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工作計劃(5篇)
高中生物教學工作計劃的本身就是一個框架,只有把高中生物的教學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從各個方面進行全盤考慮和分析評估,對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問題設置應對預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新課程中高中生物三年共有6本教材,必修1《分子與細胞》,必修2《遺傳與進化》,必修3《穩態與環境》,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一、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點
1、新教材設計的基本思路
高中生物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分模塊教學。新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模塊選擇的是生物科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最迅速、成果應用最廣泛、與社會和個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領域。所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塊對于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選修模塊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
分析必修模塊的設計思路,《分子與細胞》模塊是以“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來構建內容體系的?!哆z傳與進化》模塊是以“人類對基因本質、功能及其現代應用的研究歷程”為主線構建知識體系?!斗€態與環境》模塊的基本思路是將生物的個體和群體看作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它們都在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維持穩態。
2、新教材的編排順序
新教材編寫以適應學生探究為編排順序,注重了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強調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創造性教學留有余地,注重了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反映在主題和內容的編排中。 但研究和調查發現,新教材編排中部分知識缺乏系統性,有些松散,把本應該放在前面的基礎內容留在了后面,而講述后面的知識,又沒有基礎知識作鋪墊。如遺傳規律內容學完后才學習基因及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有些內容前面已經講過了,后面又重復出現,有的原本是非常系統的知識板塊,現在被人為地分割成多個部分。
3、新教材的內容呈現
新教材基本上維持了舊教材的難易程度,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對舊教材內容作了較大幅度的刪改。刪減了過于繁瑣、理論性過強的一些內容,目的是滿足在有限的時間內大量增加實踐活動的內容,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留出更大的空間。新教材注意到了生物學的核心知識,增加了與生產、生活、社會的聯系,通過多種多樣的欄目,介紹了更為廣泛的生物學內容,拓寬了視野,為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打下基礎。突出了知識結構的科學性。
新教材對部分知識的描述更準確。例如,修正了舊教材部分易造成誤解的敘述。舊教材認為“細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種: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按這一敘述,易使學生將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誤解成“無絲分裂”。但事實上,其分裂方式不屬于上述三種之列,而稱為二分裂。故新教材將其改為:“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即加了“真核”二字。注意了教學方法的科學性。
新教材將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融入到教材的方方面面。第一、在講述概念時,基本上是從事例入手,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遵循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第二、注重了教學的直觀性,增加了大量的彩色圖表,充分發揮了圖表的優勢。第三、注意了知識的層次性。例如,在講述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時,采用了分段敘述的方法,使知識層次更明顯,同時利于防止前后相互干擾而便于學生學習。新教材增加了許多細節安排。
新增“問題探討”“本節聚焦”小板塊。
每節內容都以“問題探討”的形式開頭,引入思考,突出了啟發式和探究式的學習。而“本節聚焦”則把本節的重點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列出,引起學生關注。
彩圖是新教材的一大景觀。
新教材中文字描述更加簡潔,圖片豐富,色彩鮮艷。這些彩圖的引入強烈地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器官,增強了直觀性,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使原來較難理解的微觀知識具體直觀,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
新教材的表格對比鮮明。
眾多的比較表格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分布在正文、旁欄、實驗和復習題之中。這些比較表格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旁欄思考”、“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
這些問題的提出都緊扣重點、難點,思考性很強。在教學中若能穿插使用,無疑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也是學生主體性的一種體現。
設計了“本章小結”與“自我檢測”。
