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寫法上,可采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雙胞胎觀后感6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雙胞胎觀后感600字1
昨晚打開電視,剛好在播《雙胞胎》,簡單的故事、樸實的拍攝,卻有著引人深思的力量。
這是一個關于雙胞胎的家庭故事,以大姐李華的口吻向我們娓娓道來,真實感極強。重男輕女思想極其頑固,父母把全部心血傾注在男孩子身上,確切來說是在雙胞胎哥哥身上。大姐李華因為排行前,讀書好,在家里還有一定地位,二姐李清負氣出走遠嫁山區,而雙胞胎弟弟則受盡父母和哥哥的冷落。父母不惜冒著被舉報的危險,為哥哥鋪平了事業道路。后來他自考考上研究生,在廣西當上記者,卻不再理睬千里之外車禍受傷的父親和小腦萎縮、行為失常的母親……
如同故事本身,電影的畫面、剪接和敘事手法都是樸實無華的。作為片中最有話語權的大姐,李華的旁白聲音富有磁性、語速緩慢,帶著一種深深的無奈和悲哀,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根據時間先后關系,電影在大姐李華的旁白中慢慢推進,雙胞胎哥哥李春的不孝形象漸漸豐滿深刻。當然,弟弟李東的隱忍和孝順也讓我感動不已。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幾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里回蕩。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二是子女對父母的贍養,三是女人對丈夫的認識。電影中的家庭悲劇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教育不當?!捌难邸痹斐筛绺绲陌谅妥运?,他不會付出、只會索取,還覺得理所當然。他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認為大姐的好言相勸和合理要求都是“強加他人意志”。弟弟從小老實孝順,在哥哥面前永遠抬不起頭。好在弟弟沒有逆反心理,沒有走向歧途,不然將是更大的悲劇。而如果父母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心和愛護,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大姐李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定起訴李春,想討回公平和正義。在律師面前,李春大放厥詞。他認為中國的法律是不人性的,應該像歐洲某些國家一樣,父母有義務撫養子女,子女無義務撫養父母。他說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是受自然驅使的,是自私的,子女無需為父母的私心埋單。真的是這樣?歐洲人的做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可畢竟我們國家的條件不一樣,況且我們可能只是片面理解,生搬硬套不足取。父母年老有能力自己生活是一回事,可是難道臥病在床希望和要求子女看望,也是錯嗎?明顯不能茍同哥哥立春的言論。
李春一直和岳父母住在一起,對岳父母好過對自己父母百倍。妻子在看到李春對待父母的一系列行為之后,留了紙條帶著孩子回娘家。她說“我一直因為你對我的父母比對自己父母好而感動,但現在我覺得害怕”。片尾沒有結局,但他們的婚姻可能因此終止。其實,對一個女人來說,如果丈夫對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都不聞不問,那你覺得他對你父母的關心就是真心真意的嗎?百善孝為先,連對自己最親最近的人都吝于付出,還能指望他去愛其他人嗎?
雙胞胎觀后感600字2
我是在吃飯時無意間看到這部電影的,非常寫實,更像是紀錄片。反映出的是種種現實的冷漠,在整個觀看的過程中,我的心像是刀子在一次次的掠過。
李春的行為,讓我看到了至少是以前的自己,那種自私冷漠只是被放大了而已,很可悲,明明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可是卻如此的道德缺失。我想到了在中國的義務教育下曾經的自己,也是那樣冷漠,在姥姥姥爺去世的時候,沒有一滴眼淚。是小時候帶自己長大的人啊,怎么會變成這樣,恐怕連自己都沒發覺,什么時候變得只知道學習,為了中考高考的壓力,全天撲在書本里,淡忘了應該去關懷的溫情,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吧。我有種失去了什么的感覺,心里很冷。這半年我發覺也看清了自己的心,我找回了溫度,我很欣慰,至少我醒悟的還不算很晚。
我的離開帶走了很多思念牽絆,這是必要要經歷的過程,因為現在的我什么都做不到。我知道我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并且有柔軟的一面。正因為如此不管是親情還是感情,我都有自己的認知。我很遺憾,在18歲的花季間,沒有感情的歸宿,但是我不后悔曾經的那段回憶,雖然都沒有長久持續下去。我還是會堅持選擇懂我的人,相近如賓,相濡以沫,甚至相擁而泣。我想要那種純粹的感情,貴在專一,持久。當我不在你身邊,答應我用心去飛,生命若有新體驗你別拒絕;當我不在你身邊寂寞若是讓你累回頭看一下一切也是安慰。對于我愛過的人,我想我會記住一輩子的。
雙胞胎觀后感600字3
昨晚在家看了電影《雙胞胎》,看后感慨萬千,不知如何評價。影片的主要梗概:李家兄弟姐妹6個,長兄在戰爭中犧牲,中間是三個姐妹,李春李東是一對最小的雙胞胎男孩兒。從小父母偏心,一切李春優先。按照二姐李清的說法,父母把李春當正品,把李東當次品養。奶水不夠,父母就決定丟卒保車,把李東送到山區去喂養,被領回來后也依然是如此:奶水先給李春,李東只能李春吃飽后再吃;半夜餓的時候李春會被叫起來吃飯,不要驚動李東,導致李東從小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智商受損;玩的時候也得是李東讓著李春。尤其是父親,把自己年老以后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春身上了。為了給李春安排好的工作與前程,父親不惜傷害女兒的利益,不怕得罪女兒,也不惜被人舉報“以權謀私”,目的只有一個:讓李春有個好前程,好光耀門宗。后來李春通過自己七八次屢敗屢戰的努力,上了廣西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后成為一名省報記者,生活充裕。結果父親想見兒子一面都很難,就連父親說去南寧見一面就走、寧愿自己花錢住旅館李春都不愿意讓父親來,還管父親叫“老鬼”。