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設計的課程。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1】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我校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了對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生活,為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英才奠定堅定寬厚的基礎。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經學校行政研究決定編制本方案。開展“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本方案試行一年(20__年9月——20__年8月),可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需要進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為農村小學,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件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兄弟學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后(學校的優勢和條件見課題研究方案)發現,我校擁有豐富的鄉土教育資源、得天獨厚的校園山丘、較強活動能力的農村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在我?!袄绵l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一課題的啟發下,我們找到了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突破點——校本課程開發。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因此,我們認為我校依托本地區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總體目標
利用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使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的辦學理念。這一辦學理念中,前八個字是基礎,這個“點”就是校本課程的開發。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從而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達成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性化的小學校;學生——育有智慧的實踐者;教師——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領導者”。并提出了學校的校訓:“實踐——創新——實踐”。這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校訓與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是一脈相承的,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
三、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可以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在我們的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鄉土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園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教師既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規劃不同的內容,又可對鄉土資源進行改編、補充或拓展。
四、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
根據鄉土資源在課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課程分為兩大類。
(一)顯性課程的研究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借鄉土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
2、興趣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借教師、家長及社會人士的人力資源,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的各種興趣活動。
(二)隱性課程的研究
1、鄉土化的學科課程。此類課程,在原有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融入鄉土資源,開展學科教學活動。包括鄉土作文教學、鄉土文學教學、鄉土美術教學、鄉土音樂教學、鄉土常識教學、鄉土體育教學、鄉土思想品德教學、鄉土數學教學等。
2、通過課程的研究,形成一種校園文化,一種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突出事實求是、從實際出發,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學校精神。這種隱性課程,蘊涵在學科教學、德育教學、學校管理及其師生的言談舉止中,從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五、課程開發操作措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和地方的課程計劃以及學校的實際通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選編、改編、新編教學材料的方式,在校內組織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建構起內部評價機制。校本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以學校為基地,并基于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只有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的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才能有效地實施校本課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課程設計的前提。不僅要分析校內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內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師資、環境設施、學生特點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會、自然、歷史等。
2、確立目標
校本課程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辦學理念,達成辦學目標,從而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確立校本課程的目標,提出做個有智慧的實踐者。
3、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完整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總體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課時設置等內容。同時要統一校本課程教學案例的編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項目:主講教師、教學材料、課程類型、授課時間、授課對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活動安排、評價方式、課后反思等。
4、組織與實施
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是開發工作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敗。因此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規范“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程序。我們認為實施的程序可以分為五步,即:環境分析與材料選擇、目標的確立、教學的組織、學習的評價、課后的追蹤。要嚴格按程序實施。課程的實施是校本課程付諸實踐和走進課堂的過程。要積極構建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
5、評價與改進
根據“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的評價總要求,構建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即教師、學生自己、同學、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評價主體的互動性,即評價主體間進行雙向的、多向的評價。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和改進,建設有鮮明特色,符合學校實際的鄉土化校本課程。
六、課時設置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周安排1課時,新課程年級從地方課程中安排,其他年級從現有計劃的選修課中安排。各年級根據實際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將3課時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興趣活動課程每周安排2個課時。個別興趣活動可以放在課余時間進行。
