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7篇)
幼兒園是對3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在培養兒童時不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以下是小編準備的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有的東西在水里沉,有的東西在水里浮,引起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知道,人們利用沉與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船,造福人類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種物體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鐵釘、紙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樹葉、小碗、磁鐵、筆、)若干。
等
教師準備: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樣顏色的鐵球和皮球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欲望。孩子們,想不想從小學好本領,將來成為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呢?今天請小朋友來當小科學家,一起做實驗,學習新的知識。
二、實驗
幼兒嘗試(1):誰沉誰浮
請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東西,請你把它們輕輕地放到水里,仔細觀察,誰沉誰浮?
幼兒嘗試.
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教師總結: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幼兒嘗試(2)重沉輕浮
同一個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了水時,沉到水底下,這是為什么?(讓幼兒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
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玻璃瓶子里有空氣,空氣很輕,所以就浮。裝滿水時,瓶子里沒有空氣,所以就沉下去。
幼兒嘗試(3)形狀與沉浮
同一個橡皮泥,把它團成球狀時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狀時浮在水面上,這是為什么?(讓幼兒做實驗)回答。
教師總結:橡皮泥捏成船形,里面有空氣,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團成球,沒有空氣,所以就沉到底。
幼兒嘗試(4)區別兩個球
區別同一大小,同一顏色的鐵球和皮球,(讓幼兒想辦法區別)
教師總結: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里 看一看,就知道,哪個是鐵球,哪個是皮球。
幼兒嘗試(5)
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教師總結:我們剛才做了很多的實驗,知道了有的東西在水里沉,有的東西在水里浮,同一件東西,在不同的情況下,有時沉,有時浮。人們很聰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很多的東西,希望小朋友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當科學家,發明新的東西,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三、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活動設計】
把“摩擦起電”這一物理現象以游戲化,通過使小紙人跳舞這一游戲方式來讓幼兒感受,并愉快地掌握。不是讓幼兒掌握多么高難的物理知識,而是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絲綢和玻璃摩擦之后,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引導幼兒遷移運用所獲得的感性經驗,自制小玩具,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玻璃板、薄紙、大頭針、絲綢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氣進行活動,因為干燥的天氣容易產生靜電。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小指人”,激發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一張薄紙)
師:“現在老師用剪刀剪一下,變成了什么?”(老師剪成幾個1.5—2厘米高的小紙人,要使小紙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紙人中間插上一根大頭針)
2、師:“可愛的小紙人,請你們給小朋友跳個舞吧!”幼兒發現“小紙人”沒有跳舞。師問:“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跳起舞呢?”
3、請幼兒用各種辦法讓“小紙人”跳動,誰想出來的辦法好。
二、引導幼兒探索并進行交流。
1、幼兒第一次動手操作與觀察,探索如何使“小紙人”跳舞。(幼兒可用輔助材料或不用輔助材料)
2、幼兒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發現,并提出道理師:“你是怎么使小紙人跳舞的呢?”幼兒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搖。
最后教師幫助幼兒小結:由于力的(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net)作用,小紙人會跳動。
3、師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這些,還有方法使小紙人跳舞嗎?)
師把小紙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離小紙人上面1厘米處擱上一塊玻璃班,師用絲綢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紙人就開始翩翩起舞(附圖)
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進行嘗試,尋找答案,幼兒每人操作實驗。
5、幼兒集中。
師:“你是怎么使小紙人跳舞的?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能使小紙人跳舞呢?”
幼兒充分回答后,鼓勵幼兒長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啟發自制玩具。
1、教師出示自制玩具:用輕薄材料制成的小動物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制各種玩具。
2、幼兒動手自制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3、請做好玩具的幼兒用絲綢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們跳舞,
4、結束。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西蘭花的外形特征及構造特點。
2.能積極參與探索和討論活動。
活動準備
1.動畫片:水果串(西蘭花)
2.ppt:西蘭花
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激發幼兒興趣。
1.動畫片:水果串
2.提問:
--水果串漂亮嗎?
--漂亮的水果串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有哪些蔬菜和水果?
--中間插水果的想花朵一樣的花叫什么花呀?
教師:看出來了嗎?它是什么?
二、運用自己的感官,探索西蘭花的特征。
1.探索西蘭花的外部特征。
(1)出示西蘭花,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把這神秘的東西帶來了,看,這是什么?
小結:它是一種蔬菜,它的名字叫西蘭花,像花朵一樣的蔬菜可不多,
你還看過神秘蔬菜像花朵的呢?
(2)認真地觀察,看看它長得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吧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引導幼兒看看、摸摸、捏捏、聞聞、掂掂,多方面感知。
叫師:你發現了什么?(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小結:西蘭花看上去有點像球,,聞一聞有點清香,掂一掂還有點重。
2.感知西蘭花的內部特點
(1)認識西蘭花
教師:西蘭花的身體長什么樣子呢?
