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范文
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有哪些?為了確?;顒佑行虻剡M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綜合考量活動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衡陽市委、耒陽市委有關文件精神,按照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的工作要求以及中央1號文件,中央、省鞏固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要求,對照湖南省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標準,以基層黨組織整建提質專項行動為抓手,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推進鄉風文明為目標,以村為載體,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衡陽市委相關文件要求,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以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教育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推進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行動,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樹立勤儉節約、文明向上的社會主義新風尚。
二、目標任務
建立健全推進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工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效應、“衡陽群眾·耒陽志愿者”的勸導督促作用和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的教化促進作用,通過抓好“關鍵少數”,引領“廣大多數”,抵制封建迷信、薄養厚葬、大操大辦、好逸惡勞、盲目攀比、打牌賭博等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倡導崇尚科學、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誠實守信、合法經營、鄰里和睦等時代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培育弘揚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改善鄉村生活條件,繁榮興盛鄉村文化,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善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社會環境。
三、主要內容
(一)強化思想引領,培育核心價值
1、強化理想信念。緊緊圍繞迎接學習宣傳貫徹__,深入宣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走過的非凡十年,廣泛宣傳黨和人民創造的新作為新業績,激勵全鎮干部群眾攻堅克難、開拓奮進。把重大主題宣傳、政策理論教育、群眾文化活動與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工程有機結合,廣泛開展“強國復興有我”“我的衡陽·我的奮斗”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強音。
2、推進理論普及。用好“學習強國”學習的平臺、耒陽新聞網、“衡陽群眾”及“文明耒陽”APP等平臺陣地,實現“廣覆蓋、常使用、真效果”。及時跟進學習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村村響”廣播等載體,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3、筑牢核心價值。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系列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入腦入心。采取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方式,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培育熏染農民群眾道德情操。
(二)強化道德培育,推進移風易俗
1、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制定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進步、日常行為規范、引導民風民俗等納入村規民約內容。在村黨組織統一領導下,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灣村明白人、“衡陽群眾”志愿服務隊等基層群眾組織作用,引導和鼓勵村民委員會依據村規民約出臺具體約束性措施,對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炫富、鋪張浪費、薄養厚葬等進行治理。通過教育、規勸、獎懲等措施,引導村民遵守相關規定。
2、培育婚喪喜慶新風。倡導婚事新辦,提倡舉辦集體婚禮、家庭婚禮、旅行婚禮等有紀念意義的婚禮;反對奢侈浪費,提倡控制迎親車輛、宴席桌數和標準,抵制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風氣;反對低俗鬧洞房等行為,提倡文明健康的娛慶活動。倡導喪事簡辦,提倡簡化儀式、限制規模、文明節儉的治喪方式;反對亂埋亂葬、修活人墓、超標準建墓立碑,提倡遺體火化、節地生態安葬。喜慶事宜節約辦。除婚喪以外的其他喜慶事宜,提倡不辦酒席。確需辦酒席慶賀的,提倡僅邀請親戚儉辦聚會,反對把人情厚薄用金錢多少來衡量,提倡健康文明的人際交往方式。推進農村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清廉家庭等創建活動,培育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3、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努力滿足基層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村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設施的管理,提高綜合使用效益。充分發揮農家書屋作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滿足群眾閱讀需求。廣泛開展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廣場舞全民健身等活動,使人們在科技普及、文化浸潤和藝術的熏陶中,潛移默化,滋養精神。
(三)強化文明實踐,弘揚時代新風
1、開展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加強農村“衡陽群眾·耒陽志愿者”隊伍建設,以農村黨員干部為核心,以基層志愿者為主體,發揮“灣村明白人”、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員、新老鄉賢、創業返鄉人員、群眾活動帶頭人的作用,建好村級“11+N”志愿服務小分隊,圍繞理論宣講、疫情防控、道德涵育、鄉村振興、科技科普、教育文化、體育健身、普法教育等主題,圍繞“3·5學雷鋒”、“12·5”國際志愿者日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四季同行·雷鋒家鄉學雷鋒·衡陽群眾在動”“我的衡陽·我的奮斗”“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廣大群眾在參與中改變觀念、在實踐中提高認識。
2、開展集體喜慶實踐活動。積極探索“集體婚禮”“集體祝壽”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文明實踐活動。倡導在傳統七夕等時間節點舉辦“集體婚禮”活動,探索建立由聯點領導證婚、低彩禮結婚的運行模式,引導廣大青年樹立自立自強、共同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人生價值觀,不要天價彩禮的新型婚戀觀。倡導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別舉行“集體拜壽”活動,突出“敬老愛老+移風易俗”實踐理念,組織70歲以上老年人,分批次舉辦別開生面的集體祝壽會,聯點領導致辭祝壽,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
3、開展鄉風文明實踐活動。大力開展文明村鎮等評選表彰活動,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衡陽群眾和“好鄰居”“好婆媳”等推薦評選活動,引領農村鄉風文明。開展“我們的家風家訓”活動,引導家家戶戶寫家風、曬家訓,立家規、傳家訓,講家事、樹家風,引導群眾從家庭做起,改陋習、樹新風。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敬老月”“雷鋒日”“小手拉大手”等相關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重視在春節、清明、七夕、重陽等傳統民族節日中引導踐行正確婚喪觀和中華孝道。
(四)強化示范帶動,樹立鄉風文明
1、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頭抵制不良風氣、反對鋪張浪費,帶頭管好自己與家人,教育引導親戚朋友和身邊群眾嚴格遵守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有關規定,嚴格遵守村規民約,嚴格落實操辦婚禮前、操辦喪禮后報告制度,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紅白理事會以及廣大群眾的監督,使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和城鄉居民的日常行為自覺。各級領導干部要積極下沉到所聯點村(社區),主動參加指導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的婚喪喜慶事宜,主動參加指導當地集體婚禮、集體壽禮等移風易俗主題活動,積極參與指導,身體力行帶動,推進鄉風文明。
2、典型模范影響帶動。充分發揮各類先進典型在樹立文明鄉風中的示范作用,圍繞推動移風易俗,重視發揮各類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文明家庭”“最美衡陽群眾”“灣村明白人”等的引領作用,用群眾身邊的榜樣教育群眾、影響群眾。要從基層干部、鄉村教師、退伍軍人、創業人士等群體中發現和培養新鄉賢,發揮他們植根鄉土、貼近群眾的優勢,用他們的嘉言善行感召群眾、垂范鄉里。要選樹和表彰一批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婚事新辦、簡辦的富有號召力的先進典型,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
3、突出宣傳教育引導。加強指導督促,把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作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考核指標和依據。加強對移風易俗先進典型學習宣傳,運用農村“道德講堂”“善行義舉榜”“移風易俗光榮榜”等載體,開展“講學用”活動,引導群眾投身除陋習、樹新風的生動實踐。通過宣傳欄、文化墻等載體,宣傳倡導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等內容,創作制作一批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鄉風文明、生態文明等反映時代主題、弘揚時代精神的文藝、文學作品,推動移風易俗的認知認同。
四、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__年8月下旬)
各村要成立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專班,組織“衡陽群眾·耒陽志愿者”志愿服務隊深入基層,利用廣播、宣傳標語、板報橫幅等方式,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制定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重點對象、重點人群的宣傳教育,將該項活動宣傳到機關、學校、社區、村鎮和家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組織實施階段(__年9月-__年11月)
各村要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公布舉報受理方式,深入開展監督檢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傳導壓力、推動落實。要以黨員聯系群眾“五個到戶”為抓手,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先鋒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三)鞏固提高階段(__年11月以后,長期堅持)
按照“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發展”的要求,持續鞏固深化拓展工作成果。實事求是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健全工作機制,鞏固前一階段整治工作成果,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形成節儉適度、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風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大義鎮“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領導小組,鎮長曹芳芳任組長,宣傳委員謝堅任常務副組長,其余黨政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駐村干部、村支書任成員,下設辦公室,孫堯任辦公室主任,宣傳干事陽茜為辦公室成員。
(二)營造輿論氛圍。各村要把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作為全鎮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抓細抓實抓具體。各村要加強牽頭引導、統籌協調,力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宣傳部門要深化宣傳引導,組織開展道德講堂等主題宣傳活動。民政部門要指導村里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慶事宜節約辦”列入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要在村部、居民集聚區和交通主干道可視范圍通過村務公開、宣傳欄、燈箱廣告、主題墻繪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確保宣傳全覆蓋、無死角。
(三)完善機制保障。各部門要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和支持力度,加大聯合執法和檢查力度,加大專項行動監管和整治力度,切實加強引導管控,抓好綜合治理,著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四)嚴肅問責通報。鎮紀委、工作領導小組將采取定期督查、專項督查等形式,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及時講評,嚴肅進行問責和通報,確保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村要完善陣地建設,明確分管領導,建立信息員隊伍,暢通信息渠道,進行常態化巡查,對巡查中發現的違規行為要進行現場教育引導,及時通報曝光。
為找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切入點,進一步摸清底數、理清思路,抓住工作重點、突破工作難點,全面抓實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結合昌寧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系列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圍繞市第五次黨代會和市委、市政府昌寧現場辦公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著力下好“頂層設計、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改革創新、生態宜居”一盤棋,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
二、時間安排
__年10月至12月,共計3個月。
三、活動對象
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縣__領導班子,縣直各部委辦局、企事業單位、省市駐昌單位、13鄉鎮鄉科級及以上領導干部,以及124個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及全體駐村工作隊員。
四、活動內容及步驟
在全縣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大轉化”的“四個一”活動,進一步找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切入點,確保昌寧鄉村振興有形、有實、有魄。
(一)開展一次“大學習”
學習重點:關于“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中央及省、市、縣相關文件精神,以及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指揮部辦公室匯編的《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政策文件匯編》等。
學習方式:個人自主學、集中專題學、宣傳宣講學等。
1.個人自主學。各鄉鎮、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圍繞學習重點帶頭自主學,帶著信念學、帶著感情學、帶著問題學,做到學法律、讀政策、謀發展,往深里學、往實里學、往心里學,全體參學對象要認真撰寫心得體會,提出對策措施。
2.集中專題學。各鄉鎮、各單位要圍繞“鄉村振興如何看”“鄉村振興如何干”,結合__、怕拖推散浮庸等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干部日常教育培訓,多形式、多層次開展集中學習。同時,納入各級黨(工)委、黨組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內容,至少開展2次集中專題學習研討。要緊扣實際,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創新學習方式手段,提升學習質量效果,切實學深學透、學精學實,做到黨員干部全覆蓋、廣輻射、無遺漏。
3.宣傳宣講學。各鄉鎮、各單位要立足實際,突出特色,精心選擇課題,組織全體干部集中學習討論,確保討論活動堅持標準,不走過場。同時,帶頭開展分眾化、互動化宣傳宣講活動,鄉鎮掛村領導、縣直部門包村領導至少到村宣講1次,干部職工在“三深入”行動中到戶常態化宣傳,運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和身邊案例,把思想講透徹,把理論講鮮活,廣泛凝聚推進昌寧振興強大精神力量。
學習成果:全體參學對象通過認真開展“大學習”活動,把握學習重點內容的深刻內涵,并撰寫心得體會。
(二)開展一次“大討論”
討論主題:立足各鄉鎮、各單位實際,找準差距,圍繞“五個振興”發揮自身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先驅、促進作用。
討論形式:廣泛深入討論、問題導向討論等。
1.廣泛深入討論。以干部職工集中學習、例會、群眾會、培訓班、座談會等形式,各鄉鎮、各單位每月至少開展1次重點政策、理論專題研討,拓展討論深度、寬度、廣度,全面把握學習重點內容的豐富內涵,立足本職工作,進一步深化認識、明確思路、統一思想,使廣大干部群眾潤物無聲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論熏陶,把全縣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上來。