3、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七、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加大經費投入,確??蒲薪涃M的及時劃撥,加強學校校園環境改造,圖書館、實驗室、實踐基地的建設,開發建設好校本課程網站,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絡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八、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2】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所以我校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學特色及西安豐鎮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實踐,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系,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了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際,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教材植根于現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對象。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便于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我們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學習鄉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得到鍛煉培養實踐能力。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沒有教師積極主動的工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十分困難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在編制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優化校本課程。
2)開放性原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自主權。教材本身在實施中,教師要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斷反思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教材隨時予以補充、調整。
3)量力而行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4)個性化原則課題組從實際出發,挖掘、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并以此打造學校特色。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我校有一批有志于從事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他們有較高的積極性和潛在素質。據此,可開設聲樂、器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藝術類課程;朗誦、演講、寫作等文學類課程;籃球、乒乓球、象棋等體育類課程。
2)西安豐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游——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西安豐鎮是個千年古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經古文化調查發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跡和歷史史料,有520__年以上古建筑22座,古橋梁3座等,有諸葛亮后裔、劉備后裔、李頻后裔等家普和珍貴史料計10姓、12套,20__余萬字,有國家級旅游風景區——西安豐“江南懸空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新葉古民居、里葉十里荷花等景點。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觀訪問,了解古文化,讓學生通過參觀欣賞、考察等方式,更深地了解家長的歷史,指導學生進行寫作,進行美的熏陶,以及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教育。
西安豐鎮地理環境優越,土壤肥沃。蓮子產業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先后建成了杭州市蓮子產業化生產基地和浙江省蓮子出口創匯示范基地,里葉白蓮獲浙江省名牌、省農博會金獎。還有西瓜、紅花菜、柑桔等農特產品也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利用這些資源可以讓學生了解種植蓮子的方法、蓮子生長的過程、蓮子的功用等常識類課程,了解家長的特產。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并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周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活動)。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而大型的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如春游、秋游等由少先隊大隊部負責組織。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1)評價內容多元化;(2)評價過程動態化;(3)評價個體主動化;(4)評價方式的質性化;(5)評價行為日?;?(6)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工作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3】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后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如下:
一、開發背景
我校位于河山鎮文化區,河山鎮有豐富的人文資源、生態資源、旅游資源。如:“江北第一蘋果之鄉”之美譽,有悠久的蘋果栽培歷史,有一定規模的蔬菜大棚種植,有日照巨書摩崖石刻,有全國重點建設工業鎮之稱。轄區居民文化層次高,關心和重視教育,學生家長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濃厚的興趣并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二、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個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展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并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為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內容
1、總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_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于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小學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于標新立異的人才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為: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校本教材的開發內容,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擇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河山蘋果栽培》、《大棚蔬菜種植》、《日照旅游》等。
四、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保證機制
(一)學校成立以主要領導為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長:崔維秋
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安剛、李銘華
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員:各教研組組長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小組,要組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善于思考問題的、文筆能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1)理論學習
組織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采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并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2)專題研究
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為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課程展示:每學年結合各教研組開發的校本課程利用教研活動對全校教師進行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絡的作用
(四)建立了兩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采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并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要恰當的采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開發課程資源,設置適合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德育,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文明素養,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二、現狀分析
1、學校德育現狀
