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標題、成文時間和正文三部分內容。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方案模板,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方案模板篇1
幼兒園發展歷史和實施現狀分析
(一)、發展歷史
大渡河二幼是公辦一級幼兒園,20_年評為上海市一級一類幼兒園,20_年幼兒園通過上海市一級園復驗。在教育局的統一規劃布局后,幼兒園由原先的三個園所,重新調整為總園、李子園二處園所,均為原先的園所,占地面積分別為2241平方米,1960平方米,建筑面積分別為1300平方米,1350平方米。目前在編教工32名,其中專任教師24人;外聘教職工19人。共有13個班級,分為小、中、大三個年齡段,幼兒總人數390人。從專任教師學歷層次來看,大專及以上學歷96%,本科人數17人占63%。從教師職稱看,一級教師17人,占63%,中級教師6人,占22.2%。
(二)、優勢分析
近幾年來,幼兒園抓住上海市二期課改的機遇,根據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普陀區教師發展四年行動計劃要求,在幼兒園基礎設施改建、幼兒園發展定位,師資隊伍培養與調整,課程與教學改革,幼兒園管理制度與幼兒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化改革,逐漸培育出了一支富于愛心、執著敬業、教學功底扎實、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我園有四位區級骨干教師,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發揮各自的引領作用。每年我們幼兒園都開展打破職稱界限的星級教師評選,目的在于給每個教師平等發展的空間,激發年輕教師勇于拼搏,打消高級教師安于現狀的思想,在教育教學能力上不斷追求新的高峰。近幾年中我們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較快,教師們熱與積極投身二期課改的實踐,參加各類比賽,佳績頻傳。如普陀杯教學能力評比三等獎,參加全國教育論文評選獲一等獎、三等獎等,一些教師的優秀教育論文在市級刊物上發表。園內教師形成了一種向上、奮進的工作風尚,勇于實踐,樂于鉆研。
(三)、不足方面
1、園舍方面
我園總分園開辦時間較早,園舍中一些設備開始老化。目前根據《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要求,總園和李子園均未達到88標準,在入園高峰和縮班達標之間存在矛盾,需要我們逐步解決。
2、教師方面
我園從原先的兩所園增加到三所園,再由三個園址拆分成兩所獨立的幼兒園,其中高級教師流失5名,年輕教師較多,她們中有四人還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因此對于二期課改的相關理念不熟悉,對孩子不了解,對教師工作感到陌生,與我們原有教師在各方面差距較大。教師隊伍平均年齡為36歲,大部分中年教師積極進取,青年教師教育行為日趨成熟。但教師間存在較大差距:通過教師問卷,我們了解到半數以上的教師希望幼兒園提供幼教信息,有更多學習觀摩活動的機會,使自身在實踐中學習,提高業務水平;但也有部分中年教師的教育觀念有待改變,部分教師的教育行為還應與時俱進。
3、社區資源
兩園相隔較遠,地處普陀區不同區域,周圍社區情況差異很大??倛@在老的新村中,家長文化層次還可以,但平時接送都以老人為主,較注重孩子的保育,在教育方面不怎么配合。李子園處于普陀區邊遠地區,周圍環境較差,人口流動性大,家長文化層次低,許多都是文盲,對于孩子的教育不懂,也沒有什么要求。因此兩園家長對教師的要求等也不相同,須分別不同對待。
二、課程理念
學前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課程應滿足每個幼兒對健康與安全、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并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課程應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性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有其獨特價值的生活階段,幼兒不能只是為將來而活著,他們也為現在而活,他們應當充分享用幼兒期的生活,擁有快樂的童年。幼兒也是獨立發展著的個體,有著獨立的人格和權利、價值和尊嚴。教育應尊重和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尊重他們的需要和興趣。幼兒的學習方法與生活不同于成人,提供給他們的學習內容應有助于其生活與發展,并能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是課程的關鍵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即使在知識經濟時代,先進的電化教育手段也替代不了好教師的作用。因為人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獲取,還有人格品質的建構,而后者離不開師生。教師是實際課程的研究者、設計者執行者和評價者。教師的人格和幼兒的人格是同樣平等的。因此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必須遵循幼兒發展規律與特點,滿足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師更應重視幼兒的活動過程以及在活動中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培養。
三、辦園特色
自開辦以來,幼兒園一直以環境保護教育作為自己的特色。幼兒園環境保護教育是指結合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啟蒙孩子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性;培養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與其年齡相適應的保護環境良好行為習慣的一門課程。作為以環境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根據新要求,在環境教育內容的設置上、目標定位上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將環保材料的使用、環保知識理念提升、環保行為的強化、環保意識的增進作為環境教育的主要目標,把環境教育融合與滲透到基礎性課程、節日活動及社區活動中,更好的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
四、課程目標
課程總目標:
健康活潑有自信、文明樂群善交往、自主發展會探究、富有想象樂表達、節約能源有責任。
基礎性課程目標: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7、能積極關注周圍事物中的科學現象,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8、熱愛自然,喜歡探索自然的秘密,初步掌握環境保護的初淺知識。
