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書,它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jié),故事的發(fā)展更令人費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百年孤獨讀后感,歡迎查閱!
百年孤獨讀后感1
記不清,是第幾次看《百年孤獨》了,可能有三次,以前不理解“孤獨”,或是沒時機去感受“孤獨”,也可以說是沒心智體會“孤獨”。從一個人的“孤獨”到一個民族的“孤獨”,從一個國家到一個洲的“孤獨”,從一個人到一億人的“孤獨”,從一天到一百年的“孤獨”,每一個“孤獨”都不一樣,每一個“孤獨”都值得去理解,面對反復(fù)上演的歷史故事,是活著和死去的人的“孤獨”,也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看到的“孤獨”。
每一本名著,都有一個情緒的入口,當讀者模糊感知這類情緒入口時,看書時會有真相大白的感覺,因為人心相通,作者是人群里的敏銳感知者,能寫出共同的思緒與情感,將讀者從徘徊的情緒入口,帶入一片開闊平原,讓讀者感知到陌生又完整的情緒,而不用獨自做困獸之斗,即便平原后面還有山丘,即便收獲的可能是“孤獨”,這是名著值得重復(fù)看的緣由,越過一座山丘,是《百年孤獨》的收獲。
就個人而言,年初看了《現(xiàn)代拉丁美洲》,這是一本介紹拉丁美洲歷史發(fā)展的學(xué)術(shù)著作,講的都是真事真歷史,是關(guān)于5.8億拉美人的千年孤獨,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的瑪雅人到16世紀消失的印加帝國,從土著、殖民、獨立、混血、民主、戰(zhàn)爭,發(fā)生了太多太多的人與政治、新生與死亡、進步與荒謬、偉大與殘酷、愛與孤獨。這書描述的主要事件,讓人聯(lián)想到背后無數(shù)的人和情緒。這書可能很好的牽連了一個再次讀《百年孤獨》的情緒入口,也有可能是已有的情緒引導(dǎo)自己去看這類書。
說完題外話,回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也不敢說看懂多少,只是試圖說看到了什么,或者通過《百年孤獨》感知和思考到什么,或試圖看清讓人迷惑的“孤獨”,或明白拒絕與回避“孤獨”的枉然,或理解每個人“孤獨”的真切與通感,或看到歷史的反復(fù)與群體的無知,或看懂政治和戰(zhàn)爭的荒謬,或看到發(fā)展與文明的沖突。希望見孤獨而不懼,見荒誕而不驚,見百年如水流逝,愿時間不再反復(fù)。
《百年孤獨》的“上校家族”在百年間的盛衰榮辱,是一段拉丁美洲民族的濃縮歷史,現(xiàn)在的拉丁美洲是在近代幾百年逐漸形成的,將通過復(fù)述書中“上校家族”的人物和故事,試圖看到拉丁美洲的歷史境遇,拆分這數(shù)百年的歷史,以安撫書中繞梁三日的“孤獨”。將以上校為中心,講述上校的父親,上校的母親,上校本人,上校的妻兒,每一段配一個小標題。
一、上校的父親:當農(nóng)業(yè)面對工業(yè),不只是降維打擊。
上校的父親,就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簡稱“布恩迪亞”),帶著一群年輕人離開故土,向著入海口遷徙,在一處原始森林里建立了“馬孔多村”,就是這個和“地球村”齊名的魔幻村。布恩迪亞是因被人嘲笑老婆是處女,為了尊嚴(后來上校也因此發(fā)動戰(zhàn)爭)在決斗中把對方殺死了,為了躲避死者的陰魂不散和良心的譴責,選擇了遷移,在這新村莊里布恩迪亞是年輕的族長,指導(dǎo)人民播種、教育小孩、飼養(yǎng)牲畜到修建房屋,馬孔多農(nóng)業(yè)和人口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布恩迪亞的個人進取心。
