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東野圭吾的第一本小說,因為喜歡日語,在新華書店看到這本書就買了,看了之后就對他的推理小說十分感興趣,之后又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他的小說《X嫌疑人》,《白夜行》,印象都很深刻,他的小說一如的陰暗的氛圍,讓人身臨其境,每次夜晚在寢室的孤燈下看,緊張,驚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放學后》觀后感,歡迎查閱!
《放學后》觀后感1
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東野圭吾的第一部作品《放學后》,比起東野圭吾的其他作品來講,這部處女座讀起來邏輯性很強,雖說是部懸疑推理小說,但卻給我一種一步步按框架徐徐推進的感覺。讀完一章便留下一個懸念讓讀者抓狂,于是本來打算用一個周末慢慢品讀這本書的我,只花了一個下午就看完了整個故事。
你自以為的事實未必是事實
如果說村橋的死讓我有些猝不及防的話,“小丑”的死就有些情理之中了,但小說妙就妙在不但酒瓶掉了包,連人也掉了包,本該在運動會上扮演小丑的前島卻被倒霉催的竹井頂了包。再加上從一開始前島描述自己三次險些遭遇“意外”的經歷,更讓讀者確信這一切都是要謀害前島的陰謀。好的故事大概就是這樣,你以為你一直在按著邏輯線一步步走,馬上就要上岸了,卻馬上又被一個回浪拍回海里。 比如,前島是一個除了講課外對學生業(yè)余生活毫不干涉的老師,人稱“機器”。從陽子對他的另眼相待,惠子跟他說話略帶曖昧的語氣來說,他應該還算是個蠻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至少不招人討厭吧,所以殺他的動機就成了讀整本書最大的疑問。
《放學后》觀后感2
尊重往往比了解來得重要
當成年人以金錢、功利的心去揣度這個十六七歲的孩子為了尊嚴,友情不惜一切的沖動時,必然會被誤導。 開篇的時候曾提到“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很難預測她們的行動。若以為她們是大人,卻會意外地發(fā)現(xiàn)她們根本就是孩子,若以為她們是孩子,她們又會惹出不亞于大人的麻煩“。的確,書中不乏很多刻畫入微的女高中生角色,不論是騎著機車高冷酷炫的陽子,思維縝密氣場強大的雅美,還是沉穩(wěn)又不失外向的惠子……其個性都及其鮮明,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似乎都飽含深意。但她們卻又不失純粹,雅美高聲為陽子洗脫罪名,陽子為了前島的安全而說出真相,宮坂因為被偷看到自慰而羞憤到欲尋短見,惠美為了讓朋友有尊嚴地活下去而精心布置了一場完美的殺人計劃。
但兩樁悲劇有一個起因,那就好奇心。我承認每個人都有好奇心,但這好奇心卻并非建立在踐踏他人隱私上的,尤其是對于十六七歲的女孩子來說,尊重尤其重要。你永遠不知道,你看似不經意的探索會引發(fā)對方內心多大的波瀾。
惠子曾說過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如果有什么毒藥能輕易殺人,我也想要呢,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用到,也沒準是自己要用。我們就是這種年齡?!?/p>
《放學后》觀后感3
如果說村橋的死讓我有些猝不及防的話,“小丑”的死就有些情理之中了,但小說妙就妙在不但酒瓶掉了包,連人也掉了包,本該在運動會上扮演小丑的前島卻被倒霉催的竹井頂了包。再加上從一開始前島描述自己三次險些遭遇“意外”的經歷,更讓讀者確信這一切都是要謀害前島的陰謀。好的故事大概就是這樣,你以為你一直在按著邏輯線一步步走,馬上就要上岸了,卻馬上又被一個回浪拍回海里。 比如,前島是一個除了講課外對學生業(yè)余生活毫不干涉的老師,人稱“機器”。從陽子對他的另眼相待,惠子跟他說話略帶曖昧的語氣來說,他應該還算是個蠻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至少不招人討厭吧,所以殺他的動機就成了讀整本書最大的疑問。
