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哀憐貌。
⒈ 哀憐貌。
引《南齊書·曹虎傳》:“若遂迷復(fù),知進(jìn)忘退,當(dāng)金鉦戒路,云旗北掃……兵交無遠(yuǎn),相為憫然。”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玉妃 ﹞次問 天寳 十四載已還事。言訖,憫然?!?br />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溫憲》:“后 滎陽公 登大用,因國忌行香,見之,憫然動(dòng)容?!?/span>
⒈ 感傷的神情。
引唐·白居易〈琵琶行·序〉:「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br />唐·陳鴻《長恨傳》:「言訖憫然,指碧衣取金釵鈿合,各折其半,授使者曰:『為我謝太上皇,謹(jǐn)獻(xiàn)是物,尋舊好也?!弧?/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