本章小結使章節的重點知識更明確,自我檢測題的設計更科學,分為基礎題和拓展題,有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檢測。
“小資料”、“課外讀”、“相關信息”內容豐富與生活聯系緊密。
在新教材的每一節幾乎都有“小資料”提供?!靶≠Y料”內容涉及到許多方面,有生物學史、生物學實驗、有機化學知識、環保知識、醫學、農業及其他生活小常識?!靶≠Y料”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課外讀”欄目編排的大多是一些大家十分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如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克隆技術等等,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
4、新教材的實驗內容
生物學是實驗性學科,實驗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十分重要。新教材中的實驗類型有驗證性、探究性、定量分析性、觀摩實驗和模擬探究實驗五種類型,極大地豐富了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通過各種類型的實驗,讓學生體驗如何科學地選擇實驗材料,怎樣科學地設計對照實驗,如何用表格記錄實驗數據與實驗結果,如何對實驗數據及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等。使學生在接受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準確的實驗操作技能的同時,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新教材更加關注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設計了更多的探究實驗,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接受科學探究方法和技能的訓練,不斷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后設計具有啟發性的討論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新教材的實施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彷徨和不適應,會出現偏差甚至走彎路,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教研活動,增加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專家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努力使自己在較短時間內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學講授上“度”的把握。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一些相同內容的知識點上,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有了較大幅度的刪改,但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主動地把內容“還原” 為舊教材中的講述,甚至增加大量額外知識,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又導致了教學課時上的緊張。
從目前的情況看,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時在“度”的把握上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對高考命題的擔憂。
應重視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材變了,教學方式也應隨之發生轉變,不再以知識體系為核心,而應以學生的認知為核心,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生是“發展過程中的人”,以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終身學習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信息素養和環境意識的健康人,達到“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真正將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交給學生。
應重視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應重視知識內利用新教材注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增強實驗意識,自主、能動提出研究性課題,豐富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利用教材并充分研究教材,在實踐中不斷找出整套教材的知識網絡,挖掘教材的知識重點、聯系和內涵,做好知識的縱向和橫向比較。同時加強與其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教學內容在近三年中所占的比例:
必修1《分子與細胞》,必修2《遺傳與進化》,必修3《穩態與環境》所占的分數比例為2:1:2,在75分中實際分數比例30:15:30。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有兩小題,共15分??偡謹倒彩?0分。
總課時數:
必修1《分子與細胞》36課時,其中機動課時5;必修2《遺傳與進化》38課時,其中機動課時5;必修3《穩態與環境》40課時,其中機動課時5;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30課時,其中機動課時5;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36課時,其中機動課時5。
教學內容三年分配(包括高三復習備考)
高一年級完成二個必修模塊的教學任務,按照上學期必修1,下學期必修2進行授課。安排義務教育與高中銜接內容的教學,并安排完整的生物實驗探究活動。
高二年級上學期理科完成必修3的教學,下學期完成選修3的教學。同時安排生物實驗探究活動。
高三年級上學期理科學生完成選修1的教學任務后,轉入高考復習備考的第一輪復習,至下學期的三月份結束。四月份開始第二輪的專題復習,順利迎接高考。
