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英雄及事跡,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三國演義英雄及事跡1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里面記載著古代人的習性、戰(zhàn)爭和每位英雄的來歷。我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一共38個故事。故事一開頭是“劉關張?zhí)覉@結兄弟”,劉備、張飛和關羽結拜的時候,是在公元189年。
劉備最大,是大哥,關羽是二弟,張飛最小,是三弟。我們經(jīng)常在戲曲中看到白臉、紅臉和黑臉,就是他們?nèi)?。其中,白臉是劉備,他的武器是寶劍,紅臉是關羽,他的武器是大刀,黑臉是張飛,他的武器是長矛?!懊廊擞媴尾即虤⒏傻敝饕獌?nèi)容是:本來曹操想把董卓殺死,結果被董卓發(fā)現(xiàn)了。曹操逃跑以后,聯(lián)絡了很多英雄豪杰,很快就把董卓打敗了。董卓搶了幾千車金銀財寶,帶著一些大臣,到了長安。
仍然胡作非為。王允(在董卓手下當官)他想用美人計讓呂布刺殺干爹,結果成功了?!拔ky中寶馬救劉備”主要內(nèi)容是:蔡瑁要殺劉備,在一條路擋住了去路的時候是劉備的馬救了他。這三位不僅英勇善戰(zhàn),而且彼此情同手足,一直以來都被傳為佳話。關羽死時僅58歲,張飛55歲,劉備死時63歲。我們要向這三位大英雄學習,爭為國家效力,再難的關你都得闖,勇往直前、知難而進,才能成為人人都稱贊的大英雄。名師點評:很感謝小作者在這篇作文中,為讀者不但介紹了《三國演義》的部分內(nèi)容,還介紹了一些戲曲知識,讓讀者在讀這篇作文時,有了一個不小的收獲。小作者在本文中介紹了《三國演義》的三個片段,讓讀者了解了劉、關、張三人之間的友誼,也了解到《三國演義》故事的精彩。不過,我認為如果把“美人計呂布刺殺干爹”和“危難中寶馬救劉備”這兩個片段,換成是描寫劉、關、張三人情意的情節(jié),作文表達的中心會更明確一些。
三國演義英雄及事跡2
曹操是三國中重要的人物,不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都有詳細的記載。但是兩者之中卻有著一絲的不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給他加上了“奸雄”的稱號,這就給了后人一個錯誤的認識。
可是曹操雖奸,但是他很聰明,也許他卻早就料到了“其子曹丕篡漢后,追封曹操為武帝”。呵呵,他對于篡位這個問題,卻想的是名正言順,這不由讓人感到好笑,但也是他博得好評的一大亮點。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負我”就是他奸詐性格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身為亂世,曹操心不亂,他有著自己的雄才大略,堅持著自己的夢。雖為“奸雄”但是,“奸雄”“奸雄”難道就不算是英雄了嗎?
曹操以“求賢若渴,驕傲自大,足智多謀”等特點也注明了“奸雄”這個詞。
“求賢”是歷代君王成就霸業(yè)的一個共同點,而在曹操的身上這一點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在《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曹操放其而去。這實在是曹操不忍傷害關羽,不然,后果還很難定。再如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聽聞許攸前來拜訪,竟然高興的赤腳相映迎,只為了得一人才。這也難怪許攸為曹操所感動,于是獻計給曹操,最終注定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
古代有人說:“浩浩長江風浪生,當年赤壁夜交兵;負忠若不因黃蓋,妙計何曾識孔明?!背啾谥畱?zhàn)之所以吳蜀聯(lián)軍能乾坤逆轉(zhuǎn),透過表面看實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曹操的愛才,對黃蓋和龐統(tǒng)的信任所至。
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紹則名微眾寡,然而曹操卻運用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他用了最少的人力,得到了最好的效果,最后滅了袁紹。對戰(zhàn)張魯,他用調(diào)虎離山之計,大大減少了人員的傷亡。他用上了離間之計,離間了馬超和韓遂,最終輕松的平定西涼之亂。
“驕傲自滿是一個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座陷阱是人們自己親手挖掘的?!倍? “自負”是歷代君王失敗共同的一點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體現(xiàn)?!度龂萘x》中,赤壁之戰(zhàn)兵敗后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敗,作者并沒有直接加以評論,而是以士兵數(shù)的銳減,和曹操話語體現(xiàn)曹操的自負,給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間。
人焉能無錯,曹操固然有錯,但是他卻有著自己的性格,在曹操得身上還有很多需要現(xiàn)代人去探索和研究的東西。
三國演義英雄及事跡3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過無數(shù)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他們有的是豪情滿懷而一震群雄,卻最終成為后世笑罵的人物。
他就是長篇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東吳水軍大都督周瑜.論本領,他曾率領東吳兵馬大戰(zhàn)沙場,使得驕橫一世的曹家軍望風而逃;論地位,他年紀輕輕就身掛帥印,執(zhí)掌兵權,可謂炙手可熱;論功績,有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zhàn),不但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與才能,更從側面有力的形成了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這樣一位風流人物,卻因無法克服嫉妒這一自身缺點,而遭世人唾罵。出于嫉妒,他曾無數(shù)次謀害才能高過自己的諸葛亮,數(shù)次斗智失敗后,他又帶者滿腔的怨恨慘然地奔赴黃泉。最后,也就成為了“三氣周瑜”中那個可憎的反面角色了……
也許有人會問,這段故事已在民間流傳很多年了,現(xiàn)在又舊事重提,意欲為何呢?其實, 周瑜這個歷史人物帶給我的是一個深刻的啟示:嫉妒是人生之大敵!
不是嗎?周瑜出于嫉妒屢次謀害諸葛亮,使得抱憾終身,郁郁而終;曹操出于嫉妒殺害楊修留千載罵名,使得一世英明毀于一旦……諸多事例,不勝枚舉,歷史上無數(shù)慘劇都充分證明了這一觀點。
看歷史,睹今日。依然如此
記得在小學六年級時,班上有一對好朋友,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各方面都不相伯仲,兩人你追我趕,在發(fā)奮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后來,在一次評選“三好學生”活動中,一個被評上了,而另一個卻落選了。于是,嫉妒使他們的友誼宣告終結。沒有被評上的那位同學爐火中燒,不但不認真斟酌自己落選的原因,反而整天挖空心思挑好朋友的毛病。結果,精力分散,成績?nèi)找嫦陆?最后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學。而當老師、家長為她感到惋惜時,她說了這樣一句發(fā)人生醒的話:“嫉妒,你害了我!”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cailiao/5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