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八溢”。亦作“八羽”。亦作:八溢八羽。
⒈ 亦作“八溢”。亦作“八羽”。古代天子用的一種樂(lè)舞。佾,舞列,縱橫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
引《論語(yǔ)·八佾》:“孔子 謂 季 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朱熹 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br />《漢書·禮樂(lè)志二》:“千童羅舞成八溢?!?br />顏師古 注:“溢與佾同。佾,列也?!?br />南朝 宋 王韶之 《開(kāi)封府君歌》:“堂獻(xiàn)六瑚,庭舞八羽?!?br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span>
⒈ 周代天子用的舞樂(lè)。舞隊(duì)由縱橫各八人,共六十四人組成。
引《論語(yǔ)·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r />《文選·張衡·東京賦》:「冠華秉翟,列舞八佾?!?/span>
⒉ 祭祀孔子的舞樂(lè)。佾生人數(shù)的多寡,事關(guān)受禮者的身分和地位,故有八佾、六佾、四佾的分別。八佾舞本當(dāng)用于天子,因漢武帝獨(dú)尊儒術(shù),追謚孔子為王為公,后人乃以八佾舞配祀孔子,以示尊崇。
⒊ 《論語(yǔ)》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