2.問題導向討論。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主動深入鄉鎮、村(社區),堅持“四問”導向,即:跟誰比、差距在哪?跟誰學、學什么?跟誰追、怎么追?當前做什么、今后怎么干?并圍繞“縣級領導如何推、縣直部門如何抓、鄉鎮村組如何干”的討論重點,緊密聯系實際,深入開展大討論活動。要帶著問題討論、奔著問題討論,敞開思想、集思廣益,把討論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實際行動。
討論成果:通過深入開展“大討論”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進一步理清思路、完善舉措,各鄉鎮、各單位結合部門工作及縣情實際,圍繞鄉村振興如何抓,形成1篇反映事實、突出舉措的高質量理論文章,并于__年12月15日前報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指揮部辦公室。
(三)開展一次“大調研”
調研主題:圍繞昌寧“四個定位”及推進鄉村振興相關政策,找準昌寧推進鄉村振興存在問題及新舉措,不斷挖掘特色資源優勢,打造主題鮮明鄉村振興“昌寧樣板”。
調研對象: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縣__領導班子,縣直部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分管領導、駐村工作隊員。
調研成果:調研對象于__年11月15日前形成個人調研報告,報縣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指揮部辦公室。調研報告不蜻蜓點水,不搞“空對空”,讓調研成果真正符合實際、反映實情、謀出路子。
調研對象要立足實際,緊扣精準推進鄉村振興主題開展實地調研,并開展1次鄉情或村情懇談會,堅持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查找差距組織開展調查研究,找準鄉村振興發展方向,要有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的精神解決突出問題,善于解剖“麻雀”,敢于啃“硬骨頭”,在摸清實情、找準癥結基礎上對癥下藥,加強綜合研究形成正確結論。
(四)開展一次“大轉化”
1.學習成果轉為工作思路。各鄉鎮、各單位要緊扣實際,深入謀劃本鄉鎮、本單位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路和舉措,并在總結學習及研討成果基礎上,結合區位、資源、產業等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加強創意謀劃,加強實證分析,切實把發展的思路理出來,把發展的舉措列出來,把發展的目標定下來。
2.學習成果轉為專項規劃。各鄉鎮、各單位要立足學習、討論、調研成果,加強調查研究,把學習成果運用到鄉村振興示范點規劃和方案編制過程中,年底前高質量完成規劃和方案編制工作。要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切實把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發揮出來,把在外干部、鄉賢能人等力量組織起來,多措并舉,有序推進“干部規劃家鄉”走深走實。圍繞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村民生產生活需求和發展意愿,形成鄉鎮、部門鄉村振興示范點“十四五”規劃,譜寫昌寧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3.學習成果轉為具體行動。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鞏固、收入變化,明確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扎實推進、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切實把“四個一”活動成果落實到“四個專項”行動,以及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的具體行動上,融入到推動年度工作、“十四五”規劃、“1+12”要點落實過程中。要對照各自確定的目標任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堅持一線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努力沖破思想藩籬、打破條條框框限制,確保昌寧鄉村振興顯成效、出成果,打造鄉村新亮點、新特色,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鄉鎮、各單位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把開展“四個一”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詳細方案,精心組織實施??h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指揮部要強化統籌協調,各級干部都要帶頭參加學習討論、帶頭開展調查研究,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不折不扣落實各項要求,確?;顒颖M快取得實效。
(二)壓實工作責任
各鄉鎮、各單位要牢牢把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加強提醒,把抓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納入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要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確保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
(三)創新方式方法
各鄉鎮、各單位要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創新方式方法,靈活安排開展“四個一”活動,堅持情況在一線掌握、工作在一線推進、問題在一線解決和開會一次見效、協調一次成功、督辦一次到位原則,堅持走訪、座談等調查方法,力求系統全面、客觀準確。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政府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解讀、宣傳此次學習重點內容,全面準確把握“四個一”活動部署要求,廣泛深入宣傳學習討論調研的具體行動和生動實踐,全面客觀反映基層干部群眾廣泛參與鄉村振興研討的典型事跡和良好風貌,積極向上級主流媒體推送學習討論調研的主要舉措和實際成效,在全縣上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嚴明工作紀律
開展學習討論調研要實事求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防止為學習而學習、為討論而討論、為調研而調研,并收集整理痕跡資料??h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指揮部督查考評辦公室要整合人員力量,強化督促檢查和明查暗訪,對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先進做法予以通報表揚,對重視不夠、推進不力、應付敷衍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處理。
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全面實現我市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對福建“四個更大”新要求和四項重點任務及對南平“四個方面”重要指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走具有南平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進一步建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奮力譜寫新時代富美新南平建設新篇章。
二、目標任務
全面落實5年過渡期要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調整優化現有幫扶政策,確保政策連續性。到2025年,全面建立防止致貧返貧幫扶的工作機制,分層分類幫扶政策措施全面優化,形成有效防止致貧返貧的政策體系和機制保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長效機制逐步完善;2035年,全市鄉村產業質量效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推進措施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以縣(市、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為監測標準,將低于標準線的農村群眾納入易致貧返貧風險排查、監測對象確定的主要范圍。進一步健全民政、農業農村、醫保、殘聯、人社、教育、住建、應急等部門信息定期聯審制度,對納入重點篩查范圍的群眾家庭進行及時研判,確保早發現、早幫扶、早解決,消除致貧返貧風險。將致貧返貧風險較高,以及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群眾,及時納入監測對象,分為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及突發困難戶,采取“四個一批”措施,實行更有針對性的鞏固幫扶,即干部掛鉤幫扶一批、產業就業扶持一批、醫療教育資助一批、農村低保兜底一批,把致貧返貧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2. 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積極鼓勵脫貧地區有培訓意愿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水平。對吸納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的我市各類企業和扶貧車間,繼續保持相關補助政策。各縣(市、區)可結合實際,多渠道開發各類型鄉村公益性崗位,積極吸納安置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就業,并落實好相關補助政策。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享受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各縣(市、區)可繼續采取公益性崗位安置政策予以幫扶。開展家政服務勞務對接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引導和鼓勵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到家政服務領域就業。支持脫貧地區在農村人居環境、小型水利、農村交通、鄉村文旅等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運營時廣泛采取以工代賑方式。落實殘疾人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持續開展“雨露計劃”,對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和技工院校教育的脫貧戶家庭子女,予以助學補助。
3. 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責任,每月組織開展專項篩查,每季度會商研判分析,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制,完善部門聯動機制,持續開展控輟保學行動,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統籌完善居民醫保分類資助參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致貧返貧風險。建立健全農村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建立鞏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成果長效機制,不斷提升農村供水標準和質量。
4. 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h(市、區)級人民政府負責制定扶貧項目資產確權登記工作方案,農業農村局、財政局要加強指導,分類摸清扶貧項目形成的資產底數,穩妥推進符合條件的扶貧項目資產確權登記,做好資產移交,納入相關管理體系?;A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公益類資產要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確保繼續發揮作用;經營類資產要明晰產權關系,防止資產流失和被侵占,資產收益重點用于項目運行管護、村級公益事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等。確權到農戶或其他經營主體的扶貧資產,依法維護其財產權利,由其自主管理和運營。按照國有資產、集體資產管理有關規定,對確需處置的項目資產,履行相應審批手續進行規范處置。加強對新增銜接資金和項目的管理,將提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鞏固脫貧成果的項目納入項目庫,嚴格準入條件和程序,對資金使用實行動態實時監控,對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加強日常監督和審計。
5. 支持脫貧村集體經濟發展。落實和拓展掛鉤幫扶脫貧村機制,每年確定20個市級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幫扶脫貧村或鞏固脫貧任務重的村,市財政每年給予每村20萬元的資金扶持,資金主要用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重點幫扶村發展能力。力爭到2025年,346個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有穩定來源并達到全市平均水平。
(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6. 統籌推進“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發展。著力構建文化賦魂、科技賦能和產業融合的發展大格局,按照“補鏈強鏈延鏈”和“抓大項目、大抓項目”的發展思路,運用生態化理念、產業化思維,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力爭到2023年,建成一批特色茶加工專業園區和“三茶”示范項目,著力打造茶種質資源、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和人才培養高地。到2025年,建成全域綠色生態茶園,培育規模以上茶企110家以上、龍頭企業80家以上,創建國家級茶樹種質資源圃,茶葉全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著力打造全國“三茶”統籌發展先行區和海峽兩岸茶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將茶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建立健全茶產業聯農帶農機制,充分發揮茶產業帶動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作用。
7. 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實施產業躍升工程,加快推動綠色產業集中集聚、做大做強,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聚焦“一座山、一片葉、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雞”等最具優勢、最有基礎的生態優勢產業,支持脫貧地區改善生產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現代漁業、畜禽、水果、蔬菜、茶葉、食用菌、花卉竹木等特色現代農業,推進農村三產深度融合?!笆奈濉逼陂g,圍繞福建省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優先將符合條件的脫貧縣、脫貧村列入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和示范村范圍,著力打造一批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繼續發揮煙葉產業帶動增收的作用,煙葉種植指標向脫貧地區、脫貧群眾傾斜。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動企業與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積極推進農戶互助合作模式,充分發揮能人大戶、返鄉創業等農村致富帶頭人作用,引導農戶優化組合,提高農民自力更生、自我發展、合作發展的意識和能力。聚焦“武夷山水”品牌建設,鼓勵脫貧地區積極推進“綠色食品”品牌認證,“武夷山水”品牌農產品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加快脫貧地區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區域特色產業精準對接。
8.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健全農村公路養護機制,深入實施農村公路路長、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持續推進5個脫貧縣“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百鄉千村”路網提升工程,支持“老少邊”縣的縣鄉道聯網提級和旅游路、資源路、產業開發路建設,5年投資力爭完成710億元,著力打造“3211”交通圈,現代立體互聯的交通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加強國有林場林區道路等建設,改善特色小鎮、產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基地等交通運輸條件。鞏固發展“村村通客車”成果,推動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向城市周邊延伸,鼓勵發展鎮村公交,推進有條件的地區適時開展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試點建設農村客貨運綜合服務站。推進脫貧地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逐步實現一體化運營。完善“縣級倉儲配送中心—— 鄉鎮快遞網點—— 村郵站”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支持物流快遞企業利用鄉鎮綜合服務站、農村客運站、村郵站、農村超市、農村淘寶店、農家店等設置快遞服務網點,實現快遞網點鄉鎮全覆蓋、郵政投遞服務建制村全覆蓋。實施應急廣播系統、智慧廣電鄉村、廣電“5G”等項目建設,推進文化旅游區域無線4G/5G覆蓋。鞏固脫貧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成效,推進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配電網網架和臺區建設,切實提高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