馬孔多的建立與成長,在閉塞的內(nèi)陸時期,是一個完美的農(nóng)業(yè)拓荒和建村典范,但這種寧靜的日子并不長久,不久異域的吉普賽人梅爾吉亞德斯循著鳥叫聲來了,帶來了稀奇古怪的發(fā)明:冰塊、磁鐵、望遠鏡和假牙等,這都是工業(yè)文明的科學(xué)結(jié)晶。一個農(nóng)業(yè)村莊的年輕族長,即便再有雄心和壯志,再聰明與堅韌,當面對撲面而來的現(xiàn)代科學(xué),只剩目瞪口呆和手足無措,隨之而來的拉丁文、英文、法文書籍,那不是面對降維打擊的沖擊,更多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無知。
不管是外界的科學(xué)還是文化,村長面對的都是一個十足的潰敗,沒有任何一個族長或者酋長,個人能全面理解和運用這些文明的結(jié)晶。一個世代務(wù)農(nóng)的天才,和一個民智開放并積累成長的凡人相對比,天才的局限和凡人的聰敏,他們其實對比的不是智商,而是先輩數(shù)百年的愚昧與智慧,一個是永恒的地平線,一個是不斷上揚的學(xué)習曲線。沮喪的年輕布恩迪亞族長,面對眼前的荒唐與遠方的文明,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再次遷徙,遷到一個接近科學(xué)的異域,但上校的母親站出來反對,因為門外已經(jīng)站著二個孩子,“忘了你那些瘋狂的新鮮玩意兒,還是管管你的孩子吧”,布恩迪亞沒能解開魔咒,是帶著困頓而繼續(xù)“孤獨”生存。
布恩迪亞的遷移和英國清教遷北美有點類似,美洲當時還有上億的原住民,這群人過著最原始的農(nóng)牧生活,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前,他們已經(jīng)在此生活數(shù)千年,但是美洲大陸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黃金的誘惑下而來的歐洲人,帶來了殖民、天花、獵槍與殺戮,土著的弓箭與殖民者的步槍大炮,印加帝國的原始與歐洲的龐大王朝,土著人口必然遭遇急劇下降,所剩不多的土著為躲避瘟疫而向深山遷徙,但離科學(xué)的距離又越來越遠,同時殖民者和新拉美人在整個大陸遍地開花,科技、農(nóng)業(yè)、工業(yè)、文化、藝術(shù)、混血,讓美洲大陸在幾百年完全換了天。這些原始農(nóng)牧民面對先進的工業(yè)殖民者,不只是降維打擊,遷移并不能逃避科學(xué),布恩迪亞為了后代,直面無法拒絕的沖擊,“孤獨”的思索科學(xué)的入口階梯。
二、上校的母親:偉大的土地,哺育勇敢的人。
上校的母親,就是書里的烏爾蘇拉,雖然身材嬌小,但活力充沛又意志堅定,不遜于任何人的勤勞。她丈夫布恩迪亞為了維護尊嚴,可以與人決斗,她為了維護男人的尊嚴,可以勇敢的放棄自己的恐懼(怕生個有尾巴的孩子),也沒人知道她活了幾百歲,最后在她死后不久,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也消失了,就像沒有土地的民族,只剩流浪與漂泊。
書里有她很多的小細節(jié)與故事,第一個是她制作糖果售賣,養(yǎng)活了全家并大興土木,從歐洲買入了最時髦的家具與樂器,這些時髦的西洋樂器與娛樂,娛樂生活同時也愚弄了年輕人,上校的二個妹妹就因一個帥氣的鋼琴師動情,而彼此詛咒。伴隨著長輩的簡單套用與后輩的誤用和荒謬,烏爾蘇拉和他丈夫?qū)ν饨缥拿鞯某绨菖c向往,有點異曲同工,只不過布恩迪亞更加偏向理論與思辨,而烏爾蘇拉更直接的實物與利用,以為買來的歐洲的藝術(shù)品與裝飾,就能帶來文藝復(fù)興與自由愛情,她也沒想到帶來的是嫉妒與詛咒,一個妹妹完成了編制壽衣的行為藝術(shù),另一個走向私奔的決裂,在新潮觀念的沖擊下,不管老人還是小孩,都無可避免的受到?jīng)_擊,鋼琴沒帶來藝術(shù)與審美,愛情與自由也不可能在荒蕪之地開花。