這所學校位于城鄉結合部。學生和家長文化素養差,更容易受到邊界內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得學校文化氛圍不容樂觀。這讓我們學校管理者思考:為什么學校德育失去了有效性?
2、學校教師資源現狀。
學校位置特殊,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課程資源意識高,對周邊課程資源的洞察和開發敏銳,是一批能夠勝任德育教學的教師群體。
學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促進自己的發展,才能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提高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能力;完善教師組織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教師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掌握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張揚;促進學生發展和情感提升。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定位為“德育啟蒙共創和諧校園”,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激活孩子的課外生活,成為學校德育的文化特色,拓展語文課程的外延,豐富學校文化活動的氛圍。
三,課程目標
1.與德育、社會課相輔相成,讓學生不斷提高道德素質,在某些場合學會文明禮貌的行為。
2.突出趣味性和探究性,組織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各種場景和體驗中自覺形成文明素養。
3.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逐步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四、具體實施方案
課程的實施階段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編寫教材-組織教師學習-開展活動-展示成果-創設兒童讀經的“道德啟蒙”
1.編寫教材。德育啟蒙教材的選擇和編寫,需要教師有獨到的見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有意識地推薦和選擇,篩選出內容健康的童謠。教師對其進行“孝道、義氣、尊師、擇友、布衣、惜字”等分類整理,編寫個性化的“校本教材”。
2.組織老師學習。我們利用每周三、兩節課,組織教師用德育的方式對教材進行學習和啟蒙,規定每個教師不僅要認真自學,還要不斷引導學生感知和欣賞教材所包含的內容,從教材中獲得新的知識。
3.開展活動?!暗掠龁⒚伞眱和⒌篱喿x活動,朗朗上口,簡潔明快,幽默風趣又充滿童趣,能激起孩子“背誦”的欲望。教師通過各種閱讀形式引導學生背誦教材,使他們能夠有形地、有意地、情感地、有聲地背誦教材。
4.成就展示。教材的內容和形式宣傳兒童游戲心理。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以不同的形式展示道德教育,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以“說、唱、演、畫、玩、用”的形式展示道德教化的特點。學校將舉辦“道德啟蒙”兒童讀書唱歌大會,表彰優秀師生。
5.為孩子創造“德育啟蒙”,讓孩子讀懂孝道和誠信。學習課本,展示成績后,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他們希望有一個生活場景,讓他及時用孝順誠實的形式讀經。此時,教師應著眼于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創造源泉,把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生活作為德育創造的對象,創造獨特的德育啟蒙教育。
此外,為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具體活動如下:
(1)大課間孩子的孝道閱讀活動。
學校每天為孩子們開設20分鐘的“金童孝讀經典”。同學們把幾句孩子的孝心讀書創造成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課間一休息,孩子們就有事可做,有的同學就忍不住想創作幾句孩子的孝心讀物。
(2)兒童孝道讀經展示臺。
學校為每個班級設立了“兒童孝經讀經展示臺”,學生可以在上面通過書法、繪畫或其他形式展示德育特色,也可以在展示臺上書寫自己創新的兒童孝經讀經活動……通過兒童孝經讀經展示臺,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內驅力,激發學習德育的熱情。
總之,簡單、活潑、幽默、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謠,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語文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開朗樂觀性格的塑造,都有著潛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到大,也都有過教育和成長的經歷。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去理解教育,德育就會閃現生命之光,舒展人格之敏捷。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5】
20__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這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校本課程,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了保障。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在國家課程計劃的框架內進行以校為本的課程整體規劃與設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立足于本?,F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努力把蘊藏于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努力發揮家長、社區、網絡、校外機構的作用,豐富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開發校本課程并認真實施,在水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基礎上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促進教師自身的不斷發展;構建有鮮明特色的課程結構與體系,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1、校本課程開發是我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在多年實施活動課、選修課和興趣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課程開發策略,意思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實際情況自主開發一部分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為了使課程更加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實際需要同,從而提高課程的實效。
2、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一項具有持續性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有一種理性、民主、科學決策的過程。這一過程一般有4個主要步驟: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學校教育哲學、調查學生需求、分析學校資源、把握社區發展需要等等。
②確定方案(目標與計劃):包括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結構、科目、課程綱要。
③組織和實施:包括選擇安排知識或活動序列、班級規模、時間安排、資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事項。
④評價與改善:涉及教師、學生與課程方案三方面:評價內容與方式、結果處理、改進建議。
二、校本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1、委員會名單及工作職責
①委員會名單
主任:__X
副主任:__X
委員:______
執行委員:__X
②工作職責
(1)策劃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委員會成員負責講座研究學校校本課程的課程設置計劃、實施方案、規章制度、開發方向等。
(2)管理校本課程實施過程。委員會成員負責監督管理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評估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落實校本課程委員會的決策、措施。
(3)對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的教學負全責。以身作則,直接參與校本課程的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帶動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開發的不斷深入和優化。
(4)協調、組織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活動,了解和反饋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信息,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
(5)執行委員負責操作校本課程管理的具體事宜。
2、導師團名單及其工作職責
①導師團名單
曹衛東、范桂湘、李洪波、陳永興、汪輝、朱校松、陳志偉、陳利民、王洪軍、吳衛軍、仲崇文、盧振、樊君明、張麗艷
②工作職責
(1)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大膽實踐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做法、成效。
(2)積極參與校本課程教學,并在教學活動中發揮骨干作用,能將自己的教學經驗、體會在校內外推廣交流,通過實驗探索和理論總結,寫現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校本課程教學論文。