9.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繼續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加強脫貧縣職業中專學校建設,加強專業建設和職業人才培養。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學段的學生資助體系,保障農村低收入家庭學生享受資助。除國家資助政策外,鼓勵各縣(市、區)根據地方財政能力提高標準、擴大資助范圍,挖掘社會資助力量,為更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幫助。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繼續選派優秀教師到薄弱鄉村開展支教,接收安排薄弱地區教師跟崗學習。督促抓好農村師資全員培訓,提升師資教育教學能力。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健康幫扶政策基本穩定。完善大病專項救治政策,優化高血壓等主要慢性病簽約服務,調整完善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政策。深化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大脫貧縣縣級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力度。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建設,提高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到2025年,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實預檢分診場所建設,力爭全市7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10%以上服務能力較強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推薦標準。繼續采取定向委培等舉措充實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加強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繼續加強脫貧地區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完善便民服務機制,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和水平。
10. 深化創新農村工作機制。以深化“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體運作、互動聯動”工作機制為重點,統籌流通助理與科技特派員、駐村第一書記等隊伍力量,全方位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常態化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向脫貧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后進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工作隊。堅持科技特派員制度與縣域科技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和鞏固脫貧成果、鄉村振興相銜接,跨界別、跨區域選拔科技人才,推動科技特派員服務領域向二三產業延伸,實現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鄉鎮全覆蓋、行政村服務全覆蓋,進一步支持科技特派員與服務對象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笆奈濉逼陂g,通過并正式發布科技特派員國家服務標準,每年選派不少于500名科技特派員。進一步深化流通助理工作機制,圍繞省級示范商圈、商務特色鎮、鄉村振興試點村等項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服務為手段,精準選派流通助理,精準對接農產品供應鏈需求,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三)完善低收入人口幫扶機制
11. 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保持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兜底救助類政策穩定,符合低保條件的脫貧戶(含監測幫扶對象)及時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對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符合退保條件的脫貧人口,給予12個月延保漸退期。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監測幫扶對象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加強民政、醫保,殘聯、人社、教育、住建、農業農村、應急等部門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將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的重度殘疾人(含智力、精神三級殘疾),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群體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
12. 實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全面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至2025年末,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占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比例達47.5%。認真落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持續提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和服務質量。對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全部落實集中供養,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全面落實委托照料服務責任。對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難的群眾加強臨時救助,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關愛幫扶服務。推進愛心助殘驛站建設,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居家照料托養服務。對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規定納入農村低?;蛱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并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13. 合理確定農村醫療保障待遇水平。堅持基本標準,統籌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綜合梯次減負功能。分類調整脫貧人口醫療救助資助參保政策,納入特困人員范圍的,給予全額資助;納入低保對象范圍的,給予定額資助;監測幫扶對象可享受一定時間的定額資助參保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險水平基礎上,大病保險繼續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致貧返貧人口實施傾斜支付,科學確定對象范圍、費用范圍、救助標準、實施分類、分檔救助。分階段、分對象、分類別調整脫貧攻堅期超常規保障措施,過渡期內不屬于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的脫貧人員逐步轉為按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進一步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設定年度救助限額,合理控制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比例,落實國家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將精準扶貧疊加保險、精準醫療扶貧慈善救助政策平穩融入醫療救助體系,將各類醫保扶貧資金統一并入醫療救助基金,取消不可持續的過度保障措施。
14. 完善養老保障和兒童關愛服務。加大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大力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宣傳,確保應保盡保。完善市本級兒童福利機構,實現縣級未成年救助保護機構覆蓋率達100%、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率達60%。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代繳政策,各地要結合實際,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致貧返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代繳部分或全部保險費。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重點為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__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到2025年,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有率達到100%,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評定為一級至二級服務等級的鄉鎮級公辦養老機構、評定為二級至三級服務等級的縣級公辦養老機構建有率達到80%以上。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達90%以上,實現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100%,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100%。完善殘疾人托養服務政策,加大對困難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支持力度,以重度殘疾人、低收入殘疾人為重點,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行動。
(四)加強政策有效銜接
15. 做好財政投入政策銜接。過渡期內在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財政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保留并調整優化原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轉為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聚焦支持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適當向重點縣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統籌各地可支配財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融資資金償還。分年度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以上,且不低于土地出讓收入8%。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幫扶,通過現有資金支出渠道支持。根據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要求,嚴格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6. 做好金融支持政策銜接。推動金融機構繼續為脫貧人口發展生產提供資金支持與信貸服務,豐富鄉村振興的金融產品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等發展生產。對符合條件的脫貧戶落實5萬元以內、3年以內的無抵押小額擔保貸款,并予以全額貼息,為脫貧人口發展生產提供資金支持。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征信作用,推動全市政府性擔保公司為農企、農戶提供融資擔保,助力農企農戶獲得信貸,推動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推動我市保險機構進一步擴大政策性農險業務覆蓋面,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創新開發特色農產品保險,優化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服務水平,對脫貧人口實施的農業產業項目,做到產業幫扶保險政策全覆蓋,脫貧戶產業保險費由省、市、縣財政以及脫貧戶本人按比例承擔。繼續支持脫貧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上市,推動我市債務融資工具創新發展,進一步緩解涉農企業融資難問題。
17. 做好土地支持政策銜接。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有計劃地實施農產品種植,爭取2025年底全市土地流轉率達到45%以上。__年,對登記在冊的撂荒山垅田,新復墾種糧且相對集中連片,種植面積在30畝以上的種植戶,每畝給予一次性最高補助200元/畝,獎補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按1:1比例承擔。引導耕地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集中。對__年新增相對集中連片流轉土地種糧20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最高100元的補助;對種植雙季稻3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最高100元的補助;對蔬菜大棚輪作種植水稻6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最高100元的補助。__年之后根據實際情況,對土地流轉獎補政策進行調整。在建甌市開展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依法保障農民尤其是脫貧群眾的宅基地權益,改革農民住宅用地取得方式,落實“一戶一宅”,抓好“建新拆舊”、“拆舊騰地”。在嚴格保護傳統村落、歷史風貌建筑基礎上,加大對空心村、空心房、危舊房等農村低效利用建設用地的整治力度,舊村復墾形成的耕地可核定為增減掛鉤指標,指標收益按照有關規定用于農村土地整治和新村及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促進農村低效土地盤活利用,改善農村生產、人居環境。
18. 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銜接。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導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長效機制。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脫貧地區就業創業。實施青年人才引進培養工程,實施大學生“百千萬”引進計劃,力爭5年內引進培養博士100名、碩士1000名、急需緊缺本科生10000名。持續實施省級“三支一扶”招募高校畢業生計劃,為脫貧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對高校畢業生返鄉入鄉創業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予以扶持,進一步增強脫貧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繼續保持省級脫貧縣專技崗位結構比例,適當放寬事業單位招聘條件。全科醫生特崗招聘優先向脫貧縣傾斜。組織實施三年一輪的教師“131培養工程”(即,100名教學名師、300名學科教學帶頭人、1000名骨干教師)、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免費師范生培養項目等,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落實政府辦醫責任,村衛生所機構運行與鄉村醫生人員經費補助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逐步提升鄉村醫生福利待遇。擴大本土化醫學人才定向委培規模,加強全科醫生人才培養,至2025年全市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30人。吸引“新農人”、“新村民”、“新鄉賢”等“三新”人才到南平居住生活,通過引進“新村民”,激勵“新鄉賢”,先行先試為環帶重點村鎮注入“新技術”、“新文化”、“新時尚”,助推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鄉村振興發展。
19. 做好山海協作和掛鉤幫扶政策銜接。做好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強化縣縣結對協作,用好經濟較發達縣(市、區)每年不少于1.08億元對口幫扶資金,切實在園區建設、產業合作、人才交流、鄉村建設等方面取得實效。找準新階段的發展切入點和發力點,持續提升少數民族村自我發展能力,推進少數民族村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強化組織保障
20.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四個不摘”和“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政治要求,壓緊壓實各級書記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充分發揮市、縣兩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扶貧開發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建立統一高效的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議事協調工作機制,確保完成好銜接各項工作。
21. 保障工作力量。有序推進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工作力量、組織保障、規劃實施、項目建設、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機結合,做到一盤棋、一體化推進。持續加強脫貧村黨組織建設,選好用好管好鄉村振興帶頭人。組織民營企業、商會組織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開展“回報家鄉”、產業振興、助力老區蘇區等專項行動。
22. 嚴格督查考核。將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并納入縣(市、區)鄉村振興工作實績考核范圍,對照省上考核內容,細化考核指標,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職級晉升、評先獎優、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
23. 營造良好氛圍。傳承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總結宣傳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匯聚接續奮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大力量,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的良好格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發〔__〕30號)和全省扶貧辦主任會議精神,進一步細化措施、壓實責任,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體制機制,堅持改革創新,防范化解風險,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通過轉化推廣阜新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典型模式,把我市打造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區。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地區幫扶機制,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加快推進脫貧地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為我市實現全面、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__年至2025年,設立5年過渡期,與市“十四五”規劃相銜接,實現工作重點和資源支持全面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25年,實現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到2035年,實現脫貧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
