞呢?為什么蚯蚓只能這樣跳舞?
一起看看、說說蚯蚓到底是怎樣跳舞的。
你們覺得蚯蚓說的是事實嗎?為什么媽媽還要批評蚯蚓?這時蚯蚓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2、梳理歸納,鞏固理解日記的基本要素。
師幼共同梳理繪本中日記主要內容,到底什么是日記?
三、拓展幼兒思維,嘗試續(xù)寫日記。
如果今天請大家寫一篇日記,你想寫些什么內容?
1、對"動物是否需要穿衣服"進行積極討論,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了解動物不應該穿衣服的原因,體驗繪本的趣味性。
1、完整繪本的ppt課件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我們的衣服教師:老師每天看到我們小朋友穿著各種各樣不同款式的衣服,那小朋友能告訴我我們?yōu)槭裁匆┮路?。(保暖,漂亮)師:小朋友真能干,衣服除了保暖,還有保護身體的作用,可以使我們變得更漂亮。
(二)遷移討論:動物適合穿衣服嗎?
1、教師:那你們知道小動物適合穿衣服嗎?(幼兒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分成兩組,一組動物應該穿衣服,另一組動物不應該穿衣服,并讓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
(三)繪本欣賞:《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
1、有一個美國的作家茱蒂。巴瑞特。她專門對動物適不適合穿衣服寫了一本書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認為,這本書的名字叫《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一起來欣賞。
(播放ppt,帶領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教師:為什么對一只豪豬來說,穿衣服,是個大災難。
教師:為什么一條蛇,會穿不上褲子。
教師:為什么一只綿羊穿上衣服,恐怕會感覺很熱。
教師:為什么一只長頸鹿穿戴整齊,會顯得很傻氣。
教師:萬一撞衫的話,大家會非常尷尬。撞衫是什么意思?意指兩個人或以上人數在同一場合穿了相同或相近的衣服。
教師:為什么一頭麋鹿,總是搞不定背帶褲。
2、聽完了故事,動物大地能不能穿衣服?為什么?(動物的生活習慣會弄臟衣服、給動物的生活帶來麻煩,比如蛇、母雞,根本就不需要穿衣服、或者跟人穿的衣服一樣,就會覺得很可笑。)。
小結:動物的身上本身就有一層皮毛不僅可以保暖,還能保護自己,所以動物不需要再穿衣服了。我們現在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吧!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好動、好玩、好模仿,以游戲為生命,多游戲,多發(fā)展。根據幼兒這一年齡特點,我們在整個活動中特讓幼兒在看看、學學、說說、演演的過程中,學得輕松,玩得開心。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活動,并且以情節(jié)的自然遞進為轉換環(huán)節(jié)的契機,使幼兒懷著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躍躍欲試,激情高漲,有效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根據繪本內容我巧妙的設計了單頁、多頁、跳頁的多種閱讀方式,這幾種方法的交替使用結合提問的巧妙設計,使活動達到了一個險象環(huán)生、懸念迭起的效果,讓孩子們欲罷不能,閱讀興趣高漲。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我再次利用懸念,激勵孩子們再次閱讀,因為經典繪本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同時,根據這本繪本的特質篩選,幼兒現階段的閱讀能力,我先后采用了創(chuàng)造性表演和比較性觀察,在幼兒觀察畫面的基礎上,增加對繪本中文字、構圖方向性的解讀能力,然后逐步引導孩子走進繪本,愛上閱讀。
1、仔細傾聽故事,認真觀察畫面,理解小熊從不愛刷牙到愛刷牙的轉變過程。
2、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懂得要愛護牙齒,堅持每天刷牙。
繪本《小熊不刷牙》、ppt課件。
一、觀察幻燈片,根據畫面猜測故事情節(jié)。
3、引出繪本的名字,請幼兒大膽猜測小熊為什么不刷牙?不刷牙之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二、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晚上小熊做夢,夢到自己的牙齒怎么了?它一開始心情怎么樣?
3、夢里,小熊遇到了誰?他們對小熊說了些什么?
5、聽了貓頭鷹的話,后來小熊怎么樣了?爸爸媽媽是怎么稱贊它的?