9、具有保護周圍環境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初步意識。
10、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特色課程目標:
環境教育總目標:
1、熱愛自然,喜歡探索自然的秘密,初步掌握環境保護的初淺知識。
2、具有保護周圍環境的積極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初步意識。
3、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幼小銜接目標:
1、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范,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各年齡階段目標:
基礎性課程一覽表:
小班:3-4歲
1、有獨立做事的愿望,學習正確洗手、穿脫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2、能接受成人的建議和指示,知道遵守集體生活中的基本常規,體驗與教師、同伴共處的快樂。
3、會主動招呼熟悉的人,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在成人啟發下能幫助他人。
4、愛護玩具和物品,學習收拾與整理。
5、了解身體主要部分的簡單功能,知道避開日常生活中的危險。
6、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嘗試用各種材料和器械活動身體,學習一些基本運動方法。
7、喜歡觀察周圍環境中不同的物品,嘗試對其進行分類、對應、排序等,發現其差異。
8、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喜歡翻閱圖書。
9、喜歡做音樂游戲,能感受游戲中節奏、旋律的顯著變化,并隨之變換動作。
10、嘗試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運用畫、折、搭、剪、貼等方法自由地表現熟悉物體的粗略特征,并作簡單想像,體驗樂趣。
中班:4-5歲
1、學會正確地刷牙和使用筷子、手帕、毛巾、便紙等,對自己能做的事情表現出自信。
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責任意識,關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
3、愛父母、老師、長輩。了解他們的職業與自己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4、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規則,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宜行為。
5、了解人的身體和年齡變化,能配合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危險的標志與信號能及時做出反應。
6、通過嘗試、模仿與練習,使動作輕松、自然、協調。
7、親近自然,能夠用簡單的觀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圍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初步發現自然的變化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
8、結合日常生活,學習并識別數字,初步理解數量、重量、顏色、質地、距離、方位和時間等概念,學習比較和測量等方法。
9、學習用結伴、輪流、請求、商量等方式與人交往。能注意傾聽、理解他人意思,積極地表達自己的主張。
10、喜歡閱讀,初步理解其表達的內容。學習欣賞各種中外兒童藝術作品,初步留意周圍符號的意義。
11、愿意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拼裝、拆卸、制作和繪畫,有初步的想像能力,體會成功的快樂。
12、在游戲中愿意用動作、歌聲、語言等表現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角色。
大班:5-6歲
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2、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規則意識,學習評價自己和同伴。
3、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大膽嘗試新奇、有野趣的活動,獲得身體活動的經驗,動作協調、靈活。具有安全意識和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4、探究、操作、實驗,對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了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依存關系,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6、了解社區內及上海其他典型的設施、景觀,參與民間節日活動,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7、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來源和接觸到的科技成果感興趣,接觸與運用多種媒體,學習多途徑收集和交流信息。
8、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有初步的多元文化的意識。
9、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系,獲得一些時間、空間概念,會進行比較、推理等智力活動。
10、能從多方面感知周圍生活中的美,能大膽用唱歌、舞蹈、演奏、繪畫、制作、構造、戲劇表演、角色游戲等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想像與創造。
11、能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會主動用語言與人交往。
12、關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簡單標志和文字,嘗試用圖像、文字、符號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環保特色課程一覽表
階段目標:
小班3—4歲:
1、知道地球是圓圓的、大大的;地球上有人和動、植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地球。
2、初步了解干凈的水能用,臟水不能用,洗完手能關緊水龍頭。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4、喜歡花草樹木,能不采摘花朵。
5、知道垃圾是臟的,垃圾應扔進垃圾箱或廢物箱,保持周圍環境整潔。
6、知道香煙味和嘈雜的聲音會讓人不舒服,遇有人抽煙會躲避,并能在老師的提醒下不大喊大叫。
中班4—5歲:
1、知道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2、知道每年5月31日是禁煙日;認識禁煙標志,了解抽煙對健康的危害。