但越往后讀越想拍手叫好,這一切不過是本書的終極boss“惠子”所制造的一個假象,讓大家以為殺人目標是前島,其實目標另有其人;讓別人以為作案手段是換鎖,其實另有高招。
這一切不過是障眼法而已,為的就是掩人耳目,聲東擊西。
這不禁讓我想到平時我們對待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結果的時候,絞盡腦汁終于得到了一個完美的解釋,歡欣鼓舞的同時立即就接受了這個答案。難道我們就從來都沒想過還有其他解釋?或許有,但是這個答案得到的太艱難,解答的又太完美,以至于我們不想舍棄它,寧可假裝不知道還有其他答案存在。
《放學后》觀后感4
當某人給我推薦東野圭吾的時候,以為是個推理新人,當我看他的介紹才嚇了一跳,《白夜行》《綁架游戲》《神探伽利略》,這些都是我看過的日劇。其實最近幾年除了大河劇,日劇已經很少看了,看這些只是因為有幾個我喜歡的演員:山田孝之、綾瀨遙、藤木直人、柴崎幸等等,但當時我被明星的光芒籠罩,根本就沒有注意過原著后面的名字。
很久很久沒有看過日本推理小說了,我并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夠看的下去。故事的開頭雖然直接就是殺機四伏,卻并不特別吸引我,畢竟這么多年看的書太多了。但是,學校、教室、安靜的走廊、談鋼琴的女孩,這些影像卻讓我沒有能夠停下來,一直到看完,內心卻有淡淡的悲涼與不暢快。
小說整體很有日本電影的風格,特別是像一些純愛片。節(jié)奏舒緩如輕輕流淌的小溪,不是沒有高潮,但即使是在殺人,我卻仍然寧靜如常,深陷在這種寧靜中,不想讓任何的人和事來打擾,無論是現(xiàn)實中還是小說中。
表面寧靜的校園里,有著很多的故事,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它們互相交織在一起。東野用平緩流暢甚至是有點平淡的語調,為我們慢慢的道來。因為是推理小說,讀者會很注意一些貌似平淡無奇的話語,但作者點到為止,不著痕跡的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最終讓我們忘掉。就好像現(xiàn)實中的一些小事,當我們把它們忘掉后,它們卻在一個出人意料的角落冒出來,變成一個猙獰的惡魔,將我們吞噬。
密室殺人讓我看的都有些麻木了,比如以前看金田一,幾乎全是密室類,還有什么《黃室奇案》,還有什么西村京太郎、阿婆的作品。所以當這個故事里再次出現(xiàn)密室,我的第一感覺甚至覺得有點無聊。繼續(xù)下去才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密室不過是個道具,而他要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殺人動機而不是殺人手段。
偵探出場了,這個老兄既不是明智小五郎、福爾摩斯這樣的神探,也不是個笨蛋,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警察。他很敬業(yè),也很專業(yè)。但女高中生的心理世界卻不是他所能了解的,找不到殺人動機,也就無法-密室之謎。在成人的心里,年輕人的就是一群魯莽易沖動,思想單純的動物,而年輕人又認為成人都是些世故的,骯臟陰暗的、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虛偽的家伙。年輕人的世界成人搞不懂,成人的的世界年輕人厭惡。兩代人的鴻溝在作品的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主人公雖是名教師,卻游離于兩個世界中,有時候兩邊不討好,有時候卻又兩邊都有生存空間。有趣的是,《放學后》被第31屆的江戶川亂步獎提名時,有部分人表示反對,理由就是殺人動機缺乏說服力。這恰恰呼應了故事的主題,在人生的激流中,有人被磨成了圓圓的石頭,有人在沉默中抵抗,也有人迎頭沖上去,被撞的粉身碎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guanhougan/5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