第二個是烏爾蘇拉在廣場組織孫子的獨裁,這有真實的阿根廷“五月廣場母親”,就是母親們集體走出家門,尋找失散和失去控制的兒孫,同時通過集會行為對抗軍事獨裁與濫用武力。年輕人的熱血與暴力,在年邁的祖母面前就成了瞎胡鬧,孫輩的橫沖直闖與冒失,在上校的母親眼里都是一個樣。
第三個是烏爾蘇拉保守三個石雕秘密,這三個石雕里全是金幣,是上校在起義過程中有人莫名送來寄存,結(jié)果戰(zhàn)后一直沒人認領(lǐng),但烏爾蘇拉一直在尋找寄存者,并在領(lǐng)死前也沒告訴家人金幣的埋藏地,后來上校的兒子在家里到處挖都沒找到,反而是在一場大雨沖刷后露出了出來。關(guān)于金幣,歷史里印加帝國就是因為全用金子做皇宮裝飾,引起西班牙殖民者的垂涎欲滴,更有充足的動力與動機,用盡陰謀去消滅印加帝國,直接原因當然是金幣。無處所說的“懷璧其罪”,而拉美的波托西大銀礦則是后來被西班牙發(fā)掘,成了世界最大的銀礦,間接導(dǎo)致清朝的白銀帝國通貨膨脹到破產(chǎn),還導(dǎo)致了西班牙和英國的海戰(zhàn),這是拉美真實的歷史。沒人知道地下埋藏了黃金還是石油,但怎么使用這些資源,則會給子孫帶來完全不同的命運,在委內(nèi)瑞拉,石油被稱為“惡魔的排泄物”,引誘了一群又一群的惡魔,給當?shù)厝藥砟е浒愕摹肮陋殹薄?/p>
烏爾蘇拉就像這廣袤的土地,繁衍和養(yǎng)育了一切的生靈,包容了無數(shù)的沖突與動蕩,默默承受著周而復(fù)始的苦難與罪惡。但同時無法回避的是原始的淳樸與勤勞,并不能根本改變后代的落后與愚昧。沒有繁衍根本就沒有故事可言,但如果沒有改變與進步,生命的繁衍,未必不是一個循環(huán)的“孤獨”。
三、上校:自尊與反抗,革命與理想。
要說百年孤獨的知名人物,想必就是這個奧雷里亞諾上校,為了父輩創(chuàng)建的馬孔多的權(quán)利,拒絕刷政府統(tǒng)一的顏色,為了維護自由的選擇,毅然加入了“自由黨”,并帶領(lǐng)建村元老的后輩參加了內(nèi)戰(zhàn),上校在戰(zhàn)爭中屢戰(zhàn)屢敗,革命沒有成功,他也被迫在合議上簽了字,也拒絕了保守派政府的授勛。結(jié)果戰(zhàn)后老兵待遇沒解決,他想再次發(fā)動起義時,已無人響應(yīng),而他的十幾個私生子卻一個一個被趕盡殺絕。上校最后在家里閉門不出,重復(fù)的制作小金魚,了卻殘生,反抗與戰(zhàn)爭并沒有給他找到一條通往光明之路,此刻的他像極了父親,不得不步入無法拒絕的“孤獨”之路。
為了自尊,或者說為了自由,誰都有理由反抗,上校既有點像不斷發(fā)動游擊戰(zhàn)的卡斯特羅,只不過最后古巴成功的反抗了獨裁,抵擋住了美國的入侵,一定程度的保住了革命果實,這過程脫離不了外界的支持。同時上校又有點像切·格瓦拉,狂熱的理想主義和大拉美主義,對整個拉美都懷有責任與義務(wù),同時受到獨裁者與大國集團的謀殺,格瓦拉就是在為拉美革命的游擊戰(zhàn)中,被美國和當?shù)鬲毑谜呗?lián)合絞殺,像極了上校被追殺的十幾個私生子。
理想主義者的敵人,總是能很好的相互勾結(jié),重商主義是理想主義者的敵人之一,獨裁是理想主義者的敵人之一,壟斷集團是理想主義者的敵人之一,因理想主義者的崇高道德,是對重商主義的人格鄙視,是對獨裁的良心譴責,是對壟斷的釜底抽薪,而面對理想主義的自尊與反抗,敵人總是輕易就集合并完成勾兌與收買,此間沖突與矛盾,不可調(diào)和。
