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語助詞。
⒉ 指告諭。
⒊ 心有所感,而發(fā)之于言。
⒈ 語助詞。
引《詩·小雅·小明》:“念彼共人,興言出宿?!?br />馬瑞辰 通釋:“興言猶云薄言,皆語詞也?!?br />《隋書·高祖紀下》:“但四海百姓,衣食不豐,教化政刑,猶未盡善,興言念此,唯以留恨?!?br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引 唐睿宗 詔:“蘇安恒 文學立身,鯁直成操……奄從非命,興言軫悼,用惻于懷,可贈諫議大夫?!?br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之三:“且三千貫恩俸金,數(shù)百家之賦調(diào),奪其膏血,奉此衰殘。雖曰優(yōu)臣以恩,乃是速臣之死,興言及此,茍活何為?!?br />清 黃宗羲 《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督師不能用將,何名督師。興言及此,督將之肉其足食乎!”
⒉ 指告諭。
引晉 左思 《魏都賦》:“圣武興言,將曜威靈。”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王于興言,闡肄威稜?!?br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陛下所以負扆興言,思清敝俗者也?!?/span>
⒊ 心有所感,而發(fā)之于言。
引晉 陸云 《答兄機》詩:“銜思戀行邁,興言在臨觴。”
明 楊慎 《圣泉篇贈韓石溪》詩:“荒涂欣良會,興言遂成篇?!?/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