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川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精選10篇)
2023四川開學第一課既有學習傳統文化,又有學習雷鋒精神等?!?023四川開學第一課”觀后感范文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四川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0篇),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采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制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么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系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爆F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為,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系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眾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為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為“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為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歷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范,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為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碑斍?,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什么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蘊,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蘊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臺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臺等車,小女孩手里吃著零食,然后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著她對她說“媽媽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里。年輕媽媽的教育讓小女孩知道了亂丟垃圾是不對的,這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小女孩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必然會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
說到氣質大家腦海里肯定出現了大家閨秀,紳士風度這樣的詞語,對,就是這樣的,良好的家風會有一種良好的氛圍,在這種有氣質的家庭的家風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說臟話,見了長輩要行禮打招呼,走路要目視前方腰板挺直等等。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的氣質的一種表現。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鏟平。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后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么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會想我們是在談家風,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已,其實不然,愚公為什么說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是因為愚公的家風,愚公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辦到搬走兩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大智慧留給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傳承這樣的家風,相信一定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個家族的家風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誠信,正直,勇敢,真誠,坦蕩,寬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醒等等。
社會是由家族組成的,好的家風會形成好的社會風氣,一個民族的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好的家風的傳承,讓我們把好的家風傳承起來為社會的繁榮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們告別了安逸享樂的寒假生活,開始了暫新的校園生活,迎來了“新起點,新希望”。開學的第一天,我們一如既往地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這次課以“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為主題,通過介紹趙一曼家書蘊含的愛國情懷、楊啟發家庭培育的敬業家風、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誠信家道、羅必炎一家踐行的友善家訓,讓我們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家風、家訓?如何把優良傳統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闭f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羅必炎秉承孝老愛親、多行善事的家風家訓。他任勞任怨地悉心贍養親、繼、養父母8位老人,用大孝情懷教育子女,四世同堂的家庭重德重孝、相親和睦。他的事跡讓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小時候我經常在爸爸、媽媽地懷里撒嬌,總是不停地許諾:我長大了以后一定要讓你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墒瞧饺绽?,每當我吃過飯后,經常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爸爸、媽媽卻在忙碌地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他們總是先讓我品嘗,我卻習以為常地拿起來就吃;我一旦生病,爸爸、媽媽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顧,而他們身體不適,我只能問候一下,也沒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堕_學第一課》的觀看,使我們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誠實、孝道、勤儉、誠懇”等優秀家風熏陶。今后,我會用好的家風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時間飛逝,我從一名學生,到息縣進入工作崗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干部有了更 深刻的認識。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更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學習中成長,成長中學習。由于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以前經常搜集一些名言 警句來激勵、警示自己?,F在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贊嘆、令我折服。針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 會:
(一)學以修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自身來講,重點在于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激勵精 神。而傳統文化學習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靈魂升華的過程?!暗匆悦髦?,寧靜而致遠”。以利為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古人倡導溫、 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我們做到了,人際關系就和諧了。弟子規中“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之”就是要求我們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 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親近,向他們學習。
(二)學以致用。弘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學習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潛移默化 的過程。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鄰里和睦、 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敬父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學以濟世。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攀升,自殺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 七八糟、烏煙瘴氣。長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歷史長河積淀下來的金子,是治療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 道家的“無為”等等就是要弘揚孝道、張揚仁愛、謳歌善良。用經典詮釋智慧,用智慧啟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們先祖留下的經典智慧來治療當下人性的疾 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我們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 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 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敬畏黨和國家授予我們的職責崗位。我們理應當好人民公仆,不求在這個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這個崗位多做事、做好事。