(3)參與校本課程遴選,課題審批,研究性學習指導,專題講座,學習成果評定等學術性活動。
(4)參加研究性學習的全程指導和管理,對學生研究必申報、開題報告、研究方案、中期報告、結題報告進行審批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活動、實驗、調查、采訪等環節進行具體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撰寫、成果體現進行指導和學術評定。
三、校本課程的編寫與教學實施
學校在近幾年已成功開設了《大語文》、《大南之魂》、《愛您以心》、《池塘養魚》、《英美文化介紹》、《英語閱讀》、《英語書面表達》、《感受生活中的化學》、《走進社會中的化學》、《趣味數學》、《蘇州歷史名人》、《蘇州歷史名鎮》、《自然災害及防御》、《環境保護》、《園林綠化》、《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與測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學校將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對已開設的校本課程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完善,同時根據學生的舉愛好、發展狀況和學校實際情況開設部分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學原則外,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盡量讓學生多練、多動,給學生裝以盡可能多的時間及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校本課程的科目時,教師應新生學生的意愿,按各自選擇重新組班開展活動,并且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允許學生重新選擇課程項目,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發揮學生裝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人學生的能力、基礎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宿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校本課程每周2課時,以年級為單位按原班級組班,將選修的校本課程排入課表,每周安排兩次。上課地點包括原教室、各活動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操場等,由教務處世哲學統一編排并相對固定。
選修課程原則上由本年級的老師擔任,每門選修課程根據參與課程開發的情況和教育教學能力由學校確定一位負責人。
四、課程評價與改進
1、課程方案的評價
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由學校自主進行的,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問卷調查及必要的專家指導,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在課程定位、學生學業負擔、教師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國家課程計劃以及相關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校本課程目標是否科學、合理、有效?課程結構和門類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學習方式的改變或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程評價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體現實用性、可行性、適切性、準確性等等,及時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
2、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強調過程性評價,綜合考慮以下各項,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類,以此人微言輕學生獲得該課程學分的依據及評選優秀學生裝的依據之一,具體由任課教師負責執行和落實,在該課程結束時由教務處統一登記并存檔管理。學生如有不同意見可向學校提出,學校負責核實并及時反饋。
(1)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
(3)學生的小組評議意見和任課教師的評價;
(4)學生家長的反映;
(5)學習成果(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記錄于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內)。
3、教師評價:
(1)教師對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2)教師平時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
(3)教學的實際效果,學生的反映;
(4)學生家長的反映;
(5)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作小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攻小組負責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師資整合,對教師或教師工作組上報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進行集體審議及指導,將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議。
2、學校聘請教育局、教研室及有關專家等來校操作校本課程的指導工作。
3、教務處、年級部、備課組積極協調、安排和組織教學計劃的執行。
4、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并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的工作實績進行考核,并載入老師的業務檔案。
5、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場地、器材、經費等物質條件,嚴格做到從時間、師資、內容、評價、保障各各個方面落實到位。
一方面評價校本課程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諸方面的綜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出豐富、補充校本課程的方案。另方面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進行評估。特別要重視發展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奠定基礎、提供依據,使終結性評價具有客觀性和說服力。進而提出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計劃,作為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既是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評價改革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6】
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一所學校成功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一、評價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和“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它明確了學生、教師和課程自身是課程評價的價值主體。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形成?!?/p>
二、校本課程評價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
1、對課程的評價。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是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研究各應占多大的權重,最后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對課程開發者的最終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后給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學時量的考核為主,過程與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3、對課程評價體系的評價
1、學校校本課程評價任務由課程實驗研究小組具體承擔。校長擔任課程改革組長,全面負責制定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2、學校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要分學科制訂,科學、合理、細致,具有教育和發展功能。精心設計符合李家小學實際的評價標準,注重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水平。
3、對校本課程教材內容的評價要以符合學校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為準繩,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學生發展的多元化、生動化。
4、校本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5、校本課程評價要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以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研究校本課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校本課程的開發水平。
6、校本課程的評價要注重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校本課程不斷革新、不斷適應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的機制。