三、小結。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說刷牙重不重要呀?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打算?要不要每天都刷牙呢?小朋友們要愛護自己的牙齒,堅持每天刷牙,這樣就不會長蛀牙,也不會疼,牙齒才會健健康康的。我們要從小養(yǎng)成愛刷牙的好習慣。
2、游戲:刷牙。
繪本中夾著一只可愛的大牙刷,這是一個很好的道具,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用大牙刷表現刷牙的正確動作,其他幼兒可一起用手比劃。
四、延伸活動。
1、和同伴一起嘗試使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測量,引發(fā)測量的興趣。
2、欣賞、理解故事內容,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一寸蟲若干、知更鳥尾巴、ppt繪本、故事中的各種鳥卡片附故事:
一天,在一個綠綠的葉子上,有一條象綠寶石的一寸蟲。知更鳥看見了一寸蟲,要吃掉它。
一寸蟲說:"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鳥說:"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東西。"一寸蟲說。
"那你來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鳥說。
"好啊!"一寸蟲說。
一寸蟲就開始量了,一寸、兩寸、三寸、四寸、五寸。原來知更鳥的尾巴有五寸長。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鳥吧。"知更鳥就背著一寸蟲飛走了。
一寸蟲量了火烈鳥的脖子,量了蒼鷺的腿,量了雉雞的尾巴,還量了蜂鳥的全身。
夜鶯看到了一寸蟲,說:"我想讓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蟲說:"我只能量東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試試看。"于是,夜鶯就開始唱了。一寸蟲就開始量了,它從葉子上爬到葉子的下面,從葉子下面又爬到中間,從中間再爬到旁邊,量著量著就逃得無影無蹤了。
一、介紹"一寸蟲",引發(fā)興趣1、問問幼兒身高多少,導入課題2、出示圖片,說說故事的名字師:高個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書好嗎?(好)就這本,這個一定難不倒你們的。
二、故事的欣賞與動動手。
幼:不行。
幼兒兩個人一起量一量,教師觀察指導。
2、展示測量的結果師:你們測量出來了知跟鳥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樣量的?你怎么量出來的?上來試試好不好。
師:來看看,他們的6寸怎么量出來的。
教師示范,幾寸?3寸,有誰和我一樣的?
師:哦,看來,如果你們是一寸蟲的話,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來。
師:一寸蟲就用這個辦法量出了知更鳥尾巴的長度。繼續(xù)講故事。
師:還是和剛剛的朋友一塊兒,選擇最喜歡的一種鳥來試一試、量一量。
句嘴鳥的嘴巴3寸,恭喜你。
師:好了,這會你們都可以做一寸蟲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樂樂,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師講故事第三段,展開聯想師:不過,一寸蟲又碰到一個蠻不講理的家伙,就是那個森林里唱歌最動聽的"夜鶯"。誰是夜鶯???夜里唱歌的鳥,聲音好聽極了,他對一寸蟲說......
師:歌怎么量?
幼1:歌沒了。
師:哦,歌沒了就結束,有道理,你覺得怎么量?
幼2:把歌畫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遠。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師: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對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錯)幼3:腿幼4:我想量我的舌頭。(蠻好玩的)幼5:我想量我的頭。
師:頭?量頭的什么?這個頭有多大對嗎?這個頭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訴你,頭一定有一個最遠最大的地方,量哪頭就能更大更聰明,待會兒自己去試試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師:把一寸蟲都給你們帶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兒,好不好,來帶著走。
《婷卡》這本書最初出現是在晨間區(qū)域輔導活動的時候,整本書畫面的色彩安靜而又柔和,著實讓我受到震撼,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物的表情刻畫的細致入微,婷卡完成了一次探索之旅,也完成了一次心靈之旅。由于翻譯的文字有些幼兒不容易通俗易懂,加上教學材料繪本的局限性,我和同班的何老師把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了語言活動上。采用選圖制作ppt,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把整個故事進行串聯,從而使故事不失去活動完整性。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認真傾聽故事,用語言表達觀察到的畫面內容。體會故事中角色的心理變化,懂得不管是什么朋友,無論大小,他們都有自己有用的地方,對待朋友要熱情友好。
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提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ppt的呈現,讓幼兒感知故事的主人公是只有紙杯大小的婷卡,并且通過提問,來和幼兒一起討論羊毛可以做什么?對幼兒的`經驗進一步提升。同時體驗婷卡的朋友們對他的不同態(tài)度所感受的心情。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幼兒觀察畫面、講述找出答案,教師梳理故事后半段。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整個活動所定的目標的重要達到部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將婷卡、小烏鴉和羊兒們的圖片分別出示,然后經過對畫面的了解,出示了心情卡片,這些心情卡片的出示,是讓幼兒進行選擇適合各種人物的心情,在選擇的過程中,幼兒們非常的積極選擇,對人物的內心活動有了更多的了解。