后來父親摔了一跤成為四肢癱瘓的病人,這個時候,一天二十四小時守在父親身邊的,是下崗失業多年的李東。按照家鄉的風俗,女兒可以不負擔費用,但善良的大姐寧愿負擔60%的費用,當他跟兄弟二人商量剩余的40%費用時,她希望生活富裕的李春能承擔30%,結果卻被拒絕了,他非要與家境困難而又要日夜照顧父親的李東平攤費用。念兒心切的父親想見兒子一面都難,屢屢被拒。當李東不能同時照顧生病的父親與小腦萎縮的母親、欲將母親送到李春身邊時,李春威逼恐嚇地讓母親自愿地回家。當父親再次住院時,李春拒絕對父親盡最基本的義務,從此不再與父親聯系。李東為了照顧父親,放棄了高收入的工作。大姐李華聯合弟弟妺妺要將其告上法庭,要以法律的名義彰顯道德的尊嚴。李春面對上門的律師卻振振有詞地說:“我對孝有自己的看法……贍養老人,是社會的責任……”李春的老婆給李春的父親郵了錢,并打電話請求父親勸大姐撤訴,父親就對李華說,你們要是告他,我就自殺……姐姐撤訴了,李春卻在妻兒面前痛訴父親和姐姐的是非,李春的老婆目睹了李春的所作所為,帶著孩子回了娘家……
現在社會上不孝敬老人的比比皆是,也有為了贍養老人,夫妻反目的、兄弟姊妹失和的,一果多因,仔細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不當。從孩子小就沒有好好的教育,不用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孩子,不從加強道德修養方面教育孩子,不從學會感恩老親人、感恩社會的角度教育孩子,寵慣溺愛孩子,使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凡事自私自利在前,奉獻感恩在后,只有索取之意,沒有感恩之心,只講權利,不講義務,只想索取,不想奉獻。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能孝順嗎?
二是做家長的沒有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就像我昨天寫的日志,當兒子時當被告,因為不贍養老人被老父親告上法庭,當父親時當原告,因為兒子不贍養自己告兒子上法庭。有個故事說的很形象,當一個不孝之子準備用籮筐把老父親扔進深山時,兒子的一句“扔完了爺爺把籮筐帶回來,以后我好扔你的時候再用?!笔惯@位不孝之子幡然醒悟。如果家長不孝敬自己的老人,這樣家庭的孩子耳濡目染,這樣的孩子能孝順嗎?
三是當家長的偏心。家庭財產分配差別太大,幾個孩子分的財產常常相差一倍甚至幾倍以上,父母往往將一生的積蓄幾乎都放到一個孩子身上,會出現家庭財產分配差別太,引發矛盾。父母把大部分甚至全部家產都給予了嬌寵的孩子,老人一般也和嬌寵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但這個寵兒卻在父母不能勞作給予的時候一腳踢開了他們。盡管從法律說,即使得不到家產或遺產,每個子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從情理上來講,指責其他備受歧視子女不孝順也是有失公允的。最后落了個可憐的下場,也不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四是人性的缺陷。人性是在一定社會環境和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行。人性中都有自私的一面,只不過表現的程度不同罷了沒有人性就不能稱為其人。都說家貧出孝子,溺愛出逆子,依我看也不完全是這樣。很多家貧的孩子照樣不孝順,很多比較寵愛的孩子也很孝順,這說明人性有好有壞,人性是起決定作用的。歐陽修說,人性隨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近小人。魯迅先生也說過,人性豈能如道家所說的那樣恬淡,欲得的很多。
五是每個人的另一半也很關鍵。俗話說,好兒不如好兒媳,好女不如好女婿。如果找個好對象,你是個孝子,他(她)會幫助你盡孝道,幫你錦上添花;如果你不是個孝子,他(她)會給你做工作,講道德、講人倫,勸你棄惡從善。如果找個不好的對象,你是孝子,他(她)會整天價跟你鬧,弄得你心神不寧;如果你不是個孝子,他(她)會比你有過之而無不及,助紂為虐,無所不為。
六是老人過早的把屬于自己的財產分割或贈與子女。有些老人過早的把自己的財產過早的分割或贈與給子女,有些子女財產到手,對老人就不盡贍養義務。我覺得即使分割或贈與財產,也要帶有附加條件,主要是要讓子女盡贍養義務,如果不盡贍養義務就有全收回。最好在分割或贈與的時候,要找律師或懂法的人、親朋好友作證,并到公證處進行公正,以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別稀里糊涂分割或贈與了,最后落得個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結局。
七是兄弟姐妹的攀比心里。有些老人子女多,但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的孝順、有的不孝順,有的拿錢、有的不拿錢,有的出力,有的不出力。拿錢的、出力的、孝順的久而久之會對其他兄弟姐妹不拿錢、不出力、不孝順有意見,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攀比心里,就會產生同為子女,為何我自己拿錢出力的想法。如果老人處理不好,在加上兄弟姐妹中沒有的挑頭的、能震住的、甘心吃虧的,最后也只能落個子女一大幫,老了無人養的尷尬局面。
以上列舉的七種情況不是很全面,但每個家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一個家庭老人得不到贍養,不能頤養天年,也算是一個家庭的不幸。
那么如何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呢?我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不斷加強個性修養,學會感恩。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子女應盡的義務。我們要知道父母給了生命,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子女拉扯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們想象我們是如何撫養子女的,就明白父母為我們的付出,所以我們要感謝父母對我們的恩情。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guanhougan/4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