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漢書(shū)·循吏傳·龔遂》:“海瀕遐遠(yuǎn),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后因以“潢池弄兵”謂叛亂,造反。
⒈ 亦省作“潢池”。
引《漢書(shū)·循吏傳·龔遂》:“海瀕遐遠(yuǎn),不霑圣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br />宋 樓鑰 《論帥臣不可輕出奏議》:“水旱、饑饉,既不能免,潢池弄兵,安保其無(wú)?!?br />康有為 《大同書(shū)》甲部第六章:“其有邊烽傳警,潢池弄兵,敵國(guó)外患之來(lái),群盜滿山之變?!?br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yáng)續(xù)錄二》:“蝟鋒螗斧,潢池盜弄何為哉!”
中國(guó)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即此殘民以逞,竊恐官力愈強(qiáng),民心愈渙,潢池盜弄,誰(shuí)為厲階?!?br />唐 楊炯 《遂州長(zhǎng)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絶磴奸豪,每縱潢池之虣。”
清 馮桂芬 《許烈姬傳》:“軍興以來(lái),潢池反正?!?br />寧調(diào)元 《秋興用草堂韻》:“竟有潢池驚上座,微聞銀漢滯仙槎。”
⒈ 比喻人不自量力而發(fā)動(dòng)兵亂。參見(jiàn)「弄兵潢池」條。
引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中》:「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屬常有之事,然要皆疆臣有以通迫之?!?/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