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借指帝王或太子。
⒈
引《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孔穎達(dá) 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二體,故云明兩作離也?!?br />本謂《離》卦離下離上,為兩明前后相續(xù)之象。后以“明兩”指太陽(yáng)。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明兩萃時(shí)物,北林榮且豐?!?br />劉師培 《<駢文讀本>序》:“惟是音泮輊軒,象昭明兩,比物丑類之規(guī),切響浮聲之軫,后賢斯闓,古或未昭?!?/span>
⒉ 借指帝王或太子。
引《文選·謝瞻<張子房>詩(shī)》:“明兩燭 河 陰,慶霄薄 汾 陽(yáng)。”
李善 注:“明兩、慶霄,皆喻 宋高祖(劉裕 )?!?br />《文選·謝靈運(yùn)<擬魏太子“鄴中集”詩(shī)·王粲》:“不謂息肩愿,一旦值明兩?!?br />呂延濟(jì) 注:“武帝 既明,而太子又明,故謂太子為明兩也。”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詩(shī):“一行佐明兩,欻起生羽翼。”
清 顧炎武 《乾陵》詩(shī):“復(fù)子仍明兩,登遐獲令終?!?/span>
⒈ 明兩原指易經(jīng)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后相續(xù)之象。語(yǔ)出后指帝王賢能可明照四方。唐·李善·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無(wú)不見也?!弧?/p>
引《易經(jīng)·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br />《文選·謝靈運(yùn)·擬鄴中集詩(shī)·王粲詩(shī)》:「不謂息肩愿,一旦值明兩?!?br />《文選·謝瞻·張子房詩(shī)》:「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yáng)?!?/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