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見“招涼”。
⒈ 亦作“招涼”。
⒉ 招致涼氣;避暑。
引晉 王嘉 《拾遺記·燕昭王》:“昭王 常懷此珠,當(dāng)隆暑之月,體自輕涼,號(hào)曰‘銷暑招涼之珠’也?!?br />宋 陶穀 《清異錄·木》:“崔鳳 蹉跎失志。 洛南 天慶觀 頗幽雅,常陪友生夏月招涼于古槐下?!?br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lián)賸話》:“﹝ 張?jiān)娕z ﹞又題 風(fēng)洞山 云:‘ 灕江 水緑招涼去,常侍詩清賞雨來?!?br />龐樹柏 《病鶴避暑小云棲寺挐舟訪之留贈(zèng)》詩:“大火流金苦久晴,招涼地僻有誰爭!”
⒊ 著涼;受涼。見“招涼”。
引魯迅 《書信集·致邵文熔》:“上月中旬又因不慎招涼,終至大病。”
⒈ 招來涼風(fēng)。
引《儀禮·既夕禮》:「燕器、杖、笠、翣」句下唐·賈公彥·疏:「杖者所以扶身,笠者所以御暑,翣者所以招涼,而在燕居用之?!?/span>
⒉ 招受涼氣而發(fā)燒、感冒。也作「著涼」。
例如:「外頭風(fēng)大,小心招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