五年過渡期內,全面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為重點,緊緊圍繞全市現有42471戶、92697名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人口,摸清返貧致貧原因,堅持因戶因人施策,建立健全幫扶機制,采取有效幫扶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鞏固拓展工作。一是鞏固保障一批。圍繞全市367戶、730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790戶、1684名農村邊緣易致貧人口(__年標準6600元:年人均純收入低于上年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組織實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精準分析監測戶返貧致貧原因,有針對性的開展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圍繞全市13298戶、17296名年齡超過65周歲,上年年人均純收入低于10000元,因病、因殘、因年齡等原因導致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脫貧人口,采取低保兜底、產業分紅等有效措施,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線。二是拓展提升一批。圍繞全市14379戶43744名年人均純收入低于上年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水平(11124元)、實施產業項目和就業相對不穩定的脫貧人口,采取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供靈活就業渠道;圍繞全市14427戶30927名穩定脫貧戶,支持其發展產業做大做強,從資金投入、金融服務、人才智力、就業創業等多方面給予重點扶持,與全市農業產業“十四五”規劃緊密結合,有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二、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一)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過渡期內,保持脫貧攻堅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做到摘帽不摘責任,防止松勁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剎車;摘帽不摘幫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監管,防止貧困反彈。繼續穩定兜底救助類政策,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向有實際困難的脫貧人口適度傾斜,完善和優化產業就業等發展類政策。脫貧攻堅期間給予的各級財政專項幫扶資金要保持現有規模,并根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資金需要,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水利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各縣區)
(二)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以縣級為主體責任單位,組織實施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建立農戶主動申請、基層干部走訪核查、部門信息復查比對、縣級審核確定相結合的監測對象動態識別機制,按照省定具體監測標準,采取村組每月跟蹤回訪、鄉鎮每季度分析研判審核上報的監測程序,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進行動態監測。依托市、縣兩級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全市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預警系統,有效提高動態監測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精準分析監測戶返貧致貧原因,有針對性的開展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各縣區)
(三)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責任。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做好脫貧地區和脫貧戶產業幫扶工作。市教育局繼續落實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控輟保學政策,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牽頭負責有效防范因病返貧致貧風險,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確??h域內“基本醫療有保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建立農村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等多種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市水利局負責組織開展脫貧人口飲水安全普查,采取水源置換、聯網并網、管網改造、水處理設備配套和供水服務等措施鞏固提升飲水安全有保障成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扶貧辦,各縣區)
(四)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落實省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工作要求,對各類扶貧資金項目形成的資產進行全面核查和確權登記,分類摸清底數,加強臺賬管理,防止資產流失,構建資產家底清晰、產權歸屬明晰、類型界定科學、管護職責明確、運行管理規范的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制度,實現“保本保值增值增效”。除到戶類資產外,扶貧資產所有權原則上一次性確權到村集體。有效防止扶貧資產權屬異化、轉移及變更。資產收益主要用于脫貧人口穩定脫貧、監測人口防止返貧及幫扶、項目運行管護和村級公益事業等。(責任單位:各縣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
三、聚力做好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
(一)統籌謀劃產業發展,促進有效銜接。一是做好產業規劃銜接。將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良好作用的扶貧產業納入全市農業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將零散的產業扶貧項目轉移到區域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上來,推進各類要素與當地企業對接、產品與市場對接,推動產業扶貧轉向產業興旺。二是做好產業扶貧政策銜接。系統地對現有產業扶貧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和科學評估,探索將現行產業扶貧政策轉化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政策條件。政策支持的重點從生產的種養環節逐漸轉移到加工、銷售、品牌建立、產業融合等環節,政策支持的主體從對農戶的支持擴大到職業農民、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政策支持的形式從特惠向普惠轉型,政策支持的資金要從主要以財政資金支持為主逐步轉為以市場資金為主財政資金為輔。三是做好體制機制銜接。借鑒產業扶貧形成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調整優化鄉村產業振興的體制機制,指導脫貧地區逐步將工作重心由產業扶貧轉移到產業振興上來。推動建立鄉村產業振興統籌協調機制,提高涉及產業振興的財政、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工作協同發展,促進產業振興的要素供給。(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供銷社,各縣區)
(二)實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升行動。突出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項目化,統籌兼顧、精準發力,全力實施“六大提升工程”,為拓展產業脫貧成果、促進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
1.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工程。以推動構建以旱作農業為基礎、綠色畜牧業為核心、精品高效農業發展為突破的三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為契機,轉化推廣“六抓六帶六推動”產業扶貧模式,緊緊圍繞玉米、花生、雜糧、肉牛(奶牛)、肉羊、肉驢、豬禽、飼草、果蔬藥材、蔬菜等十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建設,通過“抓結構調整,帶產業發展,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發展;抓龍頭企業,帶產業落地,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發展;抓項目基地,帶產業實施,發展“一村一品”推動產業發展;抓市場流通,帶產業經營,實行貿工農一體化推動產業發展;抓中介服務,帶產業覆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產業發展;抓重點環節,帶產業做強,形成大項目整體合力推動產業發展”,壯大產業規劃,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貿易流通業,依托“效益生態并重、農牧深度融合”發展模式,全面推進阜新農業轉型升級,確保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扶貧辦,各縣區)
2.實施壯大集體經濟領辦項目提升工程。堅持“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思路,通過探索盤活集體資產、培育經濟實體、開展合作經營、拓展服務創收等形式,進一步拓寬發展路徑,推動農村“三變改革”。一是轉化推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和“互換并地改革”等產業扶貧模式,整合農村土地資源,推進農業規?;洜I,釋放生產要素最大效益。二是轉化推廣“集團幫村”精準脫貧模式,整合幫扶資源、涉農項目和涉農政策資金,為產業發展打造樣板,通過典型宣傳和示范引領,提升全市產業發展質量。三是結合當地實際,支持建設一批扶貧農場、扶貧車間、光伏電站等村集體領辦項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一批經濟強村,帶動低收入勞動力參與生產和就業,提升產業發展可持續性和帶貧能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扶貧辦、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供銷社,各縣區)
3.實施新農主體帶動提升工程。注重激發創業發展活力,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化推廣“勞模聯合創新工作室”扶貧模式,充分利用“勞模+專家+企業家”的聯合大平臺,構建符合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龍頭企業為帶動,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做大做強一批帶貧能力強、有較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種養業合作社。結合部分脫貧戶弱勞動力或無勞動能力的特點,繼續推進“五小產業”“庭院經濟”,激發脫貧戶內生動力,通過提供上門技術服務、簽訂包銷訂單等方式,強化項目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科技幫扶優勢,大力開展產業合作共建、全產業鏈開發等可持續幫扶,提升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注重培養高素質農民,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以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骨干農戶為主要對象,開展經營管理、專業生產、技能服務分類培訓。實施“十百千”培育工程,通過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儲備農業科技人才和致富帶頭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社、市科技局、市扶貧辦、市人社局,各縣區)
4.實施農村商貿流通提升工程。充分發揮我市臨近京津冀城市群和沈陽都市群的區位優勢,以京津冀、沈陽都市圈等大中城市的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京津冀、沈陽都市圈特色農產品,培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等地域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重點發展中高檔設施種苗、精品果蔬、綠色養殖、設施花卉、特色食用菌等,大力發展食草畜牧業,引入龍頭企業,發展“公司+農戶”、“公司+平臺+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支持建設一批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推進特色農產品規?;a、存儲和銷售。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區域特色產業精準對接。持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提質增效,推廣“電商帶貨+品牌培育”模式。積極拓寬農村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培育鄉鎮助農直播間和網絡帶貨達人,繼續組織市縣級領導走進直播間的“直播帶貨”活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供銷社,各縣區)
5.實施生態旅游產業提升工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圍繞草原生態恢復、土地沙化治理生態項目,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挖掘鄉風民俗等優質資源,圍繞名勝景區、溫泉度假、特色美食、果蔬采摘等,大力發展休閑旅游、鄉村旅游,豐富文化內涵,拓展農業功能,推進“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建設提升鄉村民宿、研學基地、康養基地等新業態。(責任單位:市文旅廣電局,各縣區)
6.實施消費幫扶提升工程。鼓勵引導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高校、醫院等單位的食堂、餐廳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脫貧地區農、畜產品,倡導各類協會、各級工會組織支持消費幫扶,引導干部職工自發購買,鼓勵民營企業和廣大市民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形式,積極消費脫貧地區農、畜產品,確保暢通農產品消費渠道。(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扶貧辦,各縣區)
(三)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1.動態掌握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務工意愿信息。結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動員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利用電話、微信、網絡、走訪等手段,開展人員摸排。精準掌握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ロ務工、返鄉、外出意愿等信息,建立就地過年人員清單、返鄉人員清單、有意愿外出務工人員清單。及時將相關信息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實現動態管理。(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委組織部、市扶貧辦,各縣區)
2.搭建用工崗位對接平臺。依托縣區就業服務平臺作用,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搭建精準對接平臺 ,促進外出務工就業、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和創業就業。通過舉辦專場勞務交流洽談會、“春風行動”招聘會、“送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活動及在公共就業微信公眾平臺上求職等多種形式開展崗位對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把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作為有組織勞務輸出的優先保障對象,強化對口支援、結對幫扶機制,對有集中外出務工需求的,開展“點對點、一站式”輸送。(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扶貧辦,各縣區)
3.開展脫貧人口就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力度,繼續實施職業教育補助“雨露計劃”和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大力開展定向定崗培訓、急需緊缺職業專項培訓、職業轉換培訓,滿足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多元化技能提升需求,提高就業能力。鼓勵有條件的脫貧人口自主創業,給予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政策扶持。(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扶貧辦,各縣區)
4.拓寬就近就業渠道。支持農村人居環境、小型水利、鄉村道路、農田整治、水土保持、產業園區、林業草原基礎設施等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時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優先使用當地脫貧勞動力。充分尊重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意愿,對返鄉留鄉人員,通過組織參加發展農業生產、發展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培樹勞務品牌、培育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等方式,多渠道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對難以通過市場渠道實現就業的,特別是脫貧人口中無法外出的弱勞力、半勞力,通過開發利用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同時,要加強公益性崗位規范化管理,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健全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的管理機制,過渡期內逐步調整優化生態護林員等公益崗位政策。(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扶貧辦、市財政局,各縣區)