書中有反思上校為“自由黨”而戰(zhàn),是因為不懂得愛,這個有趣的話題,當一個對“不公”無法消解的人,最容易訴諸對抗,只不過有的人是將情緒傾瀉弱者,有的人選擇向更強者沖鋒,還有一部分是直接慫發(fā)起者,分別像阿Q、唐吉坷德與上校,上校為了自由而發(fā)動戰(zhàn)爭,像他父親為了自尊而決斗,都是有的放矢的一對一對抗,即便上校面對的是軍事獨裁與商業(yè)壟斷,上校沒有畏懼與退縮,但上校選擇訴諸武力對抗之河,就不可能再走入依靠文藝教化的另一條河,這是一條魯迅與馬爾克斯的河,他們同樣也是在反抗不公,同樣是為了獲得心靈的自由,同樣對這塊土地的人愛得深沉,只不過他們對暴力有深刻的懷疑,只不過上校只會用槍,而文學(xué)卻可以循循善誘,從看到、寫出到直面“孤獨”,理解后才有機會化解“孤獨”。
四、上校的妻兒:神話與傳統(tǒng)
上校年輕的妻子蕾梅黛絲死后,被家族后輩供奉起來,到后來被神化到與長眠燈相伴,有點像的先知或圣母,生前確實有一些值得稱贊的品質(zhì)和事跡,但在某種組織需要后,慢慢被虛構(gòu)和神化,這能起到一定的勸導(dǎo)與教化作用,但在一些核心文化與價值觀認同上,這些外來的習俗或宗教,未必能念出一本有用的經(jīng),就好比馬孔村廣場上的堂面對暴力,與民眾一樣的束手無措與漠視,在殘酷靠腰面前二者是相得益彰,宗教信仰與民眾的關(guān)系同樣貌合神離,信仰亦無處生根,神不足以拯救世人。
上校的孫輩阿爾卡蒂奧,領(lǐng)導(dǎo)了香蕉公司的工人罷工,卻遭受三千人被屠,當政府還在不停追繳逃亡者時,村民已經(jīng)淡忘了那個血色的黃昏,阿爾卡蒂奧無法消解三千人的消失,但又無力阻斷聯(lián)合政府的暴力收割,他還能意欲何為?只剩歸隱書房,潛心鉆研吉普賽人梅爾吉亞德斯留下的黃皮紙,在“孤獨”中找尋一絲先祖的安寧。
上校的孫媳費爾南達,來自古老的貴族后裔,帶來了貴族的繁文縟節(jié),帶來了故步自封,后來女兒被送入修道院,兒子也成了假道士,小外孫被拘禁在屋內(nèi),當了吉普賽人梅爾吉亞德斯文獻的密碼:“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時,結(jié)束了這家族離奇的“孤獨”故事。
五、其他:香蕉、鐵路、行刑隊
香蕉是拉美近代殖民地的見證者,也是重商主義與奴役的共犯,在歷史的砂礫里,成千上萬的人在香蕉園或橡膠園里度過一生,很多人從未被允許走出種植園,這種無言的寂靜,是無處訴說的“孤獨”,更是人心深處無以言表的“幽暗”。
鐵路是近代工業(yè)文明的開端,但鐵路若不能延長文明的深度,不能促進道德的提高,那跑得快的火車帶來的是更迅速的統(tǒng)治與行刑隊,人民在集團利益面前,不如一片香蕉有價值,生活可能還不如種植園的農(nóng)奴,因為至少在種植園里還有自然熟透的香蕉,而火車下的現(xiàn)代商業(yè)帝國里,容不下一丁點原生靈魂的自由氣息,因為強大的控制器能察覺任何的一絲反抗基因,就像外人無從發(fā)現(xiàn)貨箱的是三千具尸體還是三千捆香蕉,因為系統(tǒng)可以屏蔽貨箱周邊所有視線,包括屏蔽“孤獨”。
六、最后來個題外話:《千年沉默:亞洲村的小道消息》
想拉美之外的人看《百年孤獨》,會帶有一絲局外人的寡淡,因為拉美的故事、魔幻與孤獨,他們自己更能切身體會,而作為局外人的反思,更多會參照本民族的故事,從而對歷史品出另一番“孤獨”或“沉默”。
就比如現(xiàn)在,假設(shè)這有一本故事書,叫《千年沉默:亞洲村的小道消息》,將中印日韓越都寫進來,將過往千年里的牽連與歷史,寫成一個在“亞洲村”的魔幻現(xiàn)實故事,其中基調(diào)是“沉默”,從1125年的北宋滅亡,到現(xiàn)在九百多年里,多少的朝代與人民,都消失在沉默的歷史里,在過去的一千年里,同時期的西方相比,英國在1215年就訂立了《大憲章》,到后來歐洲的文藝復(fù)興,他們一步一步走出了人類輝煌,而整個亞洲都卻不斷重復(fù)低到塵埃。