在學期之間的寒、暑假補課中,會完成一部分教學內容,使實際教學進度比上述安排應略有提前,教學進度的主動性加強。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分為三個模塊,分別為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與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識涉及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知識的層次更深,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更高。而必修一的《分子與細胞》模塊是以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構建內容體系。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通過初中的學習,對于生物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礎,能用生物學知識解釋部分生命現象。但是,部分學生有一種一種錯誤定位:生物課不重要,是副科。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學初向同學們灌輸生物課程的重要性,最直接的是參加兩類大型考試的說明,教師在教學中應占主導地位,要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多做實驗,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使學生懂得如何才能學好生物,引導學生掌握生命科學的本質規律,促使學生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習慣。生物教師要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和開展各項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生物課堂教學充滿激情和活力。培養學生自學生物學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自學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知識的能力,觀察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
生殖發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釋一些生物現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對于學生的學習提出簡單的要求:
①上課認真聽課,勤做筆記;
②多做練習,獨立思考,不抄作業;
③注意歸納,多提出問題;
④實驗課做好課前預習;
⑤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四、要加強集體備課,努力增強集體備課實效
本學期集體備課的定點時間為星期五下午七、八節課。我們可利用業務活動時間加強集體備課,特別是要加強課程標準研究,加強學情研究和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研究。努力做到:
①對照課程標準,認真研討和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式方法策略;
②認真分析學情特點和考試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措施;
③相互聽課情況及時評講。
五、為了提高本學期高一生物課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成績,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低起點,緩坡度,逐步提高學生的成績。今年高一新生基礎差,層次不 一,因此高一教學要降低重心,避免高一新生因壓力過大而厭學的情況發生。
(二)、從現實生活出發,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避免純理論的說教。
(三)、加強高一新生的思想教育。高一新生思想差異很大,生物課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理想教育,對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要配合班主任予以糾正,避免只教書不育人的行為。
(四)、加強教師同步教學,步調一致,團結合作,充分發揮集體智慧。
(五)、新老教師接對子,加強教研活動使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本學期實行每周 聽課1—2節,實行循環聽課制,隨聽隨評,取長補短、以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1:分子與細胞”、“必修2:遺傳與進化”、“必修3:穩態與環境”3個模塊;選修部分有“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和“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3個模塊。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
一、本校高中三年課程規劃
高一:第一學期:必修1《分子與細胞》每班每周兩課時(含復習考試)。
第二學期:必修3《穩態與環境》每班每周兩課時(含復習考試)。
高二:第一學期:必修2《遺傳與進化》每班每周兩課時(含復習考試)。
第二學期: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每班每周兩課時(含復習考試)。
高三: 第一學期: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每班每周四課時。
國慶后開始高考前第一輪復習,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三個必修模塊的復習。
第二學期:完成選修模塊的復習及學科內綜合訓練,針對主干知識與知識缺漏 進行二輪強化訓練,迎接高考。
二、對高一、二教學工作的建議
1、貫徹課程理念,落實課程目標。
課標提出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教師應認識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高中生物課程的核心內容和基本要求概括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2)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教師應注意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要考慮到學生之間個性習慣與動機需求的差異、治理水平與能力技能的差異等等。要注意公正地分配學習資源,發展性地評價學生。要創設一種能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一種能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和選擇性的教育,教師在對待每一位學生時,始終要記住“發展是學生的基本權利”,一切的教學活動應圍繞學生的發展來展開。