通過這次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從認識上加深了的理解。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
一、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著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伙伴們玩戶外游戲。
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孩子不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感受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離真實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遠,這是不利于他們成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經、弟子規 、論語和四書五經等等,這些古人給后人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能使學生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學生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早早培養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廣泛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養大有好處。相信通過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給他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用傳統文化的教育來點亮孩子的心靈。
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校教育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后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能夠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學習傳統文化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修養,規范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倡導的以道德實踐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自己對社會都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倡導應建立的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的協調有序的人際關系,特別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實踐要義,時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作為傳統文化的核心對大學生具有重大意義。愛國主義思想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涵,后一時代的人們總是把前一時代的優秀思想精華繼承下來,而且有新的補充,發揚光大。在新的時代,愛國主義的傳承落在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經過世世代代的沉積、凝集、升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總是圍繞著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這個中心。
三、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大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種處貧賤而樂在其中的人生態度是一種精神享受,而此時的人格世界是一種安然、充實又自得的世界。
四、學習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禮儀道德的培養
禮儀道德,是貫穿于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可以說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礎。而以儒家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構成中華文化的主要因子,幾千年來,人們一切生命活動,皆以其為基礎?!皟刃尥饨獭?、“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舍生取義,殺身成仁”、“雖體解吾猶未變兮,雖就死其猶未悔”等等。這種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塑造大學生自身品格,有著重要意義。
曾幾何時,中華傳統文化引領世界潮流,在世界文化大舞臺上獨占鰲頭。但是,大到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阻礙文化創新;小到王道士從敦煌石窟中把一車車的文物拱手相送。這些歷史的案例無一不顯出在璀璨奪目的文化之后,是文化的疲倦感和無力感。在當今的世界潮流中,創新處于首位,在這么一個各國文化大雜糅的世界上,中華傳統文化只有進行創新型轉變和創造性發展才能使我們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化強國。
當代世界,科技和創新引領發展,文化亦是如此,我們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相聯系。數字敦煌是一個很早便開展并一直在進行的項目,該項目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交互現實三個部分,運用科技手段使敦煌瑰寶數字化,來滿足人們的游覽、研究等需求?,F在,越來越多的人對敦煌有了更深的印象。這便很好地將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聯系起來,來更好地宣傳敦煌文化。由此可見,將傳統文化創新性地與科技創新相融合在當今社會更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我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各國之間交往和聯系必不可少,而這種交往亦是文化交流所相適應的。我國重振絲綢之路,使這一古老的文化交流方式得以沿用,并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進行創新,不僅傳播了絲綢、茶葉等古老文化,也使我國的禮儀、文學等傳遍世界?!耙粠б宦贰苯ㄔO,不僅加強了我國與沿線各國的交流,也使我國的傳統文化通過一種創新性的傳播方式更為世人熟知。與此同時,孔子學院也伴隨著我們同其他國家的交往在全世界開花結果,使得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以新的方式來展現在世界上??梢?,傳統文化通過國與國之間交往可以得到更好地傳播。
在“互聯網+”的多媒體時代,我們應將傳統文化通過媒體等方式來向人們傳播。前不久十分火熱的《中國詩詞大會》,巧妙的利用了媒體等傳播平臺,通過比賽的方式并制作成節目來傳播中國詩詞的魅力?!秶覍毑亍芬餐瑯釉谶@方面獲得了國民的追捧:以明星出演歷史劇的方式來演繹文物的前世今生。這些受到一致好評的文化類節目都將傳統文化以新的面貌來向國人展示??磥?,在當今時代人們更易接受將傳統文化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方式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創新引領當今世界潮流,中華文化只有進行創新型轉變和創造性發展才能使我們建立起文化自信,才能使我們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化強國。才能使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屹立于世界的巔峰。
最近,我學習了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校長李成泉專家的《傳統文化進校園之學校方略》的講座視頻,我很受鼓舞,收獲很大。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目前學校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必要性
當今學生中,有不少人在家受親人寵愛,儼然是家中的“小太陽”、“小公主”,
因而他們身上毛病很多,缺少合作、奉獻精神,缺少“謙讓”、“友善”等品質,為人很自私。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教師應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教育學生,促其成長,使他們成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建設者。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是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廣大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需要。
二、孔子教育思想理應走進現代學校,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就是文明禮儀之邦。中國現代的教育理應具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風格和色彩??鬃邮俏覈糯鷤ゴ蟮乃枷爰?、教育局,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一些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啟發、指導意義。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現代學校中的運用
