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挽歌名。本為山名,相傳在泰山之南,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陰間。
⒈ 古挽歌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薤露》、《蒿里》,并喪歌也。出 田橫 門人。
引橫 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於蒿里……至 孝武 時,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挽歌?!?br />明 徐霖 《繡襦記·歌郎競技》:“歌聲悽愴稱獨步,《蒿里》與《薤露》,號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br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劉 命之歌,為歌《蒿里》?!?/span>
⒉ 本為山名,相傳在 泰山 之南,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陰間。
引《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蒿里召兮郭門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br />顏師古 注:“蒿里,死人里。”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見蒿里?!?br />唐 羅隱 《芳樹》詩:“秦王 不肯歛手下沙丘, 孟賁 不合低頭入蒿里?!?/span>
⒈ 地名。位于泰山南面,相傳為死者葬身之所。后為墓地的通稱。
引《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廣陵厲王劉胥傳》:「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br />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見蒿里?!?/span>
⒉ 詩名。古時挽歌。
引《樂府詩集·卷二七·相和歌辭二·古辭·蒿里》:「蒿里誰家地, 聚斂魂魄無賢愚?!?/span>
德語Grab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