三、校本課程評價的對象:
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對校本課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估。
評價內容分為“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分析、對校本課程方案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的效果進行分析評估?!蔽覀兯鶓玫脑u價是否科學、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最基本的評價,包括界定學校的背景,確認課程的服務對象并評估其需求,確認滿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診斷需求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判斷目標是否能響應已知的需求。背景評價旨在提供確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2.輸入評價。這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條件所進行的評價,是對課程實施可行性的評估。它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各種方案的潛在成本;課程的優勢與劣勢;課程倫理問題;課程資源的可獲得性等問題。
3.過程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描述課程實施過程,從而確定或者預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關活動是否按預定計劃得到實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等,從而為課程開發者提供修正課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測量、解釋和判斷課程的成效。具體的做法是收集一些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它們與前三個方面的評價聯系起來,對課程的價值與優點作出判斷與解釋。在斯塔弗比爾姆看來,成果評價仍然是質量控制的一種手段,而不只是最終的鑒定。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7】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引領學生快樂學習、健康而又全面的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當前學校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發利用校本資源狀況
近年來,我校依據安徽省教育廳教基[20__]044號《關于調整安徽省義務教育實驗課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編排課程表,并在地方與學校課程中安排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書法、班隊活動、信息技術、數學實踐活動五門課,每周各一節。此外,還在每天的第一節安排了30分鐘的晨讀課,用于詩詞等韻文的誦讀和英語聽說活動;在上午的第二節與第三節課的課間,安排了大課間活動,內容為做操、跳繩和踢鍵。在學校機動周安排了詩韻文化展演、體育運動會、走進社區等主題教育與專題實踐活動。
二、規范執行課程計劃條件分析
學?,F有教學班16個,學生700余人,專任教師40人,除科學、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教師相對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證國家課程的開齊和開足。16個教學班均配有班班通設備,校園網實現了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人人通。學校設有多媒體、音樂、美術、科學實驗、圖書閱覽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膠籃球場、塑膠跑道等運動設施。除運動場相對不足外,其他辦學條件基本能滿足規范執行課程計劃的需要。
三、學校20__—20__年進一步規范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資源設想
學校20__—20__年進一步規范執行課程計劃的思路是:以國家課程改革的精神為理論指導,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從思想上和理論上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實施。依據《課程標準》編制學校課程計劃,明確課程實施工作目標,落實課程執行工作措施,并通過標準課程的實施,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積極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在保證國家課程實施質量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逐步形成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機制。在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的實施中,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探索評價與考試制度,建立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并積極為教師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校本課程開發設想: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詩歌灌溉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為此,學校在《赤足鄉野—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的詩意追尋》市級課題的研究中,開展了中華詩詞進課堂、師生同讀經典、童詩童謠編創、詩歌教學研討等詩教活動,形成了低年級童謠、中年級童詩和高年級古詩詞三個層次的詩教課程。20_年,學校在這一課題結題的基礎上,提煉出了“詩韻”校園文化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并成功申報了省級課題《農村小學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以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統領學校管理,構建校本課程,從而豐潤學校的文化內涵,塑造學校的文化精神。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詩韻芬芳的校園生活中,成為有“詩心”的人,從而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豐實的基礎。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教師的專業成長,引領教師在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關愛校園氛圍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樂趣,成為具有詩人氣韻的教師。
該課題20__年4月開題,經過兩年來的研究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詩韻為特色的校本課程的總體構想。
課程主題是: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
課程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
1、體育類課程——夯實生命根基;
2、藝術類課程——潤染生命底色;
3、智育類課程——豐盈生命內涵;
4、詩教類課程——暢享生命圓融。
其中,詩教類課程為必修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形成童謠、童詩、中華經典詩文三個系列,每周兩讀一課。其他三類課程為選修課程,每周安排兩個課時供學生選修。體育類有乒乓球、籃球、跳繩、踢鍵,藝術類有書法、國畫、樂器、舞蹈,智育類有三棋、科技。
四、20__—20__學年規范執行課程計劃推進安排
20__年8月——9月,成立規范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制定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方案;建立課程實施活動小組,具體研究標準課的實施措施;編制學校課程的課時計劃,開齊國家課程,開足課時。
20__年10月——11月,進一步完善詩教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開展詩教類課程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活動;籌備選修類課程的師資、場地、教具、教材,逐步實施教學。
20__年12月——20__年1月,完善選修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實施選修類課程教學;開展詩教類課程成果展示活動。
20__年3月——20__年4月,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的意義和任務,掌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
20__年5月——20__年6月,開展校本課程的展示活動;進行校本課程實施的總結和反思,編制下一年度課程實施方案。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8】
拓展型課程是二期課改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板塊,是學生選擇修習的課程,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發展性學習為核心,并進一步著眼于對基礎性學習的提高,兼顧創造性學習的培養。拓展型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貫徹《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馬陸小學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開設的拓展型課程是以“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持續的終身發展”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遵循我?!耙詫W生發展為本”的辦學方針。從深度、廣度兩個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根據二期課改的理念,將拓展型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改善學習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發,加強指導,逐步推進,努力形成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
