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認(rèn)識文字。
英become literate;
⒈ 認(rèn)識文字。
引《宋書·沉慶之傳》:“慶之 手不知書,眼不識字,上逼令作詩, 慶之 曰:‘臣不知書,請口授 師伯?!?br />《水滸傳》第三七回:“如今哥哥去時,小弟寄一封書去。只是不識字,寫不得?!?br />夏衍 《懶尋舊夢錄·從辛亥到“五四”》:“因?yàn)槲易R字,能記賬,那位管事說,老板正要請一位記賬的人?!?/span>
⒉ 謂知曉文字音義,精于訓(xùn)詁。
引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阿買 不識字,頗知書八分。”
錢仲聯(lián) 集釋:“阿買 既能書八分,則公謂之不識字者,不識文字之形義耳,非如世俗之所謂不識字也?!?br />《說郛》卷二九引 宋 葉夢得 《巖下放言·揚(yáng)雄好奇》:“揚(yáng)雄 能識字,親作《訓(xùn)纂》、《方言》。 《訓(xùn)纂》已不復(fù)見,而《方言》尚存?!?br />清 方文 《寄懷齊方壺》詩:“揚(yáng)雄 識字惟 桓譚,太白 知心僅 杜甫?!?/span>
⒈ 認(rèn)識字。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只是這班小孩子,一個個好模好樣,也還覺得聰俊,怎得有個先生教他識字便好!」
《紅樓夢·第四九回》:「那寶琴年輕心熱,且本性聰敏,自幼讀書識字,今在賈府住了兩日,大概人物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