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主題教育活動方案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你準備好了嗎?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目標:
⒈積極探索,大膽試驗,感知風力大小與物體移動之間的關系。
⒉結合生活經驗大膽、夸張地表現有風天氣的各種事物變化。
準備:
⒈羽毛,樹葉,紙,石頭、磁塊,小木棒,金屬勺、回形針、記錄單等材料每組一份。⒉扇子,吹風機。
重點:
積極探索,大膽試驗,感知風力大小與物體移動之間的關系。
難點:
大膽、夸張地表現有風天氣的各種事物變化。
過程:
一、談話導入——風兒在哪里?
師:有時,風兒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樹枝,樹葉都不動搖了,我們有什么辦法能使風兒快快出現?(幼兒討論)
師:當風兒出現的時候,會發生什么現象?
二、幼兒操作,感知風兒能使有些物體移動。
提供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羽毛、樹葉、紙、石頭、磁塊、小木棒、金屬勺、回形針等材料每組一份。
(給每位幼兒提供了操作的機會,葉瀾教授認為,教學活動應該讓每個參與活動的幼兒人人都能夠喚起內在的激情。)
⒈幼兒猜測。
師:請你猜一猜朝他們吹氣時他們是否會移動?怎么動?
(此段設計從生活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既“吊”起了幼兒探索的“胃口”,同時在幼兒的元認知和新知的建構之間搭起了“橋梁”為后面的學習探究拉開了成功的帷幔。
科學活動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科學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并從中獲取科學知識。因此,適當的問題是探究的起點。)
⒉幼兒操作。引導幼兒將物體有序擺放,一次一個孩子逐個向不同的物體吹風,記錄吹動后物體移動的路線。
(第一次操作簡單易行,很好的幫助了幼兒感知梳理風力大小對不同物體的影響,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有關風力大小與物體移動之間的關系。
通過親身操作活動促進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在游戲中愉快體驗。)
⒊交流。請幼兒說說哪些物體被風吹動了,哪些沒有吹動?為什么呢?它
移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活動中,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傳授去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在這里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顯得尤為重要,唯有交流才能讓幼兒盡力表達的更清楚,推理得更嚴密。)
⒋出示一個重物,如一塊磁鐵或一塊石頭,引導幼兒制造風,想辦法使其移動。
(讓幼兒學會解決一個問題的能力遠遠要比讓他們去牢記100個問題的答案來得重要。第二次操作,讓幼兒的原有經驗得到提升,在第一次初步感知物體能否移動和風的關系的基礎上,嘗試解決問題,思考風力的大小和物體移動的關系。)
三、表演“風來了”情景。
⒈幼兒以組為單位:每位幼兒認領組中的一種實驗物品,假設自己就是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兒對著他吹氣,這一“物品”模仿剛才的運動情形,進行相應的表演。
幼兒逐一進行游戲表演。
⒉全體幼兒表演
幼兒假設自己是風,教師鼓勵他們象風一樣的行動,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強風,做一陣輕風,慢慢的安靜的下來然后開始刮風。
(以游戲的形式開展,不僅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即讓幼兒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而且再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活動再次達到高潮。)
四、延伸活動。
⒈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風吹到植物上植物的變化,及吹到人們身上,人們的動作,并用身體動作模仿。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磁鐵和鐵制品的關系。
(2)通過有趣的游戲認識磁鐵能夠吸住鐵制品。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
貓頭飾13個、魚鉤12個、2個塑料籃子、橡皮筋、回形針、鐵制汽車、塑料魚、魚。
環境布置:
墻面布置(可愛的寵物、寵物的圖片)語文角、益智角、圖書角、科學角
活動過程:
(1)引起動機∶
老師將貓媽媽,小花貓的頭飾拿出來讓幼兒猜猜今天玩什么游戲。
(2)中心內容∶
1、老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玩“花貓釣魚”的游戲。老師扮做貓媽媽,讓幼兒做小花貓,帶上頭飾對幼兒說:“今天,貓媽媽帶你們去魚塘釣魚?!?/p>
2、老師帶領幼兒來到魚塘邊對幼兒說:“魚池里有許多魚,讓我們快來釣魚吧?!?/p>
3、老師把幼兒分成兩組,請幼兒釣魚,老帥鼓勵幼兒,先釣完魚的那組為勝。
