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fā)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
⒈ 古管樂器。傳自 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fā)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
引南朝 梁簡文帝 《折楊柳》詩:“城高短簫發(fā),林空畫角悲?!?br />唐 陳子昂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br />《水滸傳》第十二回:“將臺兩邊左右列著三五十對金鼓手,一齊發(fā)起擂來,品了三通畫角,發(fā)了三通擂鼓,教場里面誰敢高聲。”
廖仲愷 《青玉案·泉州道中紀見》詞:“西風畫角悲征戍,人意也消何處?”
⒈ 樂器名。傳自西羌,口細尾大,形如牛、羊角,以竹木、皮革或銅制成,表面彩繪裝飾。吹奏時發(fā)出嗚嗚聲,高亢激昂,古時軍中用以警戒、振奮、傳令、指揮,也用于帝王出巡的前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