(四)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交通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加大農村產業路、旅游路建設力度。加強農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進村”工程。實施脫貧地區電網建設和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供電公司,各縣區)
(五)進一步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一是持續鞏固拓展教育幫扶政策體系。繼續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加強鄉村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繼續實施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落實省在脫貧地區普遍增加公費師范生培養供給相關政策,加強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二是完善健康幫扶政策體系。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健康幫扶政策基本穩定,繼續對脫貧患者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重病兜底保障,將大病專項救治推廣作為脫貧地區縣域醫療機構對所有大病患者住院治療的規范措施,對高血壓等慢性病落實季度隨訪或提供健康教育處方,調整完善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政策。持續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能力提升工作,保持原有對口幫扶關系相對穩定,做好城鄉對口支援、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以薄弱??平ㄔO為重點,提高鄉鎮衛生院診療能力。加大支持脫貧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力度,支持推動縣級疾控機構建立核酸檢測實驗室。三是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住房城鄉建設、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聯合開展年度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摸排工作,制定危房改造計劃,爭取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和省相關政策資金,按時完成改造任務。四是以新建、改造、購買、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加強脫貧地區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和水平。(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殘聯、市扶貧辦,各縣區)
四、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一)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結合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統籌利用民政、扶貧、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醫療保障等政府部門共享數據,實行線上實時比對監測、線下定期實地摸排,實施“發現對象、風險預警、動態幫扶、消除風險”閉環管理。(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扶貧辦、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各縣區)
(二)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省低保標準認定要求,建立以家庭收入、家庭財產為主要指標,適當考慮家庭剛性支出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對象認定指標體系。過渡期內,繼續落實脫貧戶的家庭收入認定辦法,對脫貧戶中的低保對象復核期限可適當延長;落實中央確定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不計入低保家庭收入政策;對因病致貧家庭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非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的教育費用,以及靈活就業人員因異地務工期間增加的生活成本,在計算家庭收入時給予必要的扣減。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幅度的分類指導力度,逐步縮小城鄉救助水平差距。加強對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困難群眾臨時救助。(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各縣區)
(三)合理確定農村醫療保障待遇水平。堅持基本標準,統籌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綜合梯次減負功能。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個人繳費資助政策,繼續全額資助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過渡期內延續實施脫貧人口資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礎上,大病保險繼續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進行傾斜支付。進一步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設定年度救助限額,合理控制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比例。分階段、分對象、分類別調整脫貧攻堅期超常規保障措施,過渡期內不屬于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的脫貧人口,逐步轉為按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重點加大醫療救助資金投入,傾斜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扶貧辦,各縣區)
(四)完善養老保險和兒童關愛服務。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代繳政策,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代繳保費。在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時,對上述困難群體和其他已脫貧人口保留現行最低繳費檔次。推進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增強縣級設施的失能照護功能和供養服務能力,對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實施兜底保障。繼續提高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全面實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加強殘疾人等級認定下沉服務,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認定無遺漏。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實施??倒こ添椖?,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和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婦聯、市殘聯,各縣區)
(五)織密兜牢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納入農村低?;蛱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并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縣區)
(六)堅持和完善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繼續做好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銜接。持續做好沈陽對口支援阜新,鐵西區與阜蒙縣、沈北新區與彰武縣、渾南區與清河門區的經濟合作、人才交流等工作推進。繼續堅持各級定點幫扶單位幫扶。鞏固拓展“集團幫村”成果、完善工作機制,與鄉村振興相銜接,整合力量、統籌資源、集中幫扶,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成功幫扶經驗,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幫扶模式和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參與幫扶工作。繼續實施“百企帶百村”行動。充分發揮軍隊在助力基層黨組織建設、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教育事業、助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扶貧辦、市工商聯、駐阜部隊,各縣區)
五、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
(一)做好重點縣銜接。落實省對省級脫貧縣作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對阜蒙、彰武兩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增強區域發展能力。建立跟蹤監測機制,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進行定期監測評估。(責任單位: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阜蒙縣、彰武縣)
(二)做好財政投入政策銜接。過渡期內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保持市、縣原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不變,現有財政相關轉移支付繼續傾斜支持脫貧地區,調整優化結構,聚焦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調整優化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效果明顯的貸款貼息、政府采購等政策,過渡期內延續脫貧攻堅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幫扶,通過現有資金渠道予以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人民銀行阜新中支、阜新銀保監分局、市稅務局,各縣區)
(三)做好金融服務政策銜接。整合涉農貸款相關政策,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和引導脫貧地區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農”等領域的信貸投放。進一步完善針對脫貧人口的小額信貸政策,對有較大貸款資金需求、符合貸款條件的對象,鼓勵其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加大對脫貧地區優勢特色產業信貸和保險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和推進實施“防貧?!钡柔槍γ撠毴丝诤娃r村低收入人口防止返貧的保險產品。支持開發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業務范圍內為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中長期信貸服務。推進農業保險與期權取貨等金融工具聯動,優化“保險+期貨”試點模式,探索“訂單農業+保險+取貨(權)”試點。(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人民銀行阜新中支、阜新銀保監分局,相關金融機構,各縣區)
(四)做好土地支持政策銜接。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切實擔負起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要承擔起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組織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履職盡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落實省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轉用管控要求。嚴格落實國家和省自然資源部門土地利用計劃管理要求,積極爭取省級專項安排脫貧縣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用地需要。落實省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調劑及收益分配政策。積極探索“生態振興”發展模式,以彰武縣生態草原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擴大生態草原建設規模,改善土地沙化地區生態環境,作好“生態振興”這篇大文章。(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
(五)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銜接。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導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長效機制。落實省《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遼西北等艱苦地區流動的若干措施》,引導廣大人才到艱苦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推進落實農村教師差別化補助政策。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落實重點高校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優先保證脫貧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對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需求。對農業科技推廣人員探索“縣管鄉用、下沉到村”的新機制。繼續支持脫貧戶“兩后生”接受職業教育,并按規定給予相應資助。按照全省統一安排,在市、縣、鄉各級機關和事業單位招錄工作中,適當放寬阜蒙、彰武兩縣基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錄條件,并拿出一定數量的招錄職位,面向本縣戶籍人員、退役士兵招錄。繼續在待遇職稱等方面實施特殊傾斜政策,鼓勵和引導各方面人才向基層流動。(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
(六)探索開展城鎮低收入人口救助試點工作。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為主線,針對因剛性支出或遭遇臨時性、突發性、緊迫性困難的城鎮支出型家庭和陷入臨時困境的城鎮流動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積極開展調查統計,明確救助范圍,統籌實施基本生活救助和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救助幫扶、服務措施,確保城鎮低收入困難群體“弱有所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扶貧辦,各縣區)
六、保障措施
(一)確保領導體制有保障。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領導責任,縣(區)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上,當好“一線總指揮”。充分發揮市、縣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調整優化各級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加強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統一領導,形成統一高效的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議事協調工作機制。完善各級鄉村振興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明確職責、充實力量、理順機制,強化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能,統籌推進各級農辦、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部門形成工作合力。(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各縣區)
(二)確保工作體系有保障。持續加強脫貧村黨組織建設,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好用好管好鄉村振興帶頭人,進一步嚴格人選標準、擴大選人視野,注重選拔致富帶富能力強、敢闖敢拼、能推動鄉村振興的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持續從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干部到鄉村工作,健全完善選派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加強管理考核,充分發揮選派干部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扶貧辦,各縣區)
(三)確保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有保障。將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納入市、縣“十四五”規劃。將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市、縣“十四五”相關規劃??茖W編制市、縣“十四五”時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
(四)確??己藱C制有保障。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市委管理的縣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重點內容。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工作實績考核內容,加大分值權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政府辦公室,各縣區)
根據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中共惠州市委 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我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四五”期間,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到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機制逐步完善,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農村一二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步,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鄉風文明水平顯著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5萬元。到2035年,鎮村振興目標基本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全區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二、主要任務
