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哀毀瘠立”。
⒈ 亦作“哀毀瘠立”。形容因居親喪悲損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引語(yǔ)本《后漢書(shū)·韋彪傳》:“父母卒,哀毀三年……服竟,羸瘠骨立異形?!?br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shuō)新語(yǔ)·德行》:“王戎 和嶠 同時(shí)遭大喪…… 王戎 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br />唐 張鷟 《朝野僉載·補(bǔ)輯》:“﹝ 崔渾 ﹞丁母艱,勺飲不入口,哀毀瘠立?!?br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遽公孫 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span>
⒈ 形容因居親喪過(guò)于悲傷哀痛,以致身形瘦損。
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shuō)新語(yǔ)·德性》:「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br />清·蔣士銓〈鳴機(jī)夜課圖記〉:「母哀毀骨立,水漿不入口者七日,閭黨姻婭,一時(shí)咸以孝女稱(chēng),至今弗衰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