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游散的精氣。
英loitering spirit;
⒉ 比喻舊勢力茍延殘喘。
英influence of old survivals;
⒈ 游散的精氣。古代哲學(xué)家認(rèn)為人或其它動物的生命是由精氣凝聚而成的。精氣游散,則趨于死亡。
引語出《易·繫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br />王弼 注:“精氣煙煴聚而成物,聚極則散,而游魂為變也”。
唐 包佶 《近獲風(fēng)痹之疾題寄所懷》詩:“無醫(yī)能卻老,有變是游魂?!?br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易》曰:‘精氣為物,游魂為變?!位暾撸曛⒍斡谔撘?,為變,則還以生變化,明矣?!?/span>
⒉ 游蕩的鬼魂。
引《隸釋·漢郯令景君闕銘》:“被病喪身,歸於幽冥。祖載之日,游魂象生。”
晉 陶潛 《擬古》詩之四:“頽基無遺主,游魂在何方?”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似啼烏更深亂悲,這游魂落落誰相問?!?br />《人民文學(xué)》1978年第2期:“近年來, 張胖子 每次進(jìn)梨園療養(yǎng)所,就有些游魂似的人在暗中出入?!?/span>
⒊ 猶言茍延殘喘。亦比喻茍延殘喘之生命。
引《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會 承 機(jī)事不密,令 操 游魂,得遂長惡,殘泯海內(nèi)?!?br />《北史·崔亮傳》:“若乃敢游魂,此當(dāng)易以立計,禽翦蟻徒,應(yīng)在旦夕。”
《花月痕》第五十回:“是以大局愈爛,這釜底游魂,因得多延歲月?!?br />1. 古代指浮游的精氣。 《易·繫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
韓康伯 注:“游魂言其游散也?!?br />孔穎達(dá) 疏:“游魂為變者,物既積聚,極則分散,將散之時,浮游精魂,去離物形而為改變,則生變?yōu)樗溃勺優(yōu)閿?,或未死之間變?yōu)楫愵愐病!?br />三國 魏 阮籍 《達(dá)莊論》:“身者,陰陽之精氣也……情者,游魂之變欲也?!?br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達(dá)性論》:“精靈草木,果已區(qū)別,游魂之答,亦精靈之説。若雖有無形,天下寧有無形之有?”
⒋ 迷信謂離開人體浮散游蕩的魂魄。
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念君神識逐波濤,游魂散漫隨荊棘?!?br />《云笈七籤》卷五四:“令人游夢恠惡,謂之游魂,身無主矣?!?/span>
⒌ 迷信謂游蕩的鬼魂。
引《后漢書·盧植傳》:“宋后 家屬,并以無辜委骸橫尸,不得收葬,疫癘之來,皆由於此。宜勑收拾,以安游魂?!?br />唐 劉商 《同諸子哭張元易》詩:“游魂永永無歸日,流水年年自向東。”
清 李調(diào)元 《讀岳忠武傳》詩之二十:“孤臣尚有藏埋骨,五國游魂盡作灰。”
⒍ 似鬼魂游動不定。比喻茍延殘喘。
引《后漢書·方術(shù)傳·謝夷吾》:“﹝ 謝夷吾 ﹞白 倫 曰:‘竊以占候,知長當(dāng)死。近三十日,遠(yuǎn)不過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br />南朝 梁 裴子野 《喻虜檄文》:“朕爰初創(chuàng)業(yè),思閑寧靜,保大定功,未遑遠(yuǎn)略,而狡虜游魂,不式王命。”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今日看天意,游魂貸爾曹。乞降那更得,尚詐莫徒勞?!?/span>
⒎ 比喻飄泊不定,到處游蕩的人。
引《宋書·索虜傳》:“殘虐游魂,齊民涂炭,乃眷北顧,無忘弘拯。”
⒈ 飄蕩無定所的靈魂。
引《易經(jīng)·系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
⒉ 比喻游動不定。
引《宋書·卷八六·劉勔傳》:「虜圍逼汝陰,游魂二歲,為張景遠(yuǎn)所挫,不敢渡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