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i bīng bì shèng
注音ㄞ ㄅ一ㄥ ㄅ一ˋ ㄕㄥˋ
解釋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duì)。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zhàn)的軍隊(duì)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zhàn);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出處先秦 李耳《老子 德經(jīng)》第69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三國 魏 王弼注:“抗,舉也;加,當(dāng)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例子不,哀兵必勝!不要樂,要哀,何小姐能彈《易水吟》的譜子嗎?(《啼笑因緣續(xù)集》一0回)
正音“勝”,不能讀作“shēng”。
辨形“哀”,不能寫作“衰”。
辨析“哀”是指悲憤激昂;不是“悲哀”的意思。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用作褒義。
感情哀兵必勝是褒義詞。
繁體哀兵必勝
近義師直為壯
反義驕兵必?cái)?/p>
英語An oppressed army fighting with desperate courage is sure to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