二、課程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改善。關注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的過程,倡導學生按興趣選課與在教師指導下選課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選擇,逐步形成自主選擇的意識及能力。注重學校和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升學校開發和建設課程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堅持國家教育方針,在保證學生生命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其個性和諧發展,為每個孩子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美好未來。
1、拓展學生加深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和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拓寬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養學習興趣和愛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誠信意識、公民意識。
5、以實施拓展型課程為契機,挖掘學校資源,形成特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四、課程結構
1、保留學校傳統項目,并開發一些新型項目,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
2、有選擇地使用《小學拓展型課程學習包》,豐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
3、部分教師實施學校的校本課程《竹韻悠揚》的內容。
4、開拓學校的乒乓、棋類等拓展課程項目。
五、基本原則
1、基礎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的開設以基礎型課程為出發點,立足于保證和滿足每個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開設的課程包括一些低層次的科目,這些科目為學生提供文化基礎知識的拓展學習,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并以此來確保學生人人參與。
2、多樣性原則
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本學期,我校開設美術、科技、信息技術等不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和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課程模式也體現多樣性,有的科目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奠定基礎;有的科目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的科目是課內外相結合,注重學生體驗、考察、實施開放型教學為主。
3、時代性原則
與上學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課程內容依據兒童的興趣愛好作適當調整,增加了學生喜歡的新內容,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學校提供了硬件支持,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使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體現時代教育的特征。
4、開放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強調學習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相聯系。課程實施過程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
5、綜合性原則
重視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在課程編制和教學中,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既開設了信息技術等特色課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為主的傳統課程。
六、課程設置
拓展型課程由限定拓展課程和自主拓展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拓展課程
⑴專題教育:是學校依據國家要求設置專項教育內容的教學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環境與衛生教育、國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校園文化活動、自我服務與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班隊等活動。
2、自主拓展課程
自主拓展課程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它分為校級和班級兩種。主要由基礎型課程延伸的學科課程內容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其他學習活動組成,是學校根據國家教育培養目標及本校的辦學理念,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共同開發的適合學校特點和條件的拓展型課程。
七、資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課程的資料的收集應考慮到可操作性,可傳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續性。
1、學校應積極自主地開發拓展型課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編制應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原則,做到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利于教師發揮個人專長并能創造性地教學,有利于師生互動學習。
3、學科類校本教材編制以教研組為單位,采取集體編寫的原則,也可以使用同類學科的講義稿或采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技能類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課教師自行確定,必要時可以組織有關人員一起研究開發,也可采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或講義稿。
4、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并茂,并通過簡要舉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備的教育資源。
八、課程實施
1、學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長主管,全面規劃、設計、實施拓展型課程的方案。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
2、成立學校拓展型課程教研組。教研組負責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同時要協調各部門工作。
3、教導處負責常規管理,重點做好過程管理,定期組織研討會、交流小結會,對年級組任課教師的工作給予一定的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4、教師提高專業水平,適應拓展型課程建設的需求。
5、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實施中的運用。
6、做好學生及教師的評價工作。
7、建立監督機制,多方面進行考核評估。
8、建立課程檔案制度,不斷總結課程實施過程經驗。
九、課程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依據授課教師的記錄數據,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學生參與熱情,團隊合作意識,能力鍛煉,學習體會以測試等第。另外從學生學習小組的記錄評價每個學生,包括團結合作精神,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等方面。
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是否在知識或技能的某些方面獲得進一步的拓寬或提高。
⑵興趣愛好和潛能得到進一步開發和發展。
⑶是否學會選擇并做出決策,能根據自身的基礎、興趣愛好和社會發展需要選擇拓展內容與方向。
⑷在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在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批評性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強。
⑹勇于探索、積極創新、自覺鉆研、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養。
對教師評價主要依據計劃完成記錄,備課情況,學生反饋效果,工作態度和學生反映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教學計劃對發展學生個性的合理性。
⑵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層次性和綜合性。
⑶對所教班級每一個學生的關注程度。