4、游戲結束后,老師再放入不一些魚讓幼兒再釣,結果,都釣不上來。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為什么這些魚釣不上來,而第一次的卻可以釣上來。
5、在討論中,幼兒知道釣上來的魚身上都有回形針,而沒有釣上來的魚身上沒有回形針。魚鉤上因為貼上了磁鐵,所以能將魚身上有回形針的魚釣起來,因此,磁鐵能夠吸住鐵制品。
6、老師將準備好的橡皮筋、回形針、鐵制汽車、塑料魚讓幼兒再釣釣看,讓幼兒進行試驗,以鞏固幼兒對磁鐵能夠吸住鐵制品的概念。
7、請幼兒分組的進入角落
語文角
益智角
圖書角
科學角進行活動。
(3)結束部分:
老師放音樂讓幼兒把角落收拾好回到大組。老師總結,磁鐵能夠吸住鐵制品。讓幼兒在輕松活潑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圓形,知道圓形的基本特征。
2、培養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教案準備:
1、活動開展前,給每位幼兒準備一只小袋,內裝各種形狀的圖片。
2、布置好圖形王國的場景。
3、幼兒對各種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教案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到圓形王國去參觀,向幼兒提出參觀要求:圓形王國里有誰?(教師提供各種圓形的物品,如圓形的紐扣、餅干、輪胎、盤子、皮球等)
2、請幼兒參觀時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二、教案過程
1、認識圓形,讓幼兒知道圓形的基本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操作,感知各種形狀的特征。教師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引導他們滾滾、拍拍、摸摸。
2)請幼兒講講什么東西跑的最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師生一起小結圓形的特征,促進幼兒進一步感知。
2、游戲找朋友教師出示一種圓形的物體,讓幼兒在自己的小口袋中找出和教師一樣的圓形物體,進一步鞏固對圓形的認識。
3、調動幼兒生活經驗,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三、區域設置和日?;顒咏M織
1、晨間體育活動時,提供圓形的東西給幼兒滾動。
2、在美工區提供大小不一的圓形圖片,讓幼兒畫圓,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在科學區提供各種形狀的圖片讓幼兒給圖形找家,學習圖形的分類。
與家長溝通計劃請家長做有心人,平時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是圓形的。
活動目標
1.能觀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有喜歡小兔子、關心秒度 動物的情感。
3.豐富詞語: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動準備
1、動畫片:小兔子真可愛
2、兔子一只,草、白菜、胡蘿卜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動畫片引發觀察小兔子興趣。
二、觀察小兔子
1、兔子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有順序的觀察兔子的頭部(長耳朵、三瓣嘴)
身體(橢圓形、四條腿、前腿短、后腿長);
尾巴(短短的)
2、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啊?我們來學一學好嗎?
三、抱抱小兔子
1、那你喜歡小兔子嗎?我們來輕輕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嗎?
2、小兔子全身長滿了什么?(毛)
3、身上的毛是什么顏色的?
4、抱起來的感覺是怎么樣的?
(毛茸茸的、柔柔的、軟軟的、暖暖的)
四、喂喂小兔子
1、小兔子愛吃什么?(青菜、青草、蘿卜)
2、吃東西的時候它的嘴巴是怎么動的?(
結束部分
教師:那我們一起喂喂小兔子好嗎?
帶著兔子和孩子們一起散步,給兔子吃點。
活動目標1、利用感知器官觀察沙子的組成結構,了解沙子細小容易塑造的特性。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 觀察沙子(沙子是怎樣形成的?)
活動過程【導入】
1. 觀看多媒體資料【觀察沙子】,推測一下沙子顏色不同的原因。
- 你見過沙子嗎?
- 你在哪兒見到過沙子?
- 沙子是什么顏色的?
- 沙子是怎樣形成的呢?
- 為什么沙子有不同的顏色?
【展開】
2. 觀看實驗視頻【觀察沙子】,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以及備品。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觀察一下我們周邊能看到的沙子。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用眼睛觀察沙子。
2)用鼻子聞一聞沙子。
3)用耳朵聽一聽沙子的聲音。
4)用手摸一摸。
5) 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一下沙子。
【活動1:觀察沙子】
3. 用五感來觀察我們周邊收集來的沙子。
- 沙子是什么顏色的?
- 沙子有什么氣味?
- 用手抓一把沙子,然后讓沙子從指縫間漏掉,會有什么聲音呢?
- 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一下沙子。
- 你看到了什么?