孔子曾言“有教無類”,并將此言落在實處??鬃觿撧k私學,打破了官府、貴族壟斷學校教育的特權,使普通大眾有了學習的機會。今天,我國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為目前教育上還存在著不公平現象,如城鄉差異,東西差異,沿海與內地的差異等。
孔子說:“仁者愛人”。教師應用“仁”去熱愛學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從而受到好的啟示。關愛學生是師德的.要求。
孔子云:“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今天的教師要認識到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要明白:只有彌漫著儒雅文化氣息的校園才能造就溫文爾雅的一代君子。教師要從孔子思想等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教育學生,使其成為我國現代的“四有”新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孔子的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言論,啟示我們:教師要告訴學生學習方法,要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取得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對我們今天的師生仍然具有啟發、教育意義。教師要研究教法,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師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學中體會到成就感、幸福感,從而更加熱愛教育事業。
總之,學校,教師要注重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育學生,使他們成長為國家未來的有用之才。
一、精彩課程。
課堂上一個個真實故事引發的思考,結束時90度鞠躬禮及《感恩詞》讓我們心存敬意。以位音樂老師的《德音雅樂》及《孝親感恩歌曲學唱》課程給整個大講壇帶了歌聲、笑聲還有感動的低泣聲。悠揚甜美的《生命之河》在義工老師們曼妙手語舞姿中展開,讓與會學員感受《生命之河》滋潤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凈化歌者的內心;用心去聽一首好歌,能滌蕩聽者的靈魂。一個個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一首首優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場學員,互動漸入佳境,全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情到深處,學員們還不時發出動情的低泣聲。
二、溫情服務。
據悉,為大講壇服務的十幾個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以幫助別人為樂,他們把幫助別人當成個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們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輕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半蹲的姿勢為在場的貴賓和授課老師端茶送水,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溫暖每一個人,他們身體力行踐行《弟子規》,他們用言行踐行道德禮儀,宣揚傳統文化。每當聽到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老師,下午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請愉快用餐!”等等溫馨話語,我們恍惚來到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外桃源。
三、專心學習。
本次大講壇所有學員均是來自一線的老師,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參加為期7天的學習,時間長、人數多,但會場秩序井然,學員們完全融入到了和諧、寧靜、純粹的吸收經典文化的氛圍中。授課中老師生動風趣的演講,深入淺出的報告,深深吸引了全體的學員,大家無不認真聽課、細心筆記。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心靈之旅,所有人在都聆聽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感動中汲取師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師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作事業來做,他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來,讓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讓我們從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努力教育學生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深刻學習國學經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盡到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教師的文化素養,同時,在“如何對人”、“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社會”、“如何對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傳統文化學習后,我進一步認識到,不管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還是家庭生活、與人相處等方面“身教勝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將把這種平和的心態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努力踐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我們課題組開展的題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我們將近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說的一句話:“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p>
本階段我們研究的同時,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漢字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內容,能說會寫也是小學語文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標準。同時,漢字本身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中書法的藝術魅力。在低年級中,教師可以講解諸如“日”“月”“羊”“火”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結構和演變過程。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結合字形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護著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國古代人所稱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壇,這個神壇就是社稷,如果社稷變了,那么國家也就沒了。由此,社稷一詞在后來就與國家具有相等的含義。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整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小學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的因素,在節日當天進行教授。在教授時還可以加入相關道具,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學課文《北京的春節》和《看花燈》兩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現場帶上花燈,讓學生猜燈謎,也可以帶上筆墨,讓學生自己編詞造句書寫春聯。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了對課堂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教師應引導發揮好學生的誦讀特長,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化品位。通過讀誦經典可以最直接地讓學生產生對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導致學生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所帶的班級中引入了唱誦式的讀經方法,通過將詩歌編成一首首歌曲,讓學生更加喜歡讀經,也更容易記誦。例如,在教授古詩《十五夜望月月》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歷史上還有哪些詩人寫過關于中秋節的詩詞?他們的詩詞選取的是什么景物?中秋節人們一般都會表達怎樣的思緒?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教學,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再引領學生走出詩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感想。既鍛煉了學生的品析詩文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對中華傳統節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針對本階段研究的一點感悟,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本著上述留個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繼續開拓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guanhougan/11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