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和幼兒一起看ppt完整講述故事。讓幼兒跟隨老師一起講述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孩子們懂得要和小烏鴉一樣,熱情地對待朋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地讓孩子們進行自由的說,讓他們感受小烏鴉對婷卡的那一份愛。
在上這堂語言活動課之前,我先上網查閱有關教學和故事的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在整個活動中,由于有了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幼兒邊看畫面邊猜想畫面內容,表現得很積極。我允許小朋友之間相互討論,邊看邊思考,留給孩子們一定的討論時間。幼兒討論得很激烈,畫面內容、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的述說等等全部在幼兒的討論中得以展示,幼兒語言的完整性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揮。在這個語言的教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好的藝術作品,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顒又星啡钡氖俏业呐R場教學機智還有待于鍛煉,當幼兒對老師拋出來的提問發(fā)散太開的時候,教師要及時抓住主線。
由于幼兒對這個故事的興趣較濃厚,在閱讀課上我對這次活動進行了提升,通過觀察人物的細小動作,增加了對故事環(huán)節(jié)的探索,四只羊的有趣的名字讓幼兒記憶起來是非常積極,羊兒們中間的對話更是讓幼兒之間的情感和對話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想以后還要繼續(xù)在實踐中去感悟,還要努力揣摩提問有效性,這就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我們的身邊,隨著環(huán)境被破壞,自然災害越來越多。地震、海嘯、火車相撞,談起這些時,孩子們無不表現出了對災難的恐懼和對災區(qū)小朋友的關心。僅僅只有這些?我覺得災區(qū)小朋友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們的孩子學習。雖然我們的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但是馬上要成為小學生的他們,在學習中不也需要這樣的精神嗎?作為我園繪本項目組中的一員,我研讀過很多的繪本,一直很欣賞《小種子》,除了絢麗的色彩、簡單的造型,從第一頁貫穿至最后一頁的“生生不息”,讓人感動,也正是孩子們所需要的寶貴精神。
1、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講述,能運用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表達。
2、從故事中體驗種子生根發(fā)芽的不容易,從而感悟永不放棄精神的可貴。
秋葉若干,顏料,毛筆,背景畫軸,教學ppt。
(一)欣賞畫面,大膽猜想: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jié)?
小結:這是秋天,秋天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草仍然綠著,樹卻慢慢的變黃。
(二)故事講述,體驗小種子的不容易:
1、逐圖觀察:
提問:你覺得小種子能跟得上其他的種子嗎?
在雪山上的種子還能發(fā)芽嗎?
掉進沙漠里的種子還能發(fā)芽嗎?
小結:種子發(fā)芽需要很多條件,水分、陽光、溫度、空氣,缺一不可。
2、連續(xù)觀察三張圖片:
提問:看看這幾張圖片,你覺得他們是同一個季節(jié)嗎?
小結:原來種子發(fā)芽,要經過好幾個季節(jié)。
提問:現在還剩幾株小樹苗?
你覺得這個時候的小種子會想什么?
過渡:其實種子的生長很不容易,除了自然的磨難,他們還會遇到其他的磨難呢!
3、回憶、提升:
提問:你覺得小種子最后能活下來嗎?
看到同伴的失敗,他會退縮嗎?為什么?
還記得小種子為了長成巨人花,它經歷了哪些磨難?
小結:小種子經歷了春、夏、秋、冬,經歷了飛翔、落地、發(fā)芽、開花,經歷了很多很多的磨難,真是不容易!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他很堅強,從沒有放棄。
(三)聯系實際:
1、介紹班中一個孩子的經歷:
教師:其實在生活中,我發(fā)現我們的身邊也有一顆小種子哦!
(播放ppt)。
小結: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也像小種子一樣,沒有放棄,最后成功了。
2、幼兒分享、交流:
(幼兒分享)。
3、汶川大地震:
教師:世界上生活著很多的小種子。
(播放汶川大地震資料)。
教師:遭遇了這么嚴重的災難,生活在汶川的小朋友,一定會放棄吧?
(觀看ppt)。
小結:我們的生活總是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只要你不放棄,總有成功的一天。
活動評析。
語言活動《小種子》來源于幼兒生活中現存的問題,以“汶川大地震”為抓手,以繪本《小種子》為線索,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孩子感悟到生活中永不放棄精神的可貴。
在活動的第二部分,采用不同的圖片呈現方式:逐圖觀察、連續(xù)觀察、循序觀察,不僅有效達成了環(huán)節(jié)目標,同時大大激發(fā)了孩子觀察的興趣,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但是,在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活動形式還可豐富?;顒又谢疽詭熒鷮υ挒橹鳎芏嗪⒆酉胝f卻沒有機會,可以在活動的第三部份“聯系實際”時,增加一些生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請孩子們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2.情感渲染還需思考。情感的渲染是活動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特別是在活動的結尾部分——觀看汶川大地震圖片,但是由于教師比較急促,草草收場,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觀察圖片、思考體驗,看得出孩子們還有很多想說的沒有說??梢远鄿蕚湟恍┑卣鹬袨膮^(qū)小朋友的照片,更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孩子多多感受,充分體驗。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25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