3、了解水對人類及動、植物生存的重要性;知道清潔的水對人和動、植物健康有好處,而被污染的水對人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害的,具有初步的節水意識。
4、知道植樹節和愛鳥周名稱、日期,了解樹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能不做損害樹木的事,具有保護鳥類的情感
5、知道垃圾會污染環境,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6、知道廢物可以利用,會嘗試利用廢棄物學習小制作。
7、初步了解泥土的作用,知道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
大班5—6歲:
1、知道地球上有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需要人類好好保護。
2、知道人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污染后會影響人和動、植物的生存。
3、知道每年有世界水日。我們可利用的水很少,具有保護水的情感
4、知道植樹節的意義和植樹造林的的重要性,認識常見樹的名稱和簡單特點。
5、初步理解動物和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情感。
6、認識分類垃圾箱標志,能區分不同垃圾,分類放入各自垃圾箱。
7、初步知道噪聲產生的原因及噪音的危害。了解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噪音的方法和技能。
8、具有收集廢舊物的習慣,嘗試利用廢舊物制作小物品的能力,敢于在眾人面前大膽的介紹自己的環保作品。
五、課程結構與設置
構建幼兒園課程體系,加強課程的啟蒙性、整合性和開放性,以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1、課程體系
建立基礎性課程、環保特色課程與輔助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A性課程面向全體幼兒,體現促進幼兒基本發展的課程。環保特色課程是以基礎性課程為依據,以幼兒園辦學目標與培養目標為方向,帶有幼兒園自身的特點,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硬件設施,環境資源,師資條件等),又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園本化課程。把握好基礎性課程與環保特色課程的關系,環保特色課程占總課程的20%,二者相互補充、不斷完善,使幼兒園逐步形成科學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適合幼兒發展的園本化課程。
2、課程結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與上海市二期課改以后的新課程相一致,包括生活、運動、學習、游戲四種課程類型。通過課程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A性課程的四種課程類型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得以實施。
生活: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夠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長,以小組和個別教育為主。
運動: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幼兒終身具有健康的身體奠定基礎。其主要內容有體育游戲、體操、律動、自選器械活動、利用自然鍛煉因素等。
學習:主要內容有健康領域、社會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等。學習活動主要通過多個層次、網絡狀的主題來開展,以集體活動、小組活動等形式為主。
游戲: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像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發展。我園的游戲活動主要由角色游戲、結構游戲和自由活動等構成。
(2)環保特色課程
環保特色課程為幼兒園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的目的是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懂得自覺地保護環境,形成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幼兒園環保教育采用多學科滲透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的模式,以養成教育為切入口,以滲透教育為主渠道,達到長期性、穩定性、系統性、實效性。
輔助課程
節日活動:以節日(環保節日、一般節日)為載體,利用各種環保材料進行布置與制作,整合環境保護教育的理念,豐富幼兒的認知和情感,強化環保行為,提高幼兒環保意識。
社區活動:加強與家長、社區的合作,擴大教育資源輻射。建立家、園、社區一致的大教育環境,家長具備文明素質以及節約能源的綠色理念,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六、課程內容與教材選用
基礎性課程:
學前教育 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游戲活動
學前教育 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生活活動
學前教育 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運動
學前教育 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學習活動
環保特色課程:
環境啟蒙教育
七、課程實施與建議
1、課程安排的原則。
(1)選擇性原則。幼兒園對各年齡段一日活動中的各類課程配比,規定了一個大致的、原則性的范圍和時間,各班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組長的協調下適當調整一日活動的課程安排。
(2)開放性原則。各年齡段可根據環保教育實踐需要可針對性的安排一些社區活動。
2、課程管理網絡:
(1)、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
組 長:陳寶華(園長)
副組長:陸靈芝(副園長)
組 員:黃春鶯(大教研組長)楊 衛(課程組長)
兩園各小教研組長
(2)、課程實施監督小組
組長:朱曄(工會主席兼后勤大組長)
組員:孫佩鳳(科研主任)、朱勁松(后勤小組長)、劉曉燕(教師代表)、張海紅(教師代表)、家委會等
(3)、課程管理網絡:
1)實施幼兒園、教研組、班級三級管理,在確保幼兒基本經驗獲得的前提下,各教研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活動。
2)建立以園長為組長的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領導小組,調控全園的教育教學,協調各方面的教育資源。