(一)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完善監測方式,明確監測對象。健全監測對象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細化完善入戶走訪、自主申報、基層上報、數據比對、熱線__等方式方法,加強部門數據共享及對接,及時預警返貧風險。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從__年開始至2025年,每年按當年農村低保標準1.5倍以下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納入監測范圍,以家庭為單位,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嚴重困難戶,重點監測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
2.實時監測致貧風險,防止規模性返貧。實時監測防范因病因殘致貧風險、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致貧風險、新增住房不安全風險、新增飲水不安全風險、就業不穩定減收風險、鄉村產業失敗風險、政策不銜接引發風險等“九大類型風險”,及時排查預警區域性、規模性返貧風險,科學制定防范措施,落實幫扶舉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3.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續鞏固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突出抓好基礎教育,落實新時代廣東鄉村青少年健康成長“兩幫兩促”行動,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有效防范因病因殘返貧致貧風險,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有效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鞏固維護好已建農村供水工程成果,推進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明確區鎮責任,定期開展水質監測,不斷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確保飲水安全。
4.實施分類施策,強化政策支持。根據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對象的風險類別和發展需求,實行分類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實施開發式幫扶,促進穩定增收;對無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按政策納入農村低?;蛱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做好兜底保障;對內生動力不足的,持續開展扶志扶智,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
5.分類管理扶貧資產。嚴格按照《惠州市農業農村局、惠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強扶貧項目管理長效機制的若干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對__年以來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財政涉農統籌整合資金、社會扶貧資金(含捐贈的實物資產)等投入形成的扶貧項目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做好確權登記,按照經營性扶貧資產和公益性扶貧資產進行分類管理。經營性資產收益重點用于項目運營管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公益事業,完善到村、到項目、到人的收益分配機制;公益性扶貧資產要完善后續管理,落實運營管護責任。對新增收益類項目形成的資產,參照扶貧資產管理有關要求同步納入管理和監督。
(二)全面強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
6.精準識別幫扶對象。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低收入家庭,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區負總責、鎮村落實的定期核查和動態管理機制,充分利用廣東省政務大數據中心惠州市分節點,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推動各部門數據共享應用,及時獲得幫扶對象名單,推送給鎮村排查核實,區職能部門及時落實有效幫扶措施。
7.增強內生發展動力。落實好中央和省、市促進就業相關政策,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加快實施農村電商、“鄉村工匠”、“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工程,加強補貼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拓展低收入群眾穩定增收渠道,采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貼等方式,組織動員低收入群眾參與幫扶項目實施。完善各類產業園區吸納勞動力就業管理機制,積極開發就地就近就業崗位,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促進農村低收入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8.鞏固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優化完善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和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納入兜底保障,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擴大實施低?!皢稳吮!闭?將符合條件低收入家庭納入教育、住房、醫療、就業等專項救助范圍。動態調整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持續提標擴面;加強臨時救助,落實鎮級臨時救助備用金,及時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完善巡訪機制,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定期訪視,優化照料服務供給。
9.加強養老保障和兒童關愛服務。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代繳保費政策,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員、重度殘疾人和精神智力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代繳全部保費。提升區鎮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對失能、半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能力。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和學校資助工作管理制度,落實精準資助,確保每一個學生不因貧失學。加大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病重殘兒童等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及留守老人關愛保障力度。穩步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做好就業幫扶、托養照護、康復服務。
10.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醫師轉變,采取派駐、巡診等方式,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開展鎮級衛生院提升行動,將部分重點鎮級衛生院建成中心衛生院。加強醫療體系建設,持續提升疾控機構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完善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均衡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標準;推動醫療救助對象門診就醫費用實現“一站式”結算,推廣基本醫保+商業健康保險模式,擴大“惠醫?!备采w面。完善大病專項救治政策和區域內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優化高血壓等主要慢性病簽約服務。接續開展慈善大病救助。
(三)實施駐鎮幫鎮扶村,全面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11.實施駐鎮幫鎮扶村工程。把鎮村作為鄉村振興支持重點,實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力量”組團結對幫扶。組建不少于5人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結合“萬企興萬村”、農村科技特派員等安排,深入開展組團式結對幫扶,協調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將納入全省先行示范鎮的6個鎮實施分級組團幫扶,全面推進強鎮興村。確立“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旅則旅”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實施鄉鎮建設行動,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
12.增強鎮村特色產業發展能力。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行動,圍繞“鎮-村-組”區域整合、“點-線-面”功能聯動,發揮圩鎮功能,立足加工、展銷、物流、貿易在圩鎮,打造良井鎮為三產融合示范鎮,推進佳禾陽光市級田園綜合體和六谷裕興農業公園項目建設,扶持培育鎮村特色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優質果蔬、花卉、茶葉、中藥材、絲苗米等特色優勢產業,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充分挖掘集體土地、房屋、設施等資源和資產潛力,依法通過股份、合作、租賃等形式,積極參與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田園觀光、鄉村民宿、文化體驗、科普研學等農旅、文旅新業態,做大鄉村旅游經濟。
13.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加強村莊的規劃引導和分類管理,加強宅基地統一規劃和優化調整,加強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規范農民建房行為,全面排查農村房屋安全隱患,綜合整治削坡建房。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開展“四小園”建設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和實施“五美”行動,持續抓好“四沿”區域美麗鄉村示范帶創建,逐級打造“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大力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14.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優化養老托育設施、文旅體育、社會福利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增強鎮街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開展鎮級衛生院提升行動。加強鎮街公共服務功能,完善農村公共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險等基本公共服務,健全鎮街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和網上辦事平臺,打造鎮級產業物流終端。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和政務服務終端體系建設,深化“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完善養老、托養、文體基礎設施。
15.提升鄉村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按照以防為主、防抗 救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著力構建與鄉村發展新階段相適應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防災救災資源整合力度,提高多災種綜合風險防范能力建設,全面提升鄉村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16.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鼓勵企業通過村企結對、村企共建、連片包鎮等形式,積極參與鄉村特色產業開發、消費幫扶協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通過“6·30”活動平臺大力引導和鼓勵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落實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財政、金融、稅費等支持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鄉村建設服務項目。
(四)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推進惠陽與貞豐結對協作。
17.因地制宜深化產業協作。根據協作雙方優勢資源,加強兩地產業匹配度分析,提升產業合作貼合度,全方位開展產業協作。借鑒我區現代產業園建設的經驗做法,共同推動與貞豐縣共建“一縣一園”鄉村振興產業園,助力當地培優育強特色優勢產業。充分利用展銷平臺,共同定期舉辦和參與產品展示會、經貿洽談會等活動,促進兩地優勢互補,實現產業對接、技術合作、信息互通、市場共享。
18.建立對接機制深化勞務協作。利用大數據手段加強黔西南州在惠陽務工人員實名制管理,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和服務水平。發揮勞務協作服務中心(站)作用,以“訂單式”模式在貞豐推廣“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大工程,提高勞動力就業技能。共同推進實施醫保異地結算政策,為黔西南州在惠陽務工勞動力異地就醫提供服務。加大與貞豐共建就業車間建設力度,幫助脫貧勞動力實現穩定就近就業。
19.加大平臺對接助力消費協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與黔西南州農業龍頭企業業務對接,組織當地特色農產品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大灣區市場展示銷售。利用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消費協作“三專一平臺”重點推介黔西南州特色農產品等黔貨;引導大型商超、企業等與黔西南州建立穩定購銷關系,鼓勵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采購、銷售當地消費協作產品,每年不低于0.55億元。加強兩地文旅交流合作,打造文旅精品線路,促進旅游消費升級。
20.選優配強促進人才交流。組織醫院、學校以及文化等機構與協作地區建立結對關系,開展結對協作,互學互鑒,開展遠程教育、醫療和服務,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協作雙方每年互派不少于13人次的專業技術人才進行跟崗學習和交流培訓,促進兩地人才思路互動、觀念互通、素質互進、作風互鑒。
三、保障措施
21.全面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部門聯動、區鎮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委書記親自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格局,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持續推進鎮村干部三級五類“大儲備”、全面實施__—2025年鄉村振興“大培訓”,選好用好管好鄉村振興帶頭人,繼續向重點幫扶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優鎮級領導班子,激勵干部投身一線擔當作為。
22.強化資金保障。根據鄉村振興需要,通過深化省、市、區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力度,加強統籌,管好用好涉農資金,集中財力主要投入事關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充分發揮工商、農商、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作用,完善“三農”金融服務機制,推動涉農貸款穩定增長,農戶貸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保持較快增速,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穩步擴大;推進金融服務進一步向鎮、村延伸,不斷提升融資擔保機構、小額貸款機構、金融中介組織對鄉村振興參與力度。
23.強化土地政策支持。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新編區、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規模,優先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用地需要。繼續實施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加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政策的有效結合,通過土地整理等方式騰退農村廢棄、低效建設用地,形成指標優先滿足所在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用地需要后,可用于省內流轉交易。
24.強化人才科技政策支持。開展“人才下鄉、干部返鄉、能人回鄉”和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干事創業,引導和支持各類人才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可回鄉任職,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可按有關規定在脫貧地區兼職并取得合法報酬。借鑒推廣“院地合作”模式,開展農業領域理論及應用研究,大力推進特色高效作物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和特聘農技員制度,建立農村科技特派員與幫扶產業基地、幫扶項目利益聯結機制,把幫扶成果作為學術評價、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提高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