比如印度歷經(jīng)蒙古人入侵到英國人殖民,本是佛教發(fā)源和昌盛之地,卻從佛教的眾生平等,離奇的發(fā)展出歷史倒退的種姓制度,幾億人被幾千萬人的英國長期殖民,這片土地的故事就足夠?qū)懸徊磕Щ矛F(xiàn)實小說。而韓國和日本,從漢城改名字和古日文是漢字,隨處可見以前的中華影響,但近代沒人能抗拒西方的影響,重商主義的自我加速,促進了西方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同時影響著整個亞洲的發(fā)展,其中走得快的日韓近代早已領(lǐng)先中國,而印度曾經(jīng)的佛教有力促進了中國的隋唐盛世,現(xiàn)在中國在西方的影響下的強勢,又反過去促進印度的信仰變化,并可能在亞洲又開始發(fā)揮曾經(jīng)的影響。西方文明在重商主義下的擴張下,才打破了亞洲各國的暗淡,這數(shù)以億的人民才有機會看到曾經(jīng)的愚昧,但尚未步入新階梯的人卻已在嘲諷西方的局限。
百年孤獨讀后感2
如果不是結(jié)尾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出了那個有著豬尾巴的兼具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的終結(jié)者,這百年孤獨還會繼續(xù)延續(xù)地滾動下去,直到下一個世紀的孤獨如潮水般不可抗拒地奔赴而來。
孤獨的結(jié)尾正如孤獨的開始一般巧妙,從近親結(jié)婚生出豬尾巴的恐懼開始,從盡情歡愉的不倫之戀生出的豬尾巴結(jié)束,尾巴頭尾巴尾連成了一個孤獨的世紀。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扎根馬孔多的孤獨,到奧雷里亞諾不勝神話的孤獨小金魚,到阿瑪蘭壇守望著自己處女之身的孤獨縫紉機,繼而烏爾蘇拉持家有道百年飄搖的孤獨,還有老仆人一言不發(fā)地收拾到一言不發(fā)離開的孤獨,還有梅爾基亞德斯的鬼魂守望自己寫下的還未被揭示的預(yù)言的孤獨,還有那些各個角落歡愉或沮喪的孤獨身影。孤獨千奇百怪,理由萬千不同,沒有誰的孤獨誰更優(yōu)誰稍劣,只有存在形式的無奈和本質(zhì)孤獨本性的膨脹發(fā)展。
感覺讀完腦中倍感混亂,理不清任何一條線索可以充當這本書的主線。剛以為這是主要人物的時候他就不合時宜地死了,剛以為這是無關(guān)緊要的馬上就要消失的任務(wù)卻又茍活了百年看盡了無奈享透的孤獨,剛以為讀懂了這部分的孤獨卻又有更巧妙形式的孤獨人物帶著更巧妙的孤獨故事竄出。最后,真的走到了百年,孤獨也帶著詼諧帶著奇妙帶著荒誕帶著沉重的孤獨感走向了颶風的終結(jié)。
孤獨是最難以詮釋的感受,也是最籠統(tǒng)、最復(fù)雜的體驗。唯一與之近似的或許是愛情,而排除荷爾蒙因素和基因攜帶的本能,愛情也注定是由孤獨所催生。
孤獨教會人們生存所需的一切,指引人們閱讀、思考、齟齬獨行,教會人們適應(yīng)時間的漫長和短暫,把握著每個人的命運走向。但或許更多的,孤獨會為我們帶來一種不易察覺的、微妙的快感,正是這種快感使孤獨具有了莫大的魔力。
在那些成長的歲月里,孤獨是每個人精神的毒品,是一種想要擺脫卻無法擺脫的愉悅。孤獨會讓人痛苦,痛苦催生敏感,對世界與自我存在的敏感。如同用傷口感受冷風的流向,孤獨的痛苦能讓人在虛幻的一生中感受鋒銳如刀的真切。當這種敏感成為習慣,孤獨也將不再是痛苦的來源,它是人存在的證明,是存在的形式,是一片澄澈的真實感,妙不可言。
在我看來,人最大的快感不來源于感官,甚至也不來源于精神,它源于“活著”,純粹而清醒地活著。