3)建立以副園長為組長的幼兒園課程實施研究小組,定期開展課程園本化的實踐研究。
4)建立以家委會為主要成員的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監督小組。
幼兒園課程管理網絡
優化園內環境 課程管理領導小組 引領教育理念
挖掘社區教育管理資源 支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
教材選擇與創造
小班課程組 活動進程調控
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方案模板篇2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地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學前教育課程理念,致力于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積極構建“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完善”的課程管理模式與探索幼兒園個性化、園本化相結合的幼兒教育模式,為幼兒園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開創新局面、明確新方向,特制定《天勤幼兒園課程計劃》,作為幼兒園課程設計、教材選擇、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的依據與指導。
二、課程理念
幼兒園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為每個幼兒提供充分、和諧、健康、快樂發展的教育機會與條件。
1、注重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于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2、重視早期幼兒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
3、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切合實際的課程選擇與調整,形成有效的課程運行機制。
三、課程目標
以培養“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特點的在情感、態度、認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諧發展的新時代兒童”的目標為核心,通過幼兒園課程實施,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
課程的具體培養目標: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7、能積極關注周圍事物中的科學現象,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方法。課程階段目標4-5歲
1)學會正確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紙等,對自己能做的事表現出自信。
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責任意識,關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
3)愛父母、老師、長輩。了解他們的職業和自己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4)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規則,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宜行為。
5)了解人的身體和年齡的變化,能配合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危險的標志和信號能及時地做出反應。
6)通過嘗試、模仿、練習,使動作輕松、自然、協調。
7)親近自然,學習簡單的觀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圍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初步發現自然的變化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
8)結合日常生活,學習并識別數字,初步理解數量、重量、顏色、質地、距離、方位和時間等概念,學習比較和測量等方法。
9)學會用結伴、輪流、請求、商量等方式與人交往。注意傾聽、理解他人意思,積極的表達自己的主張。
10)喜歡閱讀,初步理解其表達的內容。學習欣賞各種中外兒童藝術作品,初步留意周圍符號的意義。
11)愿意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拼裝、拆卸、制作和繪畫,有初步的想象能力,體會成功的快樂。
12)在游戲中愿意用動作、歌聲、語言等表現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角色。
13)有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有初步的觀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6歲
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習慣,獨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規則意識、學習評價自己和同伴。
3)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大膽嘗試新奇、有野趣的活動,獲得身體活動的經驗,動作協調、靈活。具有安全意識和初步自我保護的能力。
4)探究、操作、實驗,對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了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依存關系,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6)了解社區內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設施、景觀,參與民間節日活動,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7)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來源和接觸到的科技成果感興趣,接觸與運用多種媒體,學習多途徑收集和交流信息。
8)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識。
9)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系,獲得一些時間、空間概念,會進行比較、推理等智力活動。
10)能從多方面感知周圍生活中的美,能大膽用唱歌、舞蹈、演奏、繪畫、制作、構造、戲劇表演、角色游戲等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想象與創造。
