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胡與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⒉ 胡地在北,越在南,比喻疏遠(yuǎn)隔絕。
⒊ 比喻敵人或?qū)α㈥P(guān)系。
⒈ 胡 與 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引漢 鄒陽 《上書吳王》:“臣聞 秦 倚 曲臺 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人不犯,兵加 胡 越。”
宋 司馬光 《言施行封事上殿札子》:“漢武帝 詳延特起之士,待以不次之位,終獲其用,威加 胡 越?!?br />清 姚鼐 《詠古》之二:“秦皇 服 胡 越,六合歸懸衡。”
后亦泛指異族。 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剿撫異同》:“而聽該酋置館,雜居齊齒,胡越橫行輦轂,羌夷布滿街衢,自古及今,實(shí)所未聞?!?/span>
⒉ 胡 地在北, 越 在南,比喻疏遠(yuǎn)隔絕。
引《淮南子·俶真訓(xùn)》:“六合之內(nèi),一舉而千萬里。是故自其異者視之,肝膽胡越,自其同者視之,萬物一圈也?!?br />高誘 注:“肝膽喻近,胡越喻遠(yuǎn)?!?br />唐 白居易 《與微之書》:“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jìn)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br />宋 歐陽修 《與王懿敏公書》之一:“人生聚散,憂患百端,相見何時(shí)?況開年決求南去,遂益為胡越也?!?br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相如倦游》:“當(dāng)時(shí)已慚裾曳,何況飄蓬,轉(zhuǎn)眼又成胡越。”
⒊ 比喻敵人或?qū)α㈥P(guān)系。
引宋 蘇軾 《韓愈論》:“儒墨之相戾,不啻若 胡 越,而其疑似之間,相去不能以髮,宜乎 愈 之以為一也?!?br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三·冢宰避內(nèi)閣》:“孫富平 與 新建 各結(jié)強(qiáng)援,相攻若 胡 越,而閣部成兩訟場矣?!?/span>
⒈ 胡與越。泛指中國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引《文選·鄒陽·上書吳王》:「臣聞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人不犯,兵加胡越。」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⒉ 胡在北、越在南,比喻相隔遙遠(yuǎn)。
引《淮南子·俶真》:「六合之內(nèi),一舉而千萬里,是故自其異者視之,肝膽胡越?!?br />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況以膠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進(jìn)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span>
⒊ 胡、越等民族時(shí)有侵犯中國邊境之舉,因以比喻禍患。
引《文選·司馬相如·上書諫獵》:「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