活著,是最大的快感,也是孤獨的真身。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是因為它未曾在“孤獨”的表象上傾注一字,而只是將沉悶的“活著”娓娓道來。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復(fù)、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著”是所有情節(jié)發(fā)生的唯一起源。為了尋找活著的可能,為了尋找活著的方式,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為了活著,一個生存在地球角落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之中上下求索,按照命運的規(guī)劃忙碌。
有趣的是,這并不是一個悲劇。
書的內(nèi)容如果除去荒誕奇妙的羊皮卷,除去家庭里不斷飄蕩又不斷思考的魂魄,除去埋于地下的七千二百四十一枚古金幣,除去放蕩不羈的亂倫戀和縱情聲色的放縱外,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家族從開始、到壯大、到完結(jié)的故事。如此看,很簡單卻也很無趣的。里頭有趣的就是那些千奇百怪的孤獨形式,還有沒有傷感的離亡和沒有快樂的出生,當然還有放縱卻不覺有違道德的情愛縱欲。
如果還有,就是馬孔多變化的歷史。從二十一對夫妻披荊斬棘穿越大沼澤之地,試圖發(fā)現(xiàn)東之大海,卻最后絕望地放棄夢想駐扎在這片離大海只剩兩天路程的不可思議有著西班牙大航艦的著魔叢林之地。然后扎根,繁榮,跟帶來飛毯、魔冰、巨人、煉金術(shù)的吉普賽人交流,卻不知道走兩天路去發(fā)現(xiàn)一個什么都有的城鎮(zhèn)。當然,最美好的階段就是完全斷絕聯(lián)系的、唯有和吉普賽人交換驚喜的美好村落??墒牵瑸鯛柼K拉發(fā)現(xiàn)了路帶來了商隊后,也帶來了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戰(zhàn)爭,帶了鐵路,帶來的家族的繁榮,也帶來的壟斷,帶來了死亡和壓迫,帶來過期待,帶來過時髦和迷醉,卻不論帶來什么都擋不住孤獨的滋生和擴散,一如在那個最初的夜晚麗貝卡帶來的失眠癥一樣,讓每一個家族的人都沒有好受過。
噢,除了那個小仙女一樣的智慧的蕾梅黛絲,會一絲不掛的出現(xiàn)在受驚且癡淪的異鄉(xiāng)人面前,會不守繁文縟節(jié)地自由自在,會預(yù)言偷看洗澡的人隨后的死亡,更神奇的是,會帶著一床天鵝絨的真絲白被如天使一樣地飛走在人們的希望和永遠的記憶里。唯一一個不守孤單感傳染病的人似乎就只有她,永遠帶著最亙古的美麗和最高遠的智慧離開了這個一開始就不屬于她的百年孤獨之地愛。
說完了她,說完了這份無法描繪的美麗,這個家族悲哀得只剩下說不盡的孤獨。我也在不經(jīng)意、不情愿之間比對了他們的孤獨,也認識了自己的孤獨并非無由的作態(tài),也并不無奈的悲哀,始終相形見絀,相形有愧,相比難忘。
但我有理由相信,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甚至馬爾克斯本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快感,孤獨的快感。在二十多萬字中,出現(xiàn)最少的,是眼淚;出現(xiàn)最多的,是希望與歡樂。在孤獨中,每一個小說中的人物都找到了“活著”所需要的一切,他們不是哲人,不是思想者,卻做到了哲人和思想者都難以企及的程度——看透這個世界,并且活下去,直至死去。他們不滿足于ròu tǐ的存在,而追逐精神獨立的快感,追逐一種自身與世界的微妙平衡。對于他們中的每個人而言,世界或許簡單之至,或許復(fù)雜至極,卻都無一例外的是身外之物——這是一群自我存在的生命體,因為存在,所以孤獨。
版權(quán)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uhougan/10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