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史記·吳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⒈ 《史記·吳世家》:“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引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詔書》:“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唐 駱賓王 《夕次舊吳》詩:“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br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圖畫,也全數(shù)插入--這,自然想借以增加讀者的興趣,但也有些所謂‘懸劍空壠’的意思的?!?/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