⑷教師在實施拓展型課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教師在開發和建設拓展型課程過程中其專業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后一階段開發與開展拓展型課程的設想方案,其中部分課程結構與內容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與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師還需在教學中加深對自己執教的拓展型課程了解和重視,在進一步著眼于基礎能力培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為培養個性,培養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我們每個教師都會帶著開拓、創新、發展的觀念投入到教學中,開創馬陸小學拓展教學的新局面。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9】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愿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愿,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
家鄉農具超市
家鄉農作物的調查與研究
校園園林藝術
動物大觀園
五、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
3、選用優秀教材;
4、拓寬現有教材。
六、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黃玉林
成員:蔡志葉,林維輝,邱清友,謝麗清,魏炳付,張明錦,陳春輝,溫明煥,陳啟坤,林德元,李平凡,鄭雪碧,黃文勝。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征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征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否意愿。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培訓方式:講座、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教師正式開題,學生自主選擇。
開課之初,教師給15分鐘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
㈥校本課程實施。
教導室做好監按、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㈦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教導室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八、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校本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篇10】
課程目標:
學生方面:激發學生參與花樣跳繩學習的熱情,要讓學生“愛跳繩、會跳繩、跳好繩”,讓學生掌握花樣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鍛煉中加以運用。同時提高學生體能、自主鍛煉的能力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及高尚的團隊精神,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學校方面:通過特色活動開展,培養一批熱心于花樣跳繩教學的教師,部分教師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過課題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繩教學方法,探索花繩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推廣;全面推動學生特色工程,使花繩活動真正成為學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學?;ɡK文化。
課程實施辦法與課時分配:
課程實施采用體育課教學和活動課練習相結合的方法,每班每周利用一節體育課進行花繩教學,下午的活動課全校統一進行花繩練習。
課程評價:
一、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意義。
(一)是體育新課程和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為我們確定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為培養主線,以“快樂體育”貫徹教學全過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指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因此,學校開發花繩校本課程是體育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全面開面體育陽光運動的要求,同時還是園區教育局開展“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
1、從身體方面來說,可以有效增強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使學生的身體更健壯。
2、從心里方面來說,跳繩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從倫理方面來說,能讓學生養成自律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從智力方面來說,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平衡感和節奏感。
理論價值:
1、肩負增強學生體質的“使命?!蔽覀兛吹街腥A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體狀況下降到令人擔憂的地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號召在全國中小學生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每天鍛煉一小時,因此,花樣跳繩肩負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的“使命”。
2、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犹K活動,只要開發合理,設計科學,可以成為有目的有計劃引領學生把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
二、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優勢。
根據學校學生多,場地相對比較小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開展花樣校本課程至少具有以下優勢:
(一)簡單易行,利于全面開展?;犹K是在普通跳繩的基礎上適當加上花樣動作,比較簡單。且該項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半小時可跳,三分鐘也可跳,操場上可跳,走廊里也可跳,只需一根繩子就可以,因此可以發動全校學生參與此項活動。
(二)可簡可繁,根據實際情況編排花樣?;犹K的動作繁多,學??筛鶕煌甓蔚膶W生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創編不同難度的動作,難度可大可小。
(三)花樣繁多,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絕大部分孩子覺得跳繩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樣跳繩因為加入了更多的花樣動作,同時在加入花樣的時候還可以創編一些順口溜、童謠等,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觀賞性強,可以表演展示?;犹K因為其花樣變化多端,因此有很強的觀賞性,適合在各種場合進行表演、展示。學校在普及花樣跳繩的基礎上可以組建校隊,加大訓練難度,有機會可以走出學校進行展示及參加各類比賽。
(五)增強體質,激發學生意志?;犹K比普通的跳繩更能訓練人的彈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發力,同時可培養準確性、靈活性、協調性,以及頑強的意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六)危險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穩定性,運動危險性,場地安全性來說,都是安全可靠、讓人放心的運動項目。
三、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的設定。
課程目標明確、清晰,充分考慮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提出了花繩課程的總體目標及不同年段的階段目標。課程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來編排,教材框架清晰,層次分明,科學合理。學校將花繩特色納入體育課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適合各年級段的教學方法。一、二年級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繩趣;三、四年級“競爭合作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手腳協調的能力;五、六年級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組織培養學生的花式跳繩水平。
四、花繩課程的評價體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強、方法科學、具有激勵性作用的評價標準。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一般適合于花樣跳繩、雙人跳繩、集體跳繩的評價,定性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定量評價一般適合于個人跳繩評價,定量評價時應因人而異,對不同年級、性別、和基礎不同的同學要有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跳繩的評價應把定性和定量評價二者結合起來。下面例出學校一至六年級跳繩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參考。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19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