(3)倡導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教師要注意倡導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學習活動。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教師應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用豐富的生活素材和背景,展現生物科學的魅力,讓學生充分感受生物學與個人生活的密切關系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2、注意初、高中課程理念、目標和內容的銜接與統一。
教師在了解初、高中課程標準的區別和聯系后,應準確把握高中教學的尺度,使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既能兼顧到與初中學習的銜接,又能符合高中課程標準的要求,使教學具有一定的階梯性和層次性,這才有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利于學生拓展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有利于學生全面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3、倡導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學習方式。
在探究課的設計中,要注意課程理念,設計目標,實驗過程和達成結果的一致性,并要有嚴密的邏輯過程。
探究性學習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特別要注意提高的方法與技能有:
①提問的技能
提問的技能是教師課堂表現的一種技能。教師既要有準備問題的能力,又要具備臨時提問的能力。準備的問題是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并能考慮到多種問題的梯度,提出的系列問題要與最后達成的目標一致。要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第一問可以讓學生馬上回答出來,第二問只讓部分學生答出,第三問應該是更少的學生答出,這樣的問題才具有挑戰性。
②組織和控制課堂的技能
在學生進行開放性討論時,控制課堂保證活動順利進展,這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挑戰。教師不能因為讓位于學生的活動,而忽略了自己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學生的活動是否向著目標推進,同時還要明察秋毫,審視學生在討論中是否無意識地偷換概念,要非常清楚學生此時爭論的焦點是什么?還要觀察是否全體學生參與了學習活動等等。
③評價學生探究結果的技能
探究活動中,評價結果是一個重要環節,當學生作出的結果與已知結果不相吻合時,教師不能輕易地說:你失敗了。因為對科學的本質而言,不一致的結果與成功的結果是具有同樣的價值的。只要按設計方案去做,不論是正結果,還是負結果都是成功的。教師還要讓學生懂得,生物學因素與結果之間,不一定都是因果關系。教師可以看全班統計的結果怎樣,可以鼓勵學生再次測試,留下空間,給學生更多的創造。
三、對高三教學工作的建議
1.研究課標、考綱,分析高考趨勢,精選習題進行有效的復習。
高三一輪復習中例題與學生練習的選擇是直接關系到復習是否有效,優質的例題,應能幫助學生鞏固典型考點;有針對性的講評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專題練習,集備組教師輪流先解答一遍,確定只需要對答案的題目、需要詳講的題目、錯題變式題、需要補充知識點的題目。
2、要降低教學重心,給教學準確定位。
針對高校招生現狀,教學要力爭做到“起點要低一點,底面要寬一點,臺階要密一點,節奏要慢一點,反復要多一點,要求要嚴一點”。拉開高考成績差距的不是高難度題,而是中檔題。
教學定位:閱讀教材,回歸基礎;熟悉要領,掌握規范。
3、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參與性學習。
實現課堂教學“三講,三不講”,即: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仍然不會的不講;要多講易錯點、易混點、聯系點。提倡“先學后講,當堂練習”,努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加強選題的針對性。老師沒有做過的題,不給學生做;通過教師做題,將“三種題”(錯題、超綱題、重復題)淘汰出局,不僅為學生減負,而且為老師自己減負。
(2)重分析和講評,建構習題(試卷)講評模式。不能以對答案代替講評。也不能老師一講到底,先讓學生自主改錯,再由老師針對學生普遍無法解決的問題講解,最后由學生自主分析錯因,寫出考后反思。
(3)重表述的規范,要使規范答題成為學生的習慣,強調學生盡可能用書本上的詞句答題,要讓學生明白:不規范的表達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4)重審題訓練。
老師們專題研討學生為什么不會審題,該如何引導學生審題,對學生進行審題方法的訓練。例如,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闡述題意。逐字逐句讀三編,不加字、不減字,抓住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著任務來閱讀教材。
5、切實發揮考試的檢測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
(1)控制考試的次數:增強考試的計劃性。
(2)控制考試的難度:給學生以信心,也符合高考命題的特點。
(3)控制考試的范圍:講、練、考一體化,老師在課堂上講什么,就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練什么,就在小考或階段考中什么?
(4)進行考試技巧的訓練:在模擬考試中,指導學生學會放棄,但不輕言放棄。既不能死死地抱住一道真正的難題不放,也不能對一些貌似很難的題輕易放棄,要知道高考題一般都是“素材在教材外,落點在教材內”,一些題看似很難,其實,只要細心地把題目多讀幾遍,真正理解題意后,并不難。平時多做這樣的訓練,學生在高考中就能正確取舍。
一、教導思想:
以教材為底子,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為教導,夯實根底,活化才能;抓實操練,講求效果;加強協作,優化空氣,努力進步學生效果。
二、根本要求:
(一)安身雙基、夯實根底
生物必修3的教育要做到“安身雙基、夯實根底、單元過關、梯度性進步。以根底為主,重視書本根底常識的講解,盡量把每個章節中的重點的常識點講清講透,配以講堂操練和單元操練進行穩固,做到“堂堂清,節節清”夯實理論根底,操練學生根本技能,以講帶練,理清生物學常識,為全體學生的學業測驗打好根底,為部分學生選修作準備。
