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易·豐》:“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王弼注:“既豐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闇之甚也。雖窺其戶,闃其無人,棄其所處,而自深藏也。處于明勛尚大之時,而深自幽隱,以高其行,大道既濟(jì),而猶不見,隱不為賢,更為反道,兇其宜也。”后以“豐屋蔀家”比喻深自隱藏,不肯出仕。
⒉ 喻高官顯宦豪富豐足。
⒈ 后以“豐屋蔀家”比喻深自隱藏,不肯出仕。
引《易·豐》:“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br />王弼 注:“既豐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闇之甚也。雖窺其戶,闃其無人,棄其所處,而自深藏也。處於明勛尚大之時,而深自幽隱,以高其行,大道既濟(jì),而猶不見,隱不為賢,更為反道,兇其宜也?!?br />《晉書·文苑傳·王沉》:“聃 周 道師, 巢 由 德林,豐屋蔀家,《易》著明箴。”
宋 張載 《橫渠易說》:“豐屋蔀家,自蔽之甚,猶大明之世,而 夷 墨 其行,窮大而失居者也?!?/span>
⒉ 喻高官顯宦豪富豐足。
引三國 魏 嵇康 《重作四言詩》之一:“古人所懼,豐屋蔀家,人害其上,獸惡網(wǎng)羅,惟有貧賤,可以無他?!?/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