25.強化考核監督。把區、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效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優評先、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健全日常監督與年度評估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科學設置考核指標,減輕基層負擔。加強審計、媒體、民主監督,推動相關扶持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堅持區委“23456”工作思路,以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為目標,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和“一堅持、三強化”,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經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與駐村工作隊研究,立足我局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實際,以鄉村全面振興為目標,以“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重點,統籌推進宜居鄉村、鄉村基礎設施、鄉村產業就業、鄉村投入保障等建設全面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__年底,掛包村振興取得較大進展,村級黨組織更先進,生態更加宜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加完善,產業布局更加優化,農民更加富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三、主要任務
(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
持續壓實幫扶責任,統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駐村工作隊員和“第一書記”必須全脫產駐村,按照主要職責任務,充分發揮支持和幫助作用。幫扶干部每年不少于4次深入脫貧戶開展入戶幫扶工作,協助用好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財政涉農整合資金和金融支持等政策,推動“1+30”銜接政策落實落地。
(二)強化防止返貧監測幫扶
一是協助村完善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制度,按照返貧致貧監測標準,規范監測對象認定和退出程序,不定期開展返貧動態監測排查工作。二是按照《巴中市恩陽區__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要求,對返貧致貧風險大的重點人群堅持每月一次“網格式”入戶走訪,4月底前開展一次集中排查,精準認定監測對象,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三是定期分析研判監測對象收入、就業、“三保障”和飲水安全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用好防返貧致貧專項基金和各類幫扶政策,直至穩定消除風險。
(三)持續穩定脫貧戶收入
按照每戶至少有1個增收項目、有1名家庭成員就業或政策兜底為底線,確保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當年脫貧標準。根據脫貧戶家庭人口、勞動能力、技能愿望,因戶確定產業發展和就業項目,不包辦代替、簡單復制,提高產業項目和就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廣用好“四川扶貧”公益商標標識,建設一批農業產業脫貧示范基地;完善以貧困戶為受益核心的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推進“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大戶+專合組織+農戶”等多種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直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充分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專項行動,切實防止農產品積壓,推動貧困戶更好進入產業鏈、融入市場。利用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資金,支持發展“四小經濟”,加大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確保每個村都有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增收。
(四)突出抓好產業就業
把產業和就業作為解決貧困鞏固成果的重要支撐。按照“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思路,持續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大戶+專合組織+農戶”等多種類型、多層次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和“三雙”“127”等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產業扶貧帶貧益貧機制。抓好消費扶貧,加大“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推廣力度,完善扶貧產品銷售體系,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因戶施策發展“四小經濟”,確保在家農戶產業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加大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力度,規范扶貧公益性崗位管理,拓寬就業渠道。
(五)持續增強村集體經濟
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制度,規范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推進集體資產“三權分置”有序實施。完善“支部+”“能人+”等發展模式,壯大集體經濟。推進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三社”融合發展,以低風險、可持續的方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六)清零整改各類問題
常態開展“回頭看”。嚴格執行扶貧政策標準,常態化開展“回頭看”“回頭幫”,聚焦貧困戶“一超六有”脫貧標準,配合鎮村兩級對__年以來到戶政策逐一全面排查梳理、宣傳解釋、兌現落實,特別是“插花式”貧困人口基本醫療、義務教育、住房安全保障、產業發展以及飲水安全、廣播電視等政策落實情況,全面排查整改影響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的各類問題,精準制定__年貧困戶脫貧鞏固措施,確保應享盡享、全面準確。
(七)提升群眾滿意度
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幫扶干部作用,深入掛包村與群眾開展“面對面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活動,大力宣傳醫療、教育、低保以及產業扶持基金、扶貧小額信貸等脫貧攻堅政策;對于貧困戶,重點宣講扶貧政策、講好脫貧故事,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度、認可度;對于非貧困戶,特別是邊緣戶,重點宣講脫貧攻堅、鄉風文明、鄉村振興等方面,以真情實干拉近干群關系,切實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知曉度和滿意度。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切實增強脫貧的內生動力。
(八)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全面落實“五大行動”,即生活污水、農村垃圾、農村廁所革命、村莊清潔、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動。重點做到“三清兩改一提升”,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潔農村水源水體、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造農村戶用廁所和公廁、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提升村容村貌。
四、組織保障
(一)做好領導體制銜接。嚴格落實工作機制,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層層壓實責任,建立統一高效的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議事協調工作機制。
(二)做好工作體系銜接。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工作力量、組織保障、制度建設、規劃實施、項目建設、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機結合,做到一盤棋、一體化推進。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鄉村干部培養、配備、管理、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選好用好管好鄉村振興帶頭人。對確定的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
(三)廣泛凝聚社會合力。積極引導各方資源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一步健全社會幫扶工作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幫扶。加強宣傳引導,樹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視和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良好氛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發〔__〕30號)精神,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結合自治區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一)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旗縣自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F有幫扶政策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和時限,確保政策連續性,增強脫貧穩定性。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兜底救助類政策繼續保持穩定。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據脫貧人口實際情況給予適度傾斜。優化產業扶貧、就業扶持等發展類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自治區《關于建立防致貧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建立分級預警機制,重點監測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實行動態管理,充分利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自治區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完善監測數據庫信息,做到及時發現、快速響應、動態清零。健全防止返貧幫扶機制,落實產業、就業、綜合保障、扶貧扶智等幫扶措施,建立防貧基金,推廣防貧保險。
(三)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實教育、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責任,形成鞏固脫貧成果合力。強化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定期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確保除因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加大農村牧區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等化。落實分類資助參加醫保政策,做好脫貧人口參加醫保動員工作,有效防范因病返貧致貧風險。開展農村牧區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幫扶機制,采取危房改造、集體公租房、幸?;ブ笤旱确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健全農村牧區供水工程長效運行管護機制,提升農村牧區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措施,重點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00人以上的中型安置區后續扶持工作。用好中央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等相關資金,完善提升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開展后續產業扶持和就業幫扶,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加強安置區基層組織建設,推進網格化管理,引導搬遷群眾參與社區管理,促進社會融入。
(五)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開展扶貧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對__年以來扶貧資金形成的各類扶貧資產分級分類確權登記,指導脫貧旗縣建立公益類、經營類和到戶類“三本臺賬”,落實管護主體,加強規范管理。健全扶貧資產經營使用、收益分配和監督處置機制,確保持續保值增值、發揮作用。對旗縣、蘇木鄉鎮統籌的扶貧資產,要嚴格按照扶貧資金管理辦法量化確權、科學分配。對確權到農牧戶或其他經營主體的扶貧資產,由其依法依規自主管理和運營。
(六)健全扶貧扶志長效機制。建設網上網下“學習講堂”,充分利用縣級融媒體中心、“村村響”、宣傳欄等基層宣傳文化陣地,常態化開展__特別是關于脫貧攻堅重要論述、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針政策的宣傳宣講。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法律援助、政策咨詢、文化科技服務、產業指導等志愿服務。發展農牧民文藝隊,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守村規、改陋習、重誠信、講互助”活動,注重發揮文明團結積分獎勵超市在引領文明鄉風中的作用,不斷提升農牧民素質和農村牧區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勞動創造幸?!敝黝}宣傳教育,大力選樹身邊好人和脫貧攻堅先進典型,激發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
二、聚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
(七)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指導脫貧旗縣編制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牧業、光伏、旅游、電商、生態、庭院經濟、民族手工藝品制作等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加大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優先在脫貧旗縣布局高標準農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產業集群等建設項目,優先支持脫貧旗縣建設現代農牧業產業園、科技園和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繼續實施農畜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支持脫貧旗縣培育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發展“兩品一標”農畜產品,增加綠色優質農畜產品供給。深化拓展消費幫扶,推進消費扶貧專柜、專館、專區建設,開展扶貧產品“五進”活動,采取“基地+農戶+合作社+企業”等模式促進農畜產品產銷對接。強化農牧業綜合執法,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
(八)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建立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和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建立脫貧勞動力就業需求數據庫,做好區內外勞務協作,多渠道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在農村牧區人居環境、交通、小型水利、文化旅游、林業草原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支持脫貧地區實施一批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以工代賑項目。優化調整扶貧車間和扶貧產業園扶持政策,健全長效運營機制,促進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過渡期內保持生態護林員隊伍相對穩定。開發鄉村公共服務類崗位,規范崗位聘任程序,優先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且能勝任崗位工作的脫貧勞動力,根據勞動時間、勞動強度等因素合理確定崗位補貼標準。
(九)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集寧至二連浩特、白城至阿爾山(芒罕屯至阿爾山段)、伊爾施至伊敏河等鐵路項目建設,推動鐵路運輸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爭取G5511二廣高速聯絡線白音察干至烏蘭浩特段全線開工建設,推進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支持農村牧區產業路、旅游路、聯網路建設。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因地制宜推進脫貧地區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無障礙環境建設、村容村貌提升。加強脫貧地區農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繼續支持沿黃脫貧旗縣淤地壩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建設。發展農村牧區物流網絡體系,建設集客貨運、郵政快遞、電商于一體的蘇木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到2025年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加強脫貧地區光纖及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實現信息通信網絡深度覆蓋。加強脫貧地區電網建設,因地制宜推廣鄉村電氣化應用。