11)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會主動用語言與人交往。
12)關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簡單標志和文字,嘗試用圖像、文字、符號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13)喜歡探究,學會觀察,敢于問題,樂意與人協商、合作,有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常見的自然現象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四、課程設置
構建幼兒園課程體系,加強課程的啟蒙性、整合性和開放性,以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1、課程體系
建立共同性課程、選擇性課程與輔助性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共同性課程面向全體幼兒,體現促進幼兒基本發展的課程。選擇性課程是以共同性課程為依據,以幼兒園辦學目標與培養目標為方向,帶有幼兒園自身的特點,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硬件設施,環境資源,師資條件等),又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園本化課程。把握好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的關系,選擇性課程占總課程的20%,二者相互補充、不斷完善,使幼兒園逐步形成科學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適合幼兒發展的園本化課程。
2、課程結構
(1)共同性課程
以“生活”、“運動”、“游戲”、“學習”為幼兒園一日活動最基本的活動形態,強調一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滲透,有機整合,關注幼兒自身的興趣、經驗和需要,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生活旨在幫助幼兒形成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交往行為,使幼兒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長。
運動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幼兒健康的體質奠定基礎。
學習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使幼兒在認知、態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發展,為幼兒后續學習打基礎。
游戲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
(2)選擇性課程
選擇性課程內容主要以科學啟蒙教育為主線,根據幼兒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以趣味性、啟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滲透性為原則,其目標是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多形式、多途徑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激發幼兒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情感和探究科學的欲望,積累關于周邊事物粗淺的科學經驗,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具備良好科學素養的新一代兒童。
3、時間安排(每天450分鐘/每周2250分鐘)3-4歲
5-6歲
五、教材選擇與內容安排
教材的選擇
(1)將幼兒園新課程新教材(運動、游戲、學習、生活)作為主題活動實施的共同性課程教材。
(2)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幼兒園主題式課程》作為輔助教材。
(3)將科學啟蒙教育園本化課程內容(主題和非主題)作為選擇性課程教材。
六、課程管理
1、課程安排的原則。
(1)選擇性原則。幼兒園對各年齡段一日活動中的各類課程配比,規定了一個大致的、原則性的范圍和時間,各班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組長的協調下適當調整一日活動的課程安排。
(2)開放性原則。各年齡段可根據主題教育實踐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會實踐活動。
2、課程管理網絡。
課程實施的管理和調控,必須建立一個互動的教育反饋系統。幼兒園成立課程管理領導小組,由園長、業務園長、教學助理、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等人員組成,園長任組長,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制定、實施、反饋、調整、評價等。領導小組下設課程研究組,由業務園長、保教助理、科研室主任等人員組成,業務園長任組長,課程研究組主要負責課程實施的研究、課程內容的拓展、教師培訓等。各教研組在課程研究組的指導下,組建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心組,由教研組長任組長,備課組長、特色組長與骨干教師為組員,開展每周一次以上參與式研討、教材培訓與集體備課活動,進行班級情況交流、課程活動案例分析、觀察方法與記錄的研究等,以保證課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實施。另外,幼兒園將課程權下移,由班級管理,使課程管理更具開放。
3、課程實施保障。
經費保障。積極投入幼兒園課程改革經費,用于課程環境的創設、教師的培訓與獎勵,教學具的添置等。
制度保障。建立課程實施的管理制度,確保課程實施的有效性。(見附件四)
機制保障。建立幼兒園課程教材持續發展的機制,課程改革獎勵機制、教師課程技術培訓機制等,確保課程方案的全面實施。
七、課程的評價
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方案模板篇3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是指幼兒園在領會國家和地方課程精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本園基礎與資源條件,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與規劃,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諧、適宜的書面課程計劃。課程實施方案是幼兒園課程實施與管理的基本依據。
