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沈漸”。亦作“沉潛”。亦作“沉漸”。謂地德深沉柔弱。指人性深沉柔弱。喻深入。指沉浸其中。謂深入探究。指地。亦作:沈漸沉潛沉漸。
⒈ 亦作“沉漸”。亦作“沉潛”。亦作“沉漸”。
⒉ 謂地德深沉柔弱。
引《書·洪范》:“高明柔克,沉潛剛克。”
孔穎達(dá)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剛能出金石之物也?!?br />《左傳·文公五年》:“《商書》曰:沉漸剛克?!?br />楊伯峻 注:“潛亦作‘漸’,潛、漸古音近,字得通?!?br />《隸釋·漢太尉劉寬碑》:“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詢畢,公以演策沉漸對(duì)當(dāng)?shù)坌模D(zhuǎn)拜尚書?!?/span>
⒊ 指地。
引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臣聞沉潛既義,高明既經(jīng),日以陽(yáng)德,月以陰?kù)`?!?br />前蜀 韋莊 《冬日長(zhǎng)安感志》詩(shī):“霧雨十年同隱遁,風(fēng)雷何日振沉潛。”
⒋ 指人性深沉柔弱。
引明 高攀龍 《<高子遺書>序》:“而沉潛之士,則又隨物變化,與俗轉(zhuǎn)移?!?br />清 姚鼐 《<老子章義>序》:“天下道,一而已,賢者識(shí)大,不賢者識(shí)小,賢者之性,又有高明沉潛之分?!?br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潛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span>
⒌ 喻深入。
⒍ 指沉浸其中。謂深入探究。
引唐 韓愈 《上兵部李侍郎書》:“﹝ 愈 ﹞遂得究窮於經(jīng)傳史記百家之説,沉潛乎訓(xùn)義,反復(fù)乎句讀,礱磨乎事業(yè),而奮發(fā)乎文章?!?br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熹 自早歲即嘗受讀而竊疑之,沉潛反復(fù),蓋亦有年?!?br />清 戴名世 《岳薦傳》:“薦 少為諸生,讀書於諸子百家,無(wú)不貫穿,而篤信 宋 儒,沉潛反復(fù),一以 程 朱 為師法?!?br />郭沫若 《歸去來(lái)·在轟炸中來(lái)去》:“沉潛在那些研究里,在自己看來(lái)倒是一種危機(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