小結:西蘭花是綠色,我們看到的`西蘭花是身長滿小棵粒組成花狀,整體很像一個大花朵。
(2)幼兒動手剝西蘭花。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結:原來西蘭花身體都是小顆粒似小球組成的。
3.感知吃蔬菜的好處。
(1)討論蔬菜的好處。
教師:你還吃什么蔬菜?我們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結:每一樣蔬菜里面都有很豐富的營養,多吃西蘭花,青菜、菠菜……身體可以健康,
還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賞用西蘭花做成的菜。
PPT圖片演示
三、活動結束
請幼兒中午吃飯時仔細品嘗清炒西蘭花。
(活動前教師以了解食堂中午的食譜里有清炒西蘭花。)
活動目標
1.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的鏡子。
3.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月餅盒、水盆、杯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鏡子的特征及用途
1.教師: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覺怎么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么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來干什么?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二、探索發現生活中的鏡子
1.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說出了那么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2.請小朋友到活動室里去找一找。(音樂)
3.提問:剛才你們發現了什么也可以當作鏡子的?(幼兒介紹)
4.除了我們找到的.還有沒有?(舉例:眼睛)
三、游戲:照鏡子
1.教師:請小朋友和我玩照鏡子的游戲,你們做我的鏡子(教師做動作,幼兒跟做)
2.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么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為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為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為了讓他們了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了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了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并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紐扣、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么?他們是什么船?這些船都是做什么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后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里。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么我們再猜猜還有什么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么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么樣呢?并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并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并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為什么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系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并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并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眼、口協調能力及反應能力。
2、鍛煉幼兒一物多玩的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紅藍魔方各6個、音樂、繩子3條。
【活動過程】
一、《找對應》
教師將紅藍魔方隨意擺放到圈中,當老師說到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時,例如:2+2,紅隊幼兒和藍隊幼兒要將正確得數的魔方放到自己隊伍的圓圈中,哪隊最先完成就為獲勝,這個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運算能力,在活動中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
二、《比多少》
教師將紅藍魔方隨意擺放到圈中,紅隊、藍隊幼兒聽到音樂后立即將紅藍魔方放回自己隊伍的圓圈中,音樂停止后哪隊的魔方多,就為獲勝隊,主要鍛煉孩子們的配合能力和反應能力。
[游戲規則]
1、游戲前將孩子分成紅藍兩隊。
2、游戲開始后每隊幼兒必須將紅藍魔方分別放到自己隊伍的圓圈中。
三、《扭扭走》
教師引導孩子將紅藍魔方按規律擺放成一條直線,進行S線行走,主要鍛煉孩子的按規律排序和身體協調性。
[游戲規則]
首先孩子要將紅藍魔方按照紅藍紅藍……的`規律擺放成一條直線,并且每個魔方中間要有一定間隔,能夠繞S線走。
四、《跳跳跨跨》
在上一個游戲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孩子將紅藍魔方變換一種方式按照紅紅、藍藍的規律進行擺放,練習雙腳跳躍和分腳跳躍,主要鍛煉孩子的跳躍能力
[游戲規則]
孩子在第二關游戲之前,要將魔方重新按照紅紅藍藍……的規律按一定間隔擺放好,看到紅色的魔方就雙腳從魔方上面跳過,看到藍色的魔方就要雙腳分開從魔方側面跳過。
五、《疊疊高》
教師引導孩子將紅藍盒子兩兩重疊擺放,進行跨跳練習,鍛煉孩子的跨跳能力。
[游戲規則]
孩子在第三關游戲時,要將魔方兩兩重疊擺到一起,孩子從魔方前面起跑跨跳,跨過魔方。
六、《搭建城堡》
紅隊幼兒和藍隊幼兒分別拿自己隊伍中的6個魔方進行城堡的搭建,哪對搭建的高又不會倒塌就為獲勝組,主要鍛煉孩子們之間的配合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游戲規則]
1、幼師再次將孩子分成紅藍兩隊,請小朋友用自己隊伍中的魔方來共同配合搭建城堡。
2、在搭建城堡過程中小朋友不能走出自己隊的圓圈中,看看那隊的小朋友搭建的城堡,并且還能最快搭建完。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步測的方法,區別物體的遠近。
2、學習使用不同工具測量同樣的距離,初步感知距離與測量工具之間的關系。
3、激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 用目測的方法區別遠近
1、教師站在黑板前,幼兒呈半圓形面對教師坐在座位上。請幼兒目測:誰離教師最近,誰離教師最遠?
2、教師站在門和窗之間,幼兒目測:老師離門近還是離窗近?
3、使用幼兒用書第7頁,看看哪個小動物跳得遠,哪輛汽車進車庫的路遠,并用小棒量一量。
二、用步測的方法測量距離,體驗工具不同,測量次數也不同。
1、 教師和一個幼兒一起步測教師長度(從教室前面到教室后面之間的距離),教師與幼兒邊走邊數共走了幾步,然后將幼兒測量的結果分別記錄在黑板上。
2、 教師:老師和小朋友都走了相同距離的路,為什么老師走的步數少,小朋友走的步數多呢?
三、請幼兒用長短不同的小棒量一量桌子,邊量邊數,看看測量的次數有什么不同。
1、幼兒發現:用不同的.工具測量一樣的距離,需要測量的次數是不一樣的:測量工具越長,需要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的工具越短,需要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2、游戲:機器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15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