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因寒冷而戰(zhàn)栗。又指因寒冷而肌膚起粟粒狀。
英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⒈ 亦作“寒栗”。 因受冷或受驚而身體顫抖。
引《素問(wèn)·瘧論》:“瘧之始發(fā)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
宋 蘇軾 《與李公擇書》:“子由 近作《棲賢僧堂記》,讀之慘懔,覺(jué)崩崖飛瀑,逼人寒栗?!?br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王 出水寒慄,求火燎之?!?br />梁斌 《播火記》十:“馮老蘭 一說(shuō), 珍兒 臉上騰地紅起來(lái),心上不由得寒栗?!?/span>
⒉ 因受寒或受驚皮膚上出現(xiàn)的小疙瘩。俗稱雞皮疙瘩。
引唐 韋應(yīng)物 《凌霧行》:“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慄?!?br />明 瞿佑 《剪燈新話·牡丹燈記》:“生見(jiàn)之,毛髮盡豎,寒栗遍體,奔走出寺,不敢回顧?!?br />巴金 《滅亡》第十七章:“人底眼睛只要和它們接觸一次,那個(gè)人就會(huì)連脊梁上都起了寒栗?!?/span>
⒈ 因寒冷或害怕而發(fā)抖。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試一俯瞰,神魂飛蕩,毛發(fā)森豎,滿身生起寒栗來(l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