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楚人卞和(又稱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認之,均曰:“石也?!币哉N欺罪,被刖去兩足。后又獻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識才之士。
⒉ 指懷才不遇之人。
⒊ 借指美玉。
⒈ 以誑欺罪,被刖去兩足。后又獻之 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寶玉。
引楚 人 卞和 (又稱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獻之 厲王 和 武王。使玉工辨認之,均曰:“石也。”
事見《韓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識才之士。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夫見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識焉。”
⒉ 指懷才不遇之人。
引唐 劉得仁 《送友人下第歸省》詩:“莫將 和氏 淚,滴著 老萊 衣。”
⒊ 借指美玉。參見“和氏”。
引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漢 揚雄 《甘泉賦》:“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br />參見“和氏璧”。即 和氏?!秴问洗呵铩ぎ悓殹罚骸耙?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
《漢書·敘傳上》:“賓又不聞 龢氏 之璧韞於 荊 石, 隨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
⒈ 楚人卞和,曾為獻璧而被刖去雙足。
⒉ 和氏璧。借指寶玉。
引《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