幼兒園課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上海市學前教育“二期課改”充分體現了“原則規范、方向引領”的指導思想,賦予幼兒園更大的課程發展權,鼓勵幼兒園在遵循課程設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本園實際及辦園風格,設計切實可行的課程計劃,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實現這一目標,有賴于幼兒園將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實到課程實施方案中,并在實際操作中貫徹執行。有的幼兒園在課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幼兒的自主游戲、體育運動等得不到保證;又如,課程結構松散,內容龐雜、膨脹抑或偏缺,整體性不強。這些問題實際上反映出幼兒園整體課程設計與規劃中的不足。因此,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意義,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研發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待加強的一項工作。下面,我來談談對制定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構想。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于個性
幼兒園課程方案是對幼兒園課程的預設性規劃。理想的課程實施方案既應契合課程改革的主流價值觀,又應充分展現幼兒園自身的特點。
1.基于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
現在,有的幼兒園給予教師充分的課程實施的自主權,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規范機制和適宜的評價標準,一些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課程方案的實施中十分隨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有一些教師由于缺乏課程設計的基本理論與經驗,對形態各異的課程資源缺乏獨立的分析、評判能力。這使得他們的課程實施方案缺乏科學性、適宜性與可行性。
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不論是“園本化”還是“班本化”,課程目標與內容都要體現國家與地方法規的精神,并與本園的發展方向相一致;課程設置與結構都要清晰、合理,能體現學前教育啟蒙性與整體性的特點;課程的編排和設計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能力、興趣及經驗;課程評價和幼兒發展評價要定期化、經?;?,評價標準應與課程目標相呼應。這是編制課程實施方案的基本依據。
2.基于幼兒園現實條件與發展需要
如果一個課程實施方案普適性強但針對性弱,就不能適應各幼兒園的具體需要。因此,“因園制宜”是編制幼兒園課程方案的重要準則。
一要基于幼兒園的發展基礎與現實。地理環境、師資水平、生源質量、資源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使每個幼兒園具有不同的辦學條件與教育基礎。幼兒園在制定課程方案時要正視這一點,從現實條件出發,腳踏實地地確立適宜的課程目標與發展愿景,規劃幼兒園的課程實施。
二要著眼于幼兒園課程的傳承與發展。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課程文化與課程特色,幼兒園應對此進行系統的思考與梳理,著力分析和總結本園課程的強項和弱項。強項是形成幼兒園特色的基礎,弱項往往既是發展的“瓶頸”,又是新的生長點。因此,有效利用自身的課程文化和課程特色,處理好課程的傳承與發展的關系,能促進幼兒園課程的發展,使幼兒園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凸顯。
二、課程結構清晰,體現發展需求
一份完整的課程方案應該包含幼兒園發展現狀、課程理念和辦園特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等內容。其中,對大部分幼兒園來說,最難把握的是課程結構與設置,即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哪些活動,又如何協調這些活動之間的比例。對此,筆者有三點建議。
1.優化結構
所謂“優化結構”是主張幼兒園在審視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重新分析各種活動類型和活動項目在課程系統中的價值、功能以及相互關系,既注重目標上的一致性,也關注形式、功能上的互補性,由此確定本園的活動類型與活動項目,形成課程結構。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突出兩個意識:
一是全面意識。在規劃課程結構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系統組織與安排多種活動保障幼兒的基本發展,又要以幼兒園已有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為依據,將幼兒園的辦學特色(滿足幼兒的個性愛好、特殊需要)及個性化發展在課程結構中得到體現與落實。
二是科學意識。正確處理各類活動之間的關系,保證各項內容在不同年齡班的適切性;采用一定的形式將各種活動類型與活動項目組織起來,形成清晰的課程結構。
2.平衡配比
平衡配比是主張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活動項目與內容應保持合理的比重,即教師要平衡各項活動的內容與時間,在相對科學的原則指引下主動而富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避免給教育教學帶來太多潛在的隨意性。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把握四個平衡:
(1)幼兒園四類活動的平衡:對各年齡段幼兒四類活動(生活、運動、游戲、學習)的時間作出明確、適宜的規劃,以作為活動內容選擇與組織的依據。
(2)特色活動與共同性活動的平衡:從整體性上考慮特色項目的價值定位、內容以及比例。
(3)區角活動與主題活動內容的平衡:既要考慮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的聯系,也要關注五大領域教育內容的平衡,以及主題和非主題活動的平衡,使課程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規劃與安排。
(4)幼兒主體與教師主導間的平衡:既要保證幼兒自主游戲和娛樂的時間,又要保證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時間,同時也要關注這兩類活動的融合與轉換。
3.細化安排
雖然幼兒園在課程規劃中給予教師彈性空間,但這種彈性空間并不是越大越好。理想的課程管理應對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作出細致的安排,然后由各年級組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使保教工作形成穩定有序的良性發展態勢,使課程目標更好地落實到每一天。