(二)改進教育辦法
1、依照校園教育常規,仔細開展各項活動。
2、依照校園教育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仔細備課,把時間花在備課上;仔細上好每一節課,把效果執行講堂上。
3、堅持互聽課活動,每人每期互聽課不少于20節,不斷進步教育水平。
4、每周一次團體備課。備課內容包含下周所有教育內容,主備人預先備課,人人講話,并有記錄。
5、堅持執行組內公開課活動。全員參加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生長。
6、做到全組“兩統一”,即教育進度統一、教育內容統一。
7、同心協力,互幫互學,信息、材料共享,教育研究氣氛濃厚。
8、重視教育中愛好、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發揮好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動力效果,留意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育學生立異精力和實踐才能。
9、向講堂要質量。力爭上好每一節課,要加強備課,避免溫習中的主觀隨意性,削減盲目性。講堂教育做到:一節課一個中心;抓重點帶一般。重點常識要捉住根本要素,進步講堂功率,再現和歸納常識結構
10、向教導要質量。一要根據教育目標恰當留作業;二要及時反應信息,以便發現問題,為教導供給根據;三要及時教導,穩固講堂教育效果,別的要結合各類過關考試,進行考后分類教導推動。
三、本學期教育的總體目標及要求
1、用學過的常識和專業術語,正確描述根本的生物學現象、概念和原理。
2、初步學會了解、剖析生物學中以圖表、圖解等表達的內容和意義,并能用圖表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現象和實現成果。
3、了解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部分與整體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并能了解生物個別、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的問題。
4、了解所學試驗的試驗內容、包含試驗原理、辦法和操作步驟,把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現實的才能;了解探索性試驗的一般辦法
5、了解生命科學發展中的嚴重熱點問題及其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四、主張生物教師在教育中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讀書背書。
2、建立生物學根本思想。
3、重視學法教導,培育學生的自學才能。
4、教給學生一點聯想。
5、有選擇的精做、精批、精講習題。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夯實基礎,滿足高考全面提升素質的實際需要。根據我縣的實際,在講授新課的同時,適當補充有關初中的生物基礎知識和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建議
1.備課組長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難易標準。
2.新課階段應把重點放在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上,并完成課本習題及相應的補充題,每單元結束,進行一次單元自測,成績記在成績冊上。每月進行一次月考,月考由備課組長組織命題制卷(也可用單元自測題代替),統一閱卷,成績上墻。
3.教研組要有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大力開展教改實驗和專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的內容要逐一落實,并有所創新。另外,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教法上以“講授型為主、自學型為主、訓練型為主、探究型為主”的四大系列進行對比實驗。并找出它們的最佳結合點,提高教學效率。
4.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物的習慣和興趣,特別應注意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生物知識的能力。教師應開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價值和思想教育內容,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專題研究。
5.突出生物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對演示實驗要求全做,對學生實驗有條件的學校要全做,條件暫不具備的學校至少要在課堂上演示,所有學生實驗要有實驗報告。
6.加強對聯系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成就的習題以及學科內綜合習題的訓練。并要求學生有知識疑難和錯題摘錄本。
7.認真落實教學常規,備課組長要認真督促檢查,其方式方法應與高三年級相同。
三、高一年級教學進度
上學期第一至四周:緒論、生物的物質基礎(含實驗一)第五至九周: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含實驗二至三)第十周:期中考試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新陳代謝一至五節(含實驗四至七,補初中生理衛生的循環、消化、泌尿系統)第十九至二十周:期末復習和考試下學期第一至四周:生物的新陳代謝六至八節(補初中生理衛生呼吸系統)第五至九周:生命活動的調節(含實驗八、實習1.補初中生理衛生的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第十周:期中考試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補初中植物花的結構)第十九至二十周:全書復習,全市統考
四、高二年級教學進度
上學期第一至九周:第六章第一、二節(含實驗九至十一)第十周:期中考試第十一至十八周:第六章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至第七章完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復習和考試下學期第一至九周:第八章第九章(含實驗十二:觀察SO2對植物的影響)。第十周:期中考試第十一至十八周:選修教材一至二章(含實驗一)十九至二十周:全書復習(第六章至選修第二章),全市統考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jihua/19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