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按八卦各卦性質(zhì)而配以方位,所配方位順序,分伏羲方位和文王方位兩說(shuō)。前者稱先天學(xué),所列方位稱先天圖;后者稱后天學(xué),所列方位稱后天圖。后世以八卦定方位多用后天圖。即:干,西北;坎,北方;艮,東北;震,東方;巽,東南;離,南方;坤,西南;兌,西方。參閱宋朱熹《周易本義·圖目》、清錢(qián)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八卦方位》。
⒈ 古代按八卦各卦性質(zhì)而配以方位,所配方位順序,分 伏羲 方位和 文王 方位兩說(shuō)。前者稱先天學(xué),所列方位稱先天圖;后者稱后天學(xué),所列方位稱后天圖。后世以八卦定方位多用后天圖。即:乾,西北;坎,北方;艮,東北;震,東方;巽,東南;離,南方;坤,西南;兌,西方。參閱 宋 朱熹 《周易本義·圖目》、 清 錢(qián)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八卦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