【結束】
4.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觀察沙子(海邊有許多沙子)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不要讓幼兒把沙子放入口中。
活動評價- 對于沙子的關心和是否積極地觀察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巖石碎成小石塊后,慢慢地小石塊就會變小,最后形成沙子。再變小的話就形成了土壤。沙子是由巖石演變而成的,由于巖石吸收太陽光不均勻,所以沙子的顏色也就不一樣了。
活動過程
1. 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 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里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 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并記錄在幼兒活動材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 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建議
1. 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
方法進行記錄,并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 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感知花生的特征
師: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農民伯伯收獲了很多果實,今天,他們有份果實要送給大班的小朋友,你們覺得可能是什么禮物?瞧,這是禮物的影子,你們有新的想法了嗎?說說你的理由。究竟是不是呢?請你們打開看看。請每位小朋友從盤子里拿一顆花生和她做朋友,一起玩一玩。教師啟發性提問:
(1)你們手里的花生是什么顏色的?(黃色)
(2)我們用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覺?(硬硬的)
(3)我們來搖一搖,聽聽有沒有什么聲音?怎么會有聲音呢?(哦,原來是花生寶寶住在里面)
2、用手剝花生,并記錄每個花生的房間和花生米的數量。
(1)師:有的花生有一個房間,有的有2、3、4個房間(有誰手里的花生和我一樣?)
(2)那你們想知道花生寶寶住的房間是什么樣的嗎?
(3)請小朋友想辦法剝開看一看,并且把每個花生里住著幾個花生寶寶記錄在記錄卡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記錄卡應該怎樣記錄呢?
(4) 教師巡回指導:與個別幼兒交流剝花生的方法,指導幼兒記錄
(5)將完成的記錄卡貼在黑板上,
提問:你們有沒發現什么秘密?(花生房間的數量和里面花生寶寶的數量相等)
有沒有有的花生一個房間里有兩個寶寶,有的房間里是空的?呆會有機會的時候你們再去找一找。
(6)集體交流剝花生的方法
提問:老師想問問你們剛剛是用什么方法把硬硬的花生剝開的?(用手剝,用嘴咬,在桌上敲)
剝花生時遇到什么困難?
3、用工具剝花生
(1)嘗試用工具剝花生
師:剛剛我發現小朋友們很費勁才剝開一個花生,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把花生剝開?(幼兒相互討論剝花生的好方法)
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特別的工具,瞧,這是什么?呆會你們可以用工具試試剝花生,看看能不能幫到你們。
師:誰能告訴大家你用的什么工具,你是怎樣完成的?
(教師總結各種工具的用法)
你們覺得用工具剝花生好,還是手剝好?
(2)使用工具和用手剝花生進行比賽,體驗使用工具又快又省勁。
師:用工具剝是不是比用手剝的更快,下面我們進行比賽,兩組用手剝,兩組用工具剝,老師給你們相同數量的花生,看看用工具剝花生的小組是不是比用手剝的快。剝花生的時候,同一組的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
總結:原來使用工具剝花生的確更方便!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用做工具幫助我們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務,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多動腦筋去發現哦!
活動目標:
探討光和影子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圖書<<熊的影子>>
2、手電筒、蠟燭
3、粉筆
活動流程:
講故事《熊的影子》——引導幼兒在室內做出影子——去室外找光和影子的關系——觀察光源和影子距離的關系——游戲:〈〈捉影子〉〉
活動過程:
1、給幼兒講故事<<熊的影子>>。(這是一個講一只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問:
(1)你知道影子是什么嗎?
(2)你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么時候看到過影子?
2、引導幼兒在室內做影子。
(1)教師啟發:你在教室里看見過影子沒有?那怎樣才能在教室里看到影子?
(2)鼓勵幼兒嘗試自己的想法:教師為他們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電筒、蠟燭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關系
(1)帶幼兒去陽光下,讓他們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老師觀察他們怎么做。
(2)提問: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里會怎么樣?在游戲場的陰涼處呢?
(3)啟發幼兒動腦:怎么改變自己的影子,讓自己的影子變得大些、小些、瘦些、寬些?怎樣改變影子的形狀?并讓他們試著用不同的物品制作影子,如傘、書等.
4、觀察光源和影子距離的關系,并學習記錄。
讓幼兒結對在走道上游戲觀察,并互相記錄對方的影子。每2~3小時回到同一點,看看影子是否發生了變化,是變大了、變小了、還是變寬了、變長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樣子?
5、游戲:<<捉影子>>。
一個幼兒試著通過踩另一個幼兒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別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別人的影子等。
3你認識我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24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