1.幼兒園一日(周)活動的安排及作息時間安排。首先,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各項活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證幼兒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次,時間安排要根據各年齡段、季節、地域等特點作出調整。第三,要遵循動靜交替的原則,室內與室外,全班、小組與個別活動相結合,以提高幼兒的活動效率,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2.幼兒園大型活動以及專用室活動等安排。除了常規性的一日活動外,幼兒園在開展各種大型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專用活動室活動、混班混齡活動、親子活動前應事先作出計劃與安排。另外,幼兒園還要對戶外公共場地、教學儀器設備、多功能室等資源的分配作出具體安排,編制詳細的規則與要求,以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的課程結構與設置既要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又要關注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需求,使幼兒園課程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三、研發與實踐互動,提升課程品質
課程實施方案的研發與制定需要教師共同傾注熱情,奉獻智慧;同樣,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發展也需要教師全力以赴、同舟共濟。只有研發與實施實現“無縫對接”,才能真正發揮出課程方案的規劃、指導作用,提升課程的實施品質。
反思當前一些幼兒園制定的課程實施方案,不難發現一些應該極力避免的問題。例如,脫離幼兒園的現實條件與基礎,好高騖遠,方案可行性差;方案制定流于形式,與實踐脫節;閉門造車,由少數人壟斷方案的制定權;過分追求幼兒園的特色,標新立異,不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等等。對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制定的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扎扎實實地研究,以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和課程改革的要求
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方案模板篇4
一、幼兒園課程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
二、幼兒園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三、課程的具體目標: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四、課程特點:
1、本園的課程特點:生活性、體驗性、互動性、整合性
生活性——強調學習內容來源于兒童的生活,關注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通過圍繞幼兒生活的核心經驗選擇課程內容、設計教育活動,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既考慮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幼兒的經驗積累和視野的拓展”。
整合性——注重課程組織的平衡性,使課程內容有機聯結,充分挖掘和利用周邊鄉土資源,整合教育力量,使幼兒擁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強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聯系,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促進幼兒整體、全面、和諧的發展。
體驗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堅持“在體驗中成長”的教育思想,創設富于變化的、支持性的環境,充分運用豐富多樣的資源和形式,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互動性——關注幼兒與周邊人與物的有效互動,注重引導幼兒在與環境、材料,與同伴、教師、社區的積極互動中發現世界。
五、幼兒園課程設置與組織形式:
課程設置:我園全日制招收3~6歲幼兒,按幼兒年齡設置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三個年齡段,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設置相應的課程。我園課程的設置以《綱要》為基礎和指導,主要包括:
幼兒體驗活動:每月一次體驗活動和各類親子體驗活動(親子游戲、親子制作、親子表演、親子運動會、親子春游等)。 幼兒閱讀活動:每周閱讀集體活動、每學期1-2次閱讀專題活動(親子閱讀、講故事比賽、看圖編故事比賽等)、每周專室活動、每班閱讀區等。
基礎性課程:參照《學前教育課程指南》,包括生活、運動、游戲、學習四種課程類型。通過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實施基礎課程,關注幼兒多種經驗的感受和獲得,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生活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覺地發展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交往行為,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長。主要內容有生活自理、交往禮儀、自我保護、環境衛生、生活規則等。
運動活動: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幼兒健康的體質奠定基礎。主要內容有體操、律動、體育游戲、器械運動、自然因素鍛煉等。
游戲活動: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游戲活動主要由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自由活動等構成。
學習活動: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態度上不斷進步,為幼兒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學習活動主要通過多個有層次、網絡狀的主題活動及各類專用活動室活動來展開。主題式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大、中、小三個年齡段9大主題。
六、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與調整:
