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對揚”。
⒉ 古代常語,屢見于金文。凡臣受君賜時多用之,兼有答謝、頌揚之意。
⒊ 轉(zhuǎn)為偏義,謂答謝,報答。
⒋ 唐宋以來為官吏除授后謝恩的一種儀式。
⒌ 猶比美。
⒍ 面君奏對。
⒎ 答問。
⒈ 亦作“對敭”。 古代常語,屢見于金文。凡臣受君賜時多用之,兼有答謝、頌揚之意。
引《書·說命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br />孔 傳:“對,答也。答受美命而稱揚之?!?br />《詩·大雅·江漢》:“虎 拜稽首,對揚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萬壽?!?br />朱熹 集傳:“言 穆公 既受賜,遂答稱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廟器,而勒策王命之辭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萬壽也?!?/span>
⒉ 轉(zhuǎn)為偏義,謂答謝,報答。
引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對揚天子丕顯休命?!?br />《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不能盡忠竭節(jié),對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span>
⒊ 唐 宋 以來為官吏除授后謝恩的一種儀式。
引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吏部流內(nèi)銓,每除官,皆云權(quán)判。正衙謝,復正謝前殿,引選人謝辭。繇 唐 以來,謂之對揚。”
⒋ 猶比美。
引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魏文帝 ﹞所計百許篇,率皆鄙質(zhì)如偶語。惟‘西北有高樓’十餘首,殊美贍可玩,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彥,對揚厥弟者耶?”
⒌ 面君奏對。
引《魏書·儒林傳序》:“州舉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眾。”
唐 杜甫 《贈李十八秘書別三十韻》:“對敭撫士卒,乾沒費倉儲?!?br />仇兆鰲 注引 朱鶴齡 曰:“其奏對君前,當以師老財匱為言。”
《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
胡三省 注:“對揚,本於 傅説、召虎。對,答也;揚,稱也。后人遂以面對敷奏為對揚?!?/span>
⒍ 答問。
引《<孝經(jīng)>序》 邢昺 疏引 劉炫 《述義》:“炫 謂 孔子 自作《孝經(jīng)》……假 曾子 之言,以為對揚之體,非 曾子 實有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