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shí)候。夏至后第三個(gè)庚日起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
例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shí)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P(guān)漢卿《竇娥冤》
英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⒉ 專指末伏。
英the last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⒈ 即初伏、中伏、末伏。農(nóng)歷夏至后第三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為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shí)候。
引《初學(xué)記》卷四引《陰陽書》:“從夏至后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后初庚為后伏,謂之三伏?!?br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三伏漸終,九夏將謝?!?br />宋 梅堯臣 《中伏日永叔遺冰》詩:“日色若炎火,正當(dāng)三伏時(shí)?!?br />清 方文 《張道人園居歌》:“今年暑熱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罚骸叭?,還有三八二十四個(gè)秋老虎哩?!?/span>
⒉
引指末伏。農(nóng)諺:“頭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頭種菉豆?!?/span>
⒊ 三面埋伏;三重伏兵。
引《左傳·隱公九年》“君為三覆以待之……衷 戎 師,前后擊之,盡殪” 唐 孔穎達(dá) 疏:“衷 戎 師者,謂 戎 師在三伏之中?!?br />《新唐書·叛臣傳上·僕固懷恩》:“令 高彥崇、渾日進(jìn)、李光逸 設(shè)三伏以待?!?br />《新唐書·北狄傳·契丹》:“張九節(jié) 為三伏伺之, 萬榮 窮,與家奴輕騎走 潞河 東?!?/span>
⒈ 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后第三個(gè)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shí)候。
引《金瓶梅·第八回》:「那時(shí)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
《紅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span>
⒉ 三重伏兵。
引《舊唐書·卷一二一·仆固懷恩傳》:「玚令高彥崇、渾日進(jìn)、李光逸等設(shè)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fā),合擊而走之?!?/span>
英語three periods forming the hottest periods of summer, from mid-July to mid-August, namely: 初伏 (mid-July)?, 中伏 (late July to early August)?, 末伏 (mid-August)?
法語trois périodes formant les périodes les plus chaudes de l'été, de mi-Juillet à la mi-a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