(十)進一步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統籌脫貧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堅持因地制宜、先建后撤原則,保留必要的教學點、中心校,有序增加城鎮學位供給。開展面向鄉村振興、以實現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學段的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公費師范生計劃,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健康幫扶政策基本穩定,完善大病專項救治政策,優化高血壓等主要慢病簽約服務,鞏固返貧致貧人口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后付費機制。繼續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旗縣醫院工作,適當調整幫扶關系。加強脫貧地區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提升鄉村醫生服務能力。改善脫貧旗縣疾控機構設施設備條件,提升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立以政府補助、農戶自建為主,統建農村集體公租房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機制,繼續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區農房抗震改造。推進農村牧區社區建設試點。
三、健全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十一)加強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監測。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對農村牧區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致貧返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充分利用民政、扶貧、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醫療保障等政府部門現有數據平臺,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層主動發現機制。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模式,實現對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風險點的早發現和早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幫助其提高內生發展能力,參與產業發展,就地就近就業,依靠雙手勤勞致富;對無勞動能力人口,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進行兜底保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動態調整機制,開展常態化幫扶。
(十二)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牧區低保對象精準認定水平,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合理提高農村牧區低保標準。對農村牧區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重病等特殊困難群體,符合條件的依申請參照“單人?!奔{入低保保障范圍。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牧區低保對象參與就業,落實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優惠政策,在計算其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完善農村牧區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逐步提高救助供養水平和服務質量。穩定殘疾人兜底救助政策,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根據對象類型、困難程度等,及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困難群眾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支持蘇木鄉鎮(街道)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和社會工作站,支持嘎查村(社區)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和社會工作站(室),配備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健全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對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難的群眾開展臨時救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社會救助。
(十三)合理確定農村牧區醫療保障待遇水平。鞏固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統籌發揮綜合保障梯次減負功能。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分擔機制,優化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結構。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障水平,大病保險繼續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進行傾斜支付。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參保繳費資助政策,對農村牧區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分別給予全額資助、定額資助。建立醫療救助對象精準識別機制,加強部門信息共享,科學確定救助范圍和標準,合理設定年度醫療救助限額。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醫療救助費用籌資機制,重點加大醫療救助資金投入,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給予傾斜。增強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通過明確診療方案、規范轉診、控制目錄外費用等措施,合理控制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比例。各盟市結合本地區實際,分階段、分對象、分類別調整脫貧攻堅期超常規的保障政策,做好政策銜接和平穩過渡。
(十四)完善養老保障和兒童關愛服務。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代繳政策,按照100元標準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等困難群體代繳保費,按照200元標準為重度殘疾人代繳保費;過渡期內提高最低繳費檔次時,為前述困難群體繼續保持100元和200元繳費標準。加強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建設,強化旗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對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整合撤并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差、入住率偏低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擴建或改造提升基礎設施較好、床位配置較多、入住率較高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加大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保障力度,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養、治、教、康配套設施及服務功能。持續推進“??倒こ獭焙汀爸倒こ獭?,加強殘疾人托養照護及康復服務。
(十五)織密兜牢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及時納入農村牧區低?;蛱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給予相應的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生活仍有困難的農村牧區喪失勞動能力人口,通過臨時救助給予應急性、過渡性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四、著力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十六)在深度貧困地區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按照應減盡減原則,推動申報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增強其區域發展能力。根據旗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人口在農牧業人口中占比等指標綜合測算,確定一批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予以重點支持。支持革命老區、邊境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建立跟蹤監測機制,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進行定期監測評估。
(十七)堅持和完善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深化京蒙協作,加強與北京市的全面對接,建立健全“雙向協作、多方共贏”機制,加大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共建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協作體系。爭取北京市財政援助資金保持穩定、干部人才繼續壓茬選派,積極協調北京市將自治區確定的重點幫扶旗縣納入新一輪京蒙協作幫扶范圍。落實好定點幫扶工作,被幫扶旗縣要與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積極對接,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輪幫扶計劃。更加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強化以企業合作為載體的幫扶協作。組織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投身脫貧地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支持民營企業穩崗促就業,鼓勵企業和商會組織參與鄉村社會治理創新。
五、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
(十八)做好財政投入政策銜接。過渡期內在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根據已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需要,合理安排財政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統籌兼顧脫貧旗縣與其他旗縣的實際情況,適當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傾斜。嚴格落實生態脆弱地區移民專項資金,統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融資資金償還有關工作。過渡期前3年脫貧旗縣繼續開展統籌整合涉農涉牧資金試點工作,3年后將試點政策調整至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其他地區探索建立涉農涉牧資金整合長效機制,實行績效目標管理,加強資金監管。探索創新以工代賑資金折股量化分紅、公益性崗位設置、以工代訓等多種賑濟方式,精準謀劃以工代賑項目,明確勞務報酬發放規模及比例、帶動低收入人口就業規模,依法依規放寬以工代賑項目招投標限制。繼續落實政府采購支持脫貧攻堅政策,鼓勵預算單位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過渡期內繼續全面落實涉農涉牧、小微企業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等脫貧攻堅相關稅費優惠政策。
(十九)做好金融服務政策銜接。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作用,增強政策支持普惠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涉農涉牧、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現有再貸款幫扶政策在展期期間保持不變。調整完善針對脫貧人口的小額信貸政策,確保扶貧小額貸款發放規范、使用規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農村牧區創業擔保貸款投放力度,創新貸款服務方式,合理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活體牲畜質押貸款和農村牧區承包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落實好保費補貼政策,鼓勵保險機構開發符合各類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額補充型商業保險、收入保險、價格保險等新產品,為奶業、肉牛、肉羊等優勢農牧業產業發展提供保險保障。豐富地方財政保費補貼品種,逐步提高保險覆蓋面。爭取將我區優勢特色農牧業產品保險試點納入財政部“以獎代補”政策試點范圍。支持脫貧地區企業上市和掛牌融資。推動玉米、馬鈴薯、葵花籽等優勢產業期貨品種上市,推廣農產品期貨期權和農業保險聯動業務,引導農牧民和涉農涉牧企業積極參與,指導轄區期貨經營機構提供專業化服務。
(二十)做好土地支持政策銜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控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蘇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農牧民居住、農村牧區公共公益設施、零星分散的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牧區新產業新業態等用地可申請使用。過渡期內每年專項安排每個脫貧旗縣600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仍不能滿足用地需求的,由自治區統籌解決。發揮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對城鄉融合各類用地的指導和約束作用,統籌耕地保護、村鎮治理、產業集聚、生態修復、公共配套設施工程建設。過渡期內對脫貧旗縣繼續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區內流轉交易政策,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工作。
(二十一)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銜接。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鼓勵引導各類人才扎根基層。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傾斜政策。組織開展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計劃等培養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選派各類干部到脫貧地區幫助補齊短板弱項。加強貧困地區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基礎能力建設,面向農牧民就業創業需求提供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繼續實施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優先滿足脫貧地區對高素質教師的補充需求。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高?;鶎臃枕椖?,實施好區內重點高校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探索農牧業科技推廣人員“縣管鄉用、下沉到村”的新機制,人員工資和正常工作經費納入旗縣級財政預算,由旗縣農牧部門根據區域主導產業發展要求統一下達技術服務任務,推行“農技人員包村聯戶”、“農技推廣責任人”等科技服務模式,形成“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等農技推廣新機制。繼續開展高素質農牧民培育項目。繼續支持脫貧戶“兩后生”接受職業教育,并按規定給予相應資助。
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二十二)做好領導體制銜接。健全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市、區)、蘇木鄉鎮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構建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各級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督促指導,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
(二十三)做好工作體系銜接。平穩有序做好扶貧機構和職能調整優化,制定自治區扶貧辦機構調整方案,指導盟市、旗縣(市、區)扶貧機構職能調整優化,保持機構隊伍總體穩定。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的地方,繼續保持旗縣級工作機構完整、工作力量充實。健全完善銜接工作體系,將工作對象從農村牧區貧困人口拓展到所有農村牧區居民,將工作地域從部分地區農村牧區拓展到所有農村牧區,將工作內容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堅持“五化協同、大抓基層”,持續加強脫貧嘎查村黨組織建設,結合嘎查村“兩委”換屆選好用好鄉村振興帶頭人。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有效路徑,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強化嘎查村網格化管理,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堅持“因村制宜、因村選派”原則,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重的嘎查村,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
(二十四)做好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銜接。各地區要將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納入“十四五”規劃,將持續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繼續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等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十四五”相關專項規劃??茖W編制“十四五”時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做好與自治區“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
(二十五)做好考核機制銜接。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盟市、旗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與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做好銜接,科學設置指標,改進考核方式,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先評優、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14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