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承擔課程實施的信息收集、課程評價與調整、指導等工作,定期針對課程理念的貫徹、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的運用、幼兒需求、資源準備、師生互動特點、即時及長遠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具體途徑包括:隨堂聽課、半日活動調研、專題交流、各類教師例會(教研組長例會、主班例會、教研活動等)、各類問卷調查(教師問卷、家長問卷)、幼兒水平測查、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多途徑、全方位的了解課程目標及內容的落實情況及實施效果,作為課程調整和評價的參考。
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方案模板篇5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綱要》精神,結合上級文件精神要求,充分發揮幼兒園對課程管理的自主性,結合本園特色,自主開發符合本園的園本課程,從而提高我園教師的課程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二、現狀分析
1、我園辦園顯年輕。原因在于我園辦園時間短,教師的師資發展不均衡,個體差異較明顯,缺少專家型教師引領。因此,教師的理念和行為與課改所要求的理想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
2、在近幾年我園不斷反思,努力創設機會向各幼兒園學習,本著“走出去,帶回來”的理念,逐步在我園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園級骨干教師不斷呈現,并逐步成為園骨干力量。
3、我園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資源,結合我園實際,將藝術教學作為我園的特色。依據我園三年發展規劃,本學年我們將鄉土田園特色作為重點,發揮教師特長,讓教師在學習、實踐、反思、提煉的過程中,逐步對鄉土田園課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在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教育手段、資源利用等方面有質的轉變,從而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三、園本課程開發總目標
1、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通過對
鄉土田園課程的開發利用,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鄉土特色教學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園教師的課程意識,注重學習—實踐—反思—實踐—總結的過程性研究,全面提升教師挖掘具有園本課程資源,并將其滲透于課程實施過程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課程內容體系。
3、豐富課程資源,使幼兒園園本課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使家長能參與園本課程的開發。
四、園本課程開發內容
1、嘗試開發利用多樣的鄉土材料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活動:小班為撕貼美術教育;中班為拓印畫;大班為剪貼畫。充分激發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及創造能力。
2、各班班主任負責,全體教師參與,為幼兒提供多種嘗試、表現的情境與條件、鼓勵、支持幼兒嘗試創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分層研究,采用幼兒喜歡的形式,開展美術教育,從而促進幼兒社會化進程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各年級組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園本課程開發內容,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標及具體的實施方案、評價標準。
3、社區環境資源、家庭有效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提高家長對園本課程的認識,指導家長參與實驗的實施,成為園本課程實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賞者、響應者、參與者。
五、園本課程開發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園本課程開發制度,保障園本課程開發的實效性。
1、修改園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領導小組成員由園級領導、中層干部、教師代表三個層面組成,根據各自負責的研究小組產生。
2、各班老師每月末向保教主任匯報園本開發動態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
3、園長針對各年級組的園本課程實踐研究過程進行隨機督導。
4、資料收集制:對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要及時收集,在每月交流時上交各類資料。
(二)、健全園本課程網絡,保障園本課程開發有效性。
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網絡。根據職責分為:研究組——教研組——班級,三級網絡。由教研組長帶頭分年級推行“個人備課——集體研討——個人修訂——教后反思——定稿”的集體備課模式。每周落實本年級教師依據本年齡段幼兒特點,開發一節與本年齡段主題相符的鄉土美術園本課程、開展案例研究。教研組成員是各班班主任,將開發的成果進行商討分析,在教育實踐中予以驗證;班級的職責是將園本課程有效運用,并及時反饋相關的信息給年級組長。
(三)建立課程管理細則,保障園本課程的順利開展。
加強園本課程備課管理,每周四下午由保教主任參與每周備課內容制定。園本課程開發的集體備課要做到“五落實”:落實時間;落實地點;落實主備人;落實活動程序;落實活動記錄。
園本課程融入幼兒集體教學中,各班級根據年級組集體備課內容一周必須開展一次園本課程。內容選擇具體體現為:明確了一個確定、
二個優先、二種關系。一個“確定”:結合我園特色教學,確定將鄉土美術融入幼兒園美術教學;二個“優先”:有利于幼兒發展的優先、幼兒當前喜歡的優先。二種“關系”: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個體構建與共同構建的關系。
(四)創新園本教研形式,提升教師研究的實效性。
園本課程的開發需要教師以理論為基礎外還必須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因此我園除每周三的集體備課,每周五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半,根據園本計劃按時開展園本培訓。園本培訓形式多樣,通過專家引領、自我培訓、同伴交流有效促進專業成長。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23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