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上鉤的魚。
⒉ 《后漢書·羊續(xù)傳》:“府丞嘗獻(xiàn)其生魚,續(xù)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jìn)之,續(xù)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后以“懸魚”指為官清廉。
⒊ 佩帶魚符或魚袋。
⒋ 鈴柄上的魚形飾物。
⒌ 即魚板。懸于寺院中的魚形之板,擊之以報事。
⒈ 上鉤的魚。
引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懸魚惑於芳餌,檻虎死於籠狐。”
明 朱鼎 《玉鏡臺記·蘇獄》:“多病多愁減帶圍,困纍纍命若懸魚?!?/span>
⒉ 亦作“懸枯”、“懸枯魚”。
引《后漢書·羊續(xù)傳》:“府丞嘗獻(xiàn)其生魚, 續(xù) 受而懸於庭;丞后又進(jìn)之, 續(xù) 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br />《晉書·姚興載記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懸魚。”
宋 徐積 《和路朝奉所居》之六:“愛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舊懸魚?!?br />清 湯璥 《<交翠軒筆記>后序》:“南陽 懸魚之庭,卷不離手; 魏郡 課樹之暇,目以代耕?!?br />《陳書·宗元饒傳》:“求粟不猒,愧 王沉 之出賑;徵魚無限,異 羊續(xù) 之懸枯?!?br />清 宋琬 《送別俞眉仙歸新安》詩:“郭外行春策病馬,壁間退食懸枯魚?!?/span>
⒊ 佩帶魚符或魚袋。
引《遼史·禮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帶,懸魚?!?br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宸游》:“只今畫袴懸魚,朱扉施馬?!?/span>
⒋ 鈴柄上的魚形飾物。
引《太平御覽》卷三三八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鈴柄施懸魚。魚者,欲君臣沉靜如魚之入水,不可復(fù)得聞見耳?!?/span>
⒌ 即魚板。懸于寺院中的魚形之板,擊之以報事。
引明 唐寅 《題自畫水山》詩:“亂山雜云曉蔥蘢,遙見懸魚是梵宮?!?/span>
⒈ 上釣的魚。
引《抱樸子·外篇·廣譬》:「懸魚惑于芳餌,檻虎死于籠狐?!?/span>
⒉ 漢太守羊續(xù),有人送他生魚,他將魚掛在中庭,下次再送時即指懸掛的魚,以杜絕再度送禮。見《后漢書·卷三一·羊續(xù)傳》。后即以懸魚比喻清白廉潔。
引宋·徐積〈和路 朝奉新居〉詩一五首之六:「愛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舊懸魚?!?/span>
⒊ 所佩帶的金銀魚符、魚袋。
引《遼史·卷四九·禮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帶,懸魚。」
⒋ 傳統(tǒng)建筑的裝飾物,常由匠師以泥塑、交趾陶或剪黏的作品,加在山尖或山花的頂端